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由 職言先生 發表于 飲食2023-01-17
簡介牛奶子吃起來酸甜可口,可生食,同時也可以用來製作果醬或果酒,小時候在農村好不容易發現了一株牛奶子樹,當時並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只知道長得像豆子,所以我們那邊也叫其“豆子樹”,遺憾的是這棵樹目前已經沒有了,甚是回味

柿餅是拿什麼做的

在很多70後,80後的記憶裡,農村更像是一處物產豐饒的寶地,

老一輩中有不少男孩都有小時候上樹摘野果吃的經歷。

那時在鄉下能吃到的東西,遠沒有現在這麼豐富,不過因為大自然的饋贈,那些隱藏在山窩窩裡的野果,綠色可口,也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

這些野果,你還記得哪些呢?

01-米椎子

在大多數南方農村的荒山野嶺裡,有一種

野生的高大的紅椎樹,

此類樹木質地非常堅硬,過去經常被鄉下人鋸來當作衣櫃或者床腳,凳子的原材料。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而這種樹常年會結一種果子,學名叫作米椎子,剝開外殼,

灑落一地的米椎子和板栗長得簡直一模一樣,

且同樣擁有帶刺的外殼,小時候總會傻傻乎乎分不清,將它們和板栗混淆一談。

不過,米椎子也有野板栗一說,這是農村的說法,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是

米椎子的個頭非常小,且用手剝開之後,裡面的肉質呈現出白色,

板栗則是呈現出淡黃色。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雖然其個頭不如板栗出色,但口感卻是絲毫不遜色於板栗。

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由於農村物資相對匱乏,故而在鄉下經常能看見小孩放學之後或兩兩相邀,或三五成群前往山裡撿食這種野果的場景,那時只需揹著一個竹編籮筐上山,往往無需花太多時間,就能滿載而歸。

02-刺梨子

刺梨,又名刺果茶藨子,由於其外形長得像梨且口感清甜,又渾身帶刺,故而在農村有刺梨子的美稱。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小時候在採摘這種野果的時候,由於怕尖刺扎手,經常使用的一招,

就是用寬闊的葉子將果實包裹起來,然後用腳或板磚將其按在地上來回摩擦,

在經歷這麼一番操作之後,其身上絕大部分的刺耳都會被清除乾淨,最後取出來用衣服擦拭一下便可直接放進嘴裡食用了。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刺梨的含糖量高達20%,故而吃起來非常香甜,

在農村,刺梨除了可以直接當作零食吃之外,其實還被經常製成風味獨特的果醬或者用來泡酒。

這種果子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陝西,遼寧和山西等北方農村,不過在南方山村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03-莓泡

每年的端午前後,正是採食“莓泡”的最佳時期,

從其學名來說,莓泡並不是一種草本植物,而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由於這種植物所結的果實個頭小且呈球形,因此被稱為“泡”,而它們長得又像草莓,所以就有了“莓泡”一說。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莓泡按其顏色劃分,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紅色莓泡,另外一種是黑色莓泡,

也被叫作墨泡,紅色莓泡比較常見,吃起來甜中帶酸,墨泡則最為甘甜。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墨泡雖然更好吃,但也有一大缺點,

就是在吃完之後滿嘴會留下黑色的醬汁,

有時候連嘴唇都會被墨泡染成黑紫色,小時候總會引來同伴的嘲笑。

04-茶片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茶油一直都是價格不菲的植物油,所以在過去,農村很多地方都種植了成片的茶樹,而

茶片,則成為了許多農村人記憶中的一道零食。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所謂茶片,就是生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果肉質肥厚嫩葉,

一般出現在春季,清明節前往山裡掃墓的時候,在路邊經常能看到這種東西,農村老一輩人的說法,是茶片在春天天氣開始回暖卻又突然降溫冰凍的情況下才會產生。

後來才知道,

茶片其實是一種病變,

而並非是由天氣冷凍造成的。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造成茶樹發生病變的罪魁禍首就是

細麗外擔菌

,如果它侵染了花芽,就會導致茶樹花病態膨大,形成茶泡,如果它侵染的是葉芽,則整片葉子就會膨大,變成茶片。

茶片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紅色的,另一種是白色的,

紅色的不好吃,吃起來有一股濃濃的苦味,白色的比較香甜,但容易被樹蟲蠶食,而且容易發黴,很難呈現出一片完整的茶片。

05-拐棗

拐棗,一種農村少見的野果

,由於其果實蜿蜒扭曲,在不少地方又被稱作是雞爪子或者鴨腳,其實它有一個專業名詞,叫作枳椇。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拐棗樹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植物,

