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強推!《醬滷肉製品加工》值得熬夜品讀!

由 每日好書精選 發表于 飲食2023-01-09
簡介宰殺頸部切斷三管法宰殺放血,60~68℃熱水浸燙2min左右,脫毛、齊翅膀處切去兩翅,再沿踝關節割下兩腳,然後在右翅下橫切6~7cm月牙形口,掰斷2~3根肋骨,從開口處挖出內臟,拉出氣管、食管和血管,用清水把鴨體洗淨,再放入12℃以下冷水中

一般三斤魚夠幾個人吃

強推!《醬滷肉製品加工》值得熬夜品讀!

第五章 醬滷肉製品加工工藝

第一節白煮肉製品加工

白煮肉製品是醬滷肉類未經醬制或滷製的一個特例,是肉經中煮制而成的熟肉類製品。白煮肉製品以冷食為主,一般在食用時再調味,吃時切成薄片,蘸以少量醬油、芝麻油、蔥花、薑絲、香醋等。白煮肉製品主要有白切肉、白斬雞、鹽水鴨、白切豬肚等。

一、白切肉

白切肉又稱白煮肉、白片肉、白肉,為北京傳統名菜,源於明末的滿族,至今約有300多年曆史,清朝入關後從宮中傳入民間。白切肉是用去骨豬五花肉白煮而成,其特點是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蘸上調料,就著荷葉餅或芝麻燒餅吃,風味獨特。北京“砂鍋居”飯莊製作的白切肉最為著名。傳說清乾隆六年“砂鍋居”初建時,用一口直徑133cm的大砂鍋煮肉,每天只進一口豬,以出售白肉為主。由於生意興隆,午前便賣完摘掉幌子,午後歇業,於是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一句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白切肉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選擇衛檢合格、肥瘦適度的新鮮優質豬前後腿肉為原料,每隻腿斬成2~3塊。

醃製將食鹽和硝酸鈉配製成醃製劑,然後將其揉擦於肉坯表面,放入醃製缸中,用重物壓緊,在5℃左右醃製。2d後翻缸一次,使食鹽分佈均勻;7d後出缸,抖落鹽粒。

煮制第一次製作時,將蔥、姜、料酒和清水倒入鍋中,再加入醃製好的肉塊,寬湯旺火燒開,煮1h後文火燉熟,撈出即為成品。剩餘的湯再燒開,撇去浮油,濾去雜物和蔥姜,即為老湯。以後製作使用老湯風味更佳。

冷卻煮熟的肉冷卻後可立即銷售,也可於4℃冷藏儲存。

白切肉家庭製作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橫切成20cm長、10cm寬的條塊,刮皮洗淨。

2h左右。

煮熟後,先撈出浮油,再撈出肉塊晾涼,去皮後切成10cm長的薄片;同時把大蒜泥、醃韭菜花、腐乳汁、辣椒油和醬油等調料一併放入小碗內拌勻,用肉片蘸著該調料食用。

二、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特產,久負盛名,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它是用肥鴨煮制而成,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期短,可現做現售。其特點是鴨體表皮潔白,鴨肉微紅鮮嫩,皮肥骨香、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因時值桂花盛開季節,故美名曰: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當時南京城裡盛行用鴨製作菜餚,曾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

鹽水鴨工業化生產

1。工藝流程

2。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選用當年仔鴨,飼養期一般在3~5個月左右,尤其以秋季製作的最為有名。經過稻場催肥的當年仔鴨,長得膘肥肉壯,用這種仔鴨製作的鹽水鴨,更為肥美、鮮嫩。

宰殺頸部切斷三管法宰殺放血,60~68℃熱水浸燙2min左右,脫毛、齊翅膀處切去兩翅,再沿踝關節割下兩腳,然後在右翅下橫切6~7cm月牙形口,掰斷2~3根肋骨,從開口處挖出內臟,拉出氣管、食管和血管,用清水把鴨體洗淨,再放入12℃以下冷水中浸泡1~2h,浸出肉中殘留的血液,使肌肉潔白,掛起晾乾。

浸泡時,注意鴨體腔內灌滿水,並浸沒在水面下,浸泡後將鴨取出,用手指撐開肛門排出體腔內水分,然後把鴨掛起瀝水約1h。取晾乾的鴨體置於案子上,用力向下壓,將胸骨、肋骨和三叉骨壓脫位,將胸部壓扁。此時鴨體呈扁而長的形狀,外觀顯得肥大而美觀,並能夠節省醃製空間。

