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守望美麗鄉愁篇:在文化振興路上勇毅前行

由 黔東南資訊港 發表于 飲食2023-01-09
簡介劉軍(左一)和村民商量文化牆佈局修葺一新的村廣場文化牆,圖文並茂地向村民及遊客展示了清水江村基層黨建、節慶活動、農耕文化、非物質文化等內容,成為村裡的文化名片

江蘇核桃多少錢一斤

黃平縣重安鎮清水江村第一書記:劉軍

12月17日 星期六 多雲

寒冷的冬日,村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凱里學院美術學院的教授們,寧靜的村莊像江面被扔進一顆石子般泛起了漣漪。

“劉書記,我們這大白牆是應該好好利用一下了!”

得知我請美術學院的教授來幫村裡做文化牆,村民們紛紛出謀獻策。

守望美麗鄉愁篇:在文化振興路上勇毅前行

劉軍(右)正在熱情接待辦事的村民

一時間,談笑風生的村婦、年末歸家的漢子以及怡然自得的老人慢慢聚攏起來,和村幹部一起探討起家園的發展。集思廣益,一個擁有鄉土人文氣息的新農村願景在我腦海中慢慢浮現。

時光匆匆,駐村工作已經1年又9個月了。

2021年3月,我從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選派至麻江縣駐村;同年5月底,因單位幫扶村調整,我調至黃平縣重安鎮清水江村任第一書記。

這是一個擁有1321人的大村,交通條件便利,外出務工人員多,年復一年,人去村空,村寨文化逐漸“空心化”。

如何讓村民“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愁點亮更多人的回鄉路、創業路,這才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意。

守望美麗鄉愁篇:在文化振興路上勇毅前行

劉軍(前)在村裡的第一書記責任棚裡勞作

我是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苗家孩子,對農村有著美好的童年回憶,其中不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

大學畢業時,我曾想“從農村來,回農村去”,用所學知識為家鄉做一些貢獻。但因父母反對,沒能如願。

如今,我以第一書記的身份回到了農村。

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農村,聽著似懂非懂的苗語,我心中惆悵萬千。

駐村期間,清水江村脫貧出列,開啟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徵程。當村裡的產業鞏固發展,群眾穩定增收,教育、醫療、住房、飲水都有保障後,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村寨留住文化的根,村民記得住鄉愁,年輕人回得了故鄉。

2021年9月,清水江村被選定為全州第一批鄉村振興試點村,我便開始了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探索。

清水江村有一棟百年老屋、兩座古橋和一座文筆塔遺址,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

我和重安鎮副鎮長吳禎凱、重安鎮經濟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孫大學以及村黨總支書記邰石豔進組入戶,多方徵求意見,積極尋求保護清水江村民族文化的途徑。

今年10月,我開始籌備清水江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案。

經多方聯絡,最終得到了州文體廣電旅遊局的支援。隨後,制定方案、修改細化,專案緊鑼密鼓地展開。

進村高速路口新打造的清水江牌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赫然醒目,成為清水江村的門戶招牌。

守望美麗鄉愁篇:在文化振興路上勇毅前行

劉軍(左一)和村民商量文化牆佈局

修葺一新的村廣場文化牆,圖文並茂地向村民及遊客展示了清水江村基層黨建、節慶活動、農耕文化、非物質文化等內容,成為村裡的文化名片。

鄉村文藝團隊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春節期間,將會為群眾送上豐富的文化大餐。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相信,只要持續努力,目標就一定會實現。

我將在文化振興路上勇毅前行。

我計劃於2023年1月1日,開啟清水江村微信公眾號,宣傳黨的政策,分享清水江故事,讓天南海北的清水江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聽得見歌、記得住鄉愁。(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田清 王佳麗 魏麗萍 劉軍/整理 姚寧/攝影)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