最高能夠長到25米左右,並且能夠同時適應乾旱和寒冷環境,哪怕是在零下10多度的寒冬也能安然無恙地度過,所謂的霜凍,只會讓拐棗樹的果實更加香甜。

拐棗在未徹底成熟之前,裡面含有大量的單寧酸,口感澀酸,難以入口,

所以按照村裡老一輩人的說法,拐棗需要經過幾次

霜凍

之後,也就是等其果梗變為紅褐時方可採摘食用,這個時候的拐棗最甜,

而且甜得似乎有點過頭,

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就需要注意了。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拐棗除了可以被當作零食吃之外,而且具有一定的醒酒奇效,明代雲南嵩明人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裡稱拐棗可:

“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溼麻木,能解酒毒”。

06-牛奶子

說起牛奶子這個名字,許多朋友可能會感到十分陌生,畢竟每個地方的叫法總是有很大的區別,但如果一睹其真容,相信很多過去在山裡放過娃的朋友,勢必就會感到非常熟悉了。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牛奶子樹又叫胡頹子樹,

從開花到結果要經歷大半年的時間,牛奶子樹的頁面呈現出銀白色,花則呈現出黃白色,

結的果實最先由綠色逐漸變成鮮紅色,

過去曾一度被專家認為是南方的沙棗樹,但後來因為其果實的不同,所以改稱胡頹子樹。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牛奶子的別名很多,除了有胡頹子,甜棗和麥粒子的別名之外,還有一個聽起來非常文藝的名字叫作唐茱萸,因為它的果實和茱萸實在是太像了。

牛奶子吃起來酸甜可口,可生食,同時也可以用來製作果醬或果酒,

小時候在農村好不容易發現了一株牛奶子樹,當時並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只知道長得像豆子,所以我們那邊也叫其“豆子樹”,遺憾的是這棵樹目前已經沒有了,甚是回味。

07-九月黃

說起幾道已失傳多年的野味兒,九月黃絕對算是一個,

九月黃又名五葉木通或野木瓜,

成熟時期的果實呈現深黃色,外觀看起來和動物的某個器官非常相似。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由於五葉木通的果期在8~10日,

所以又被稱為八月炸,羊開口或羅騰包等等,民間有一句俗語叫作: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下來空娃娃……”

完美概括了五葉木通果的生長習性。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五葉木通的果實同樣也呈現出黃色,不過和其外皮相比,色彩沒那麼明顯,五葉木通肉質厚,甜度高,在食用的時候,總能讓人感受到一股清香。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物以稀為貴,由於五葉木通的口感不錯且營養價值特別豐富,現在市面上幾乎是一票難求,而且就算能買到,也幾乎都是透過人工培育出來的果實,已經很難再看到野生的五葉木通。

08-野柿子

柿子我們經常吃,但有一種個頭非常小的野柿子,相信很多人並沒有吃過。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小時候我老家房屋背後,就是一片漫無邊際的野生杮子樹,在過去,野柿子在農村可是有“鐵桿莊稼”的美稱,

一方面是其年年都會結且產量大,

一結果就是滿滿的一樹,在饑荒之年,幫助了不少鄉下人度過了饑荒的歲月。

小時候吃的野果子,吃過五種以上的都是農村娃,滿滿的回憶

另外就是野柿子可以起到飽腹的作用,

農民把野柿子拌上米麵一蒸,在過去就能當一頓飯吃,所以老一輩的人對野柿子的感情和記憶都非常深厚。

野柿子樹長得相對較高,果實如果還未徹底成熟便直接摘來食用,味道則會顯得苦澀難以入咽,小時候爬不上樹,在地上也能撿一大籮筐野柿子,回憶滿滿。

總結

時過境遷,隨著環境的變化,過去農村中的很多野果,到現在已經看不見了,或者說是已經徹徹底底消失了。

不過也不是真的沒有了,

只不過是現在的人基本上不缺吃喝,也幾乎沒有誰再願意多花心思去山裡尋找這些野味,

故而看不見它們也在情理之中。

但不管如何,這些野果子,至少伴隨了大部分人的童年,也算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彩回憶吧,你吃過的野果還有哪些呢?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