幹醃幹醃要用炒鹽。將食鹽與八角按100∶6的比例在鍋中炒制,炒幹並出現八角香味時即成炒鹽。炒鹽要儲存好,防止回潮。將炒制好的鹽按鴨體重的6%~6。5%進行醃製,其中的3/4的食鹽從右翅開口處放入腹腔,並前後左右反覆翻動鴨體,使鹽均勻佈滿整個腔體;其餘1/4的鹽量用於鴨體表醃製,重點擦抹在大腿、胸部、頸部開口處。鴨體擦鹽後疊入缸中,疊放時使鴨腹向上背向下,頭向缸中心尾向周邊,逐層堆疊。氣溫高低決定幹醃的時間,一般為2~4h。

摳滷幹醃後的鴨子,鴨體中有血水滲出,此時提起鴨子,用手指插入鴨子的肛門,使血滷水排出,此過程俗稱“摳滷”或“扣滷”。摳滷後把鴨體放入另一缸中堆疊,2h後再一次摳滷,接著進行復滷。

復滷復滷又稱溼醃。復滷的鹽滷有新滷和老滷之分。新滷是用摳滷血水加清水和食鹽配製而成。每100kg清水加食鹽35~37kg、蔥75g、生薑50g、八角15g,入鍋煮沸後,冷卻至室溫即成新滷。100kg鹽滷可每次復滷約35只鴨,且每復滷一次要補加適量食鹽,使鹽濃度始終保持飽和狀態。鹽滷用5~6次後必須煮沸一次,撇除浮沫、雜物等,同時加鹽或水調整濃度,加入香辛料。新滷使用過程中經煮沸2~3次即為老滷,老滷愈老愈好。復滷時,用手將鴨體右翅下切口撐開,使滷液灌滿體腔,然後抓住雙腿提起,頭向下尾向上,使滷液灌入食管通道;再次把鴨體浸入滷液中並使之灌滿體腔,最後用竹箅壓住最上面鴨體使其浸沒在液麵以下,不得浮出水面。復滷2~4h即可出缸起掛。

烘坯醃製後的鴨體瀝乾鹽滷,逐只掛於架子上,推至烘房內以除去水氣。烘房溫度40~50℃,烘製時間20min左右,烘至鴨體表色未變時即可取出散熱。注意煤爐烘爐內要通風,溫度不宜高,否則將影響鹽水鴨品質。也可將鴨體取出掛在通風處吹乾。

上通用直徑2cm、長10cm左右的中空竹管插入肛門,俗稱“插通”或“上通”。再從右翅開口處向每隻鴨體腔內填入姜2~3片、八角2粒、蔥1根,然後用開水澆淋鴨體表,使鴨子肌肉收縮,外皮繃緊,外形飽滿。

。這時開啟鍋蓋看是否煮熟,若大腿和胸部兩旁肌肉手感綿軟,並且膨脹起來,說明鴨子已經煮熟。

冷卻、包裝將鴨體冷卻至30℃左右,真空包裝。

3。食用方法

煮熟後的鴨子冷卻後切塊,取煮鴨的湯水適量,加入少量的食鹽和味精,調製成最適口味,澆於鴨肉上即可食用。注意切塊時必須晾涼後再切,這時脂肪凝結,肉汁不易流失,否則熱切肉汁容易流失,鴨肉容易發散、切不成形。

4。工藝關鍵

鴨子必須洗淨,去除腎臊,否則會有異味。

在煮制過程中,火候對鹽水鴨的鮮嫩口味相當重要,是製作鹽水鴨好壞的關鍵。

鹽水鴨家庭製作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和整理可參考前面所述方法進行操作。

醃製先用炒鹽塗擦鴨體腔和體表,用鹽量為100~150g,擦後碼堆醃製2~4h,然後用鹽滷復醃2~3h即可出缸。

燙皮復醃後的鴨坯,用長6cm的空竹管插入肛門,再從開口處填入姜2~3片、八角2粒、蔥1~2根,然後用沸水澆淋鴨體表使肌肉和外皮繃緊。

煮制在清水中加入蔥、姜、八角煮沸,停止燒火,將鴨體放入,待開水進入腹腔後,提起鴨頭放出熱水,再將鴨體放入鍋中灌入熱水,蓋上鍋蓋,燜煮20min。然後加熱升溫到水似開未開時,提鴨倒湯,再入鍋燜煮20min後,第二次加熱升溫至90~95℃,再次提鴨倒湯,再燜5~10min,即可起鍋。

三、餚肉

餚肉是鎮江著名的傳統肉製品,久負盛名,具有香、酥、鮮、嫩四大特色,瘦肉色紅,香酥適口,食不塞牙,肥肉去膘,食而不膩。食用時佐以鎮江香醋和薑絲,更是別有風味。相傳在清代初年即有餚蹄加工,清光緒年間修纂的《丹徒縣誌》上就有“餚蹄”的記載,故又稱水晶餚蹄。又因餚肉皮色潔白,晶瑩碧透,滷凍透明,肉色紅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故還有水晶餚肉之稱。

(溫馨提示:全文小說可點選文末卡片閱讀)

餚肉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除去肩胛骨、臂骨與大小腿骨,去爪、去筋、刮淨殘毛,洗滌乾淨,然後置於案板上,皮朝下,用鐵釺在蹄膀的瘦肉上戳小洞若干。

醃製用食鹽均勻揉擦整理好的蹄膀表皮,用鹽量佔6。25%,務求每處都要擦到。然後將蹄膀疊放在缸中醃製,放時皮面向下,疊時用3%硝水灑在每層肉面上。冬季醃製需6~7d,甚至達10d之久,用鹽量每隻約90g;春秋季醃製3~4d,用鹽量約110g,夏季只須醃6~8h,需鹽量125g左右。醃製的要求是深部肌肉色澤變紅為止。出缸後,用15~20℃的清潔冷水浸泡2~3h(冬季浸泡3h,夏季浸泡2h),適當減輕鹹味,除去澀味,同時刮除皮上汙物,用清水洗淨。

煮製取清水50kg、食鹽4kg及明礬15~20g放入鍋中,加熱煮沸,撇去表層浮沫,使其澄清。將上述澄清鹽水注入另一鍋中,加入黃酒、白糖,另取花椒、八角、鮮姜、蔥分別裝在兩隻紗布袋內,紮緊袋口,放入鹽水中,然後把醃好洗淨的蹄膀放入鍋內,蹄膀皮朝上,逐層擺疊,最上一層皮面向下,並用竹篾蓋好,使蹄膀全部浸沒在湯中。然後用旺火燒開,撇去浮在表層的泡沫,用重物壓在竹蓋上,改用小火煮,溫度保持在95℃左右,時間為90min,再將蹄膀上下翻換,重新放入鍋內再煮3~4h(冬季4h,夏季3h),用竹筷試一試,如果肉已煮爛,竹筷很容易刺入,這就恰到好處。撈出香料袋,肉湯留下繼續使用。

,即成晶瑩透明的淺琥珀狀水晶餚肉。煮沸的滷汁即為老滷,可供下次繼續使用。

鎮江餚肉宜於現做現吃,通常配成冷盤作為佐酒佳餚。食用時切成厚薄均勻、大小一致的長方形小塊裝盤,並可擺成各種美麗的圖案。食用餚肉時,一般均佐以鎮江的又一名產——金山香醋和薑絲,這就更加芳香鮮潤,風味獨特。

餚肉罐頭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選擇去皮、去骨豬肉為原料,尤以前後腿肉為佳。

加入豬肉中,拌勻後放入容器,立即於2~6℃冷庫內醃漬3~5d。醃後肉色呈鮮紅色,氣味正常。

漂洗醃漬後漂洗1h,以洗去汙物,然後在沸水中淋浸20min,取出再清洗1次,去除血蛋白、汙物等。

預煮、切塊將豬肉與調味料在95~98℃預煮60~70min,取出平鋪在工作臺面上自然冷卻。然後切成厚1~1。5cm、長7~8cm的塊形。

注湯在上述配料預煮湯中加入明礬,澄清湯汁,除去沉澱物後加入味精。然後將肉塊放入罐中,注入此湯汁。

15min—25min—15min/121℃,反壓冷卻。

四、白斬雞

上海白斬雞

白斬雞始於清代的民間酒店,因烹雞時不調味白煮而成,食用時隨吃隨斬,故稱“白斬雞”。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東三黃雞,尤宜於下鄉村,入旅店,烹飪又及時最為省便。又,河水煮熟,取出瀝乾,稍冷,用快刀片取,其肉嫩而皮不脫,蝦油、糟酒、醬油俱可蘸用。”如今以上海小紹興酒家經營的“白斬雞”最為著名。由於該店堅持選用三黃雞烹製白斬雞,質量好,滋味鮮美,頗受廣大顧客歡迎,並聞名全國。

1。工藝流程

2。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必須選用上海市郊浦東、奉賢、南匯出產的優良三黃雞,要求體重在2kg以上,公雞必須是當年雞,母雞要隔年雞。因為這一帶的雞多散養,吃活食,光照時間長,肉質鮮嫩,皮下脂肪豐富。

宰殺、整理殺雞時刀口要小,血要放淨,再放入65~68℃左右的熱水中浸燙,煺淨全身羽毛,切去雞爪,在雞頸背部開口取出氣管、嗉囊,在肛門上方開3~6cm長的口子,取出內臟,洗乾淨雞身內外,瀝乾水分。

,使雞身內外受熱均勻。然後在鍋內加少許冷水,使湯汁落開,再將雞放入鍋中,加鍋蓋,微火煮20min,同時鍋內湯汁保持微沸狀態;翻動雞身,再煮10min左右至雞浮上水面,立即撈入涼開水內浸涼。然後晾乾表皮水分,塗上香油,即可改刀食用。

食用時,佐以蔥、薑末、香油、醬油等調料,味極鮮嫩可口。

白斬雞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選用當地閹割後經育肥的健康母雞或公雞,體重1。3~2。5kg為好。

宰殺、整形採用三管切斷法宰殺,放淨血,用65℃左右熱水燙毛,去大小羽毛,洗淨全身。在腹部距肛門2cm處,剖開5~6cm長的橫切口,取出全部內臟,用水沖洗乾淨體腔內的淤血和殘物,把雞的兩腳爪交叉插入腹腔內,兩翅撬起彎曲在背上,雞頭向後搭在背上。

煮制將清水煮至60℃,放入整好形的雞體,煮沸後,改用微火煮7~12min。煮制時翻動雞體數次,將腹內積水倒出,以防不熟。然後把雞撈出後浸入冷開水中冷卻幾分鐘,使雞皮驟然收縮,皮脆肉嫩。最後在雞皮上塗抹少量麻油即為成品。

食用時,將醬油、姜、蔥等輔料混合配成佐料蘸著吃。

廣東白斬雞

白斬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每逢佳節,是宴席上不可缺少又是最受歡迎的菜餚。其特點是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

1。工藝流程

2。配方

3。加工工藝

原料選擇、宰殺及整理選擇體重1kg左右的嫩公雞。宰殺和整理步驟的操作可參照前述操作進行。

,再放進蔥、姜若干,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燜煮10~20min,加適量鹽,待確定雞剛熟時,關火冷卻後,再將雞撈出,控去湯汁,然後在雞周身塗上麻油即成。

將蔥、姜切成細絲並與食鹽拌勻,然後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淋在其上,供佐膳用。食用時斬成小塊,蘸著佐料吃。

白斬雞家庭製作

1。配方

2。加工工藝

,用竹籤戳一下雞腿肉,如已經斷血,即可撈起,自然冷卻。

將煮熟的雞從背脊剖開斬成兩片,切去兩腿,隨即取雞脯肉1塊,斬成6。6cm長、1cm寬的條塊,修齊成刀面放在一邊待用;另一塊雞脯斬成塊後,用修下的碎雞肉一起裝在盆當中,再將兩隻雞腿用斜刀斬成6。6cm長、1cm寬的條塊,整齊地排在雞塊兩邊;然後將斬好的刀面覆蓋在上面,略帶橋形,上面放上香菜。醬油裝碟,加入麻油,同白斬雞一起蘸吃。

五、桶子雞及桶子鴨

醬滷肉製品加工

趙改名,趙苗雲,柳豔霞

科技

免費閱讀

(點選上方卡片可閱讀全文哦↑↑↑)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感覺小編推薦的書符合你的口味,歡迎給我們評論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小編為你持續推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