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聚焦農文旅融合 探索山區“共富工坊”松陽實踐

由 中國藍新聞 發表于 飲食2022-10-06
簡介自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啟動以來,以展現“整體大美、松陽氣質”為工作導向,以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工作目標,為破解鄉村發展缺專案、傳統行業難傳承、農村人才留不住等難題,麗水市松陽縣立足特色產業、傳統文化、生態旅遊等資源優勢,以黨建引領,探索構建農

松陽茶葉多少錢一斤

自城鄉風貌整治提升工作啟動以來,以展現“整體大美、松陽氣質”為工作導向,以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工作目標,為破解鄉村發展缺專案、傳統行業難傳承、農村人才留不住等難題,麗水市松陽縣立足特色產業、傳統文化、生態旅遊等資源優勢,以黨建引領,探索構建農文旅融合“共富工坊”新模式。截至目前,建成山區“共富工坊”44家,其中農文旅融合工坊37家。

政策資源“沉下去”,共富工坊“建起來”

依託資源統籌建。圍繞有利於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利於村民增收致富、有利於新型業態培育、有利於鄉村治理推進的“四個有利於”原則,松陽縣委科學規劃、統籌佈局,鄉鎮、村級黨組織充分利用農村大會堂、黨群中心等閒置資源,開展鄉村工坊(生態博物館)建設,截至目前共建成24家鄉村工坊(生態博物館),為打造“共富工坊”奠定了良好基礎。產業帶動精準建。結合松陽香茶、香榧、香菇等特色產業,按照區域相近、產業相同原則,透過黨建聯盟,精準匹配村級資源和企業需求,引導村集體和企業合作開展“共富工坊”專案建設。目前透過村企合作,已建成14家集加工、體驗、銷售於一體的特色產業型“共富工坊”。文化傳承特色建。將建設“共富工坊”與保護傳統村落、繼承農耕文化、鄉愁記憶有機結合,探索非遺保護和利用,推進“鄉土文化、空間環境、產業經濟”一體發展,目前已係統修復農耕館、松香坊、油茶坊等15家傳統村落型“共富工坊”,建成造紙、契約、剪紙等8家特色文化型“共富工坊”。

多元要素“融進去”,業態植入“活起來”

混合所有制盤活工坊。針對“共富工坊”性質多樣、規模大小不一、管理使用單位不同等具體情況,創新民營企業、青年創客、村集體等參與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模式,提升各方主體做優做強“共富工坊”的積極性,實現從“單兵作戰到體系支撐”的轉變。比如,大東壩鎮豆腐工坊採取“政府引導+集體參與+民營企業投資+村民入股”的模式,松香工坊則採取竹源鄉政府、松香商會、小竹溪村委三方共同管理的模式。融合農文旅用活工坊。結合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和加工技藝,透過盤活農村閒置資源,植入特色餐飲、傳統手工藝、文化創意、民宿經濟等新業態,以農塑文、以文興旅,將工坊打造成為一個一二三產融合的新型產業發展空間,實現從“傳統農業到農文旅”的轉變。

如古市鎮將破舊的養蠶房進行改造提升為蠶桑工坊,與浙江樂活公司合作,目前已建成可觀光、遊覽、研學、養蠶的農業休閒綜合體,帶動周邊80餘農戶種植桑葚200餘畝。集聚新農人啟用工坊。透過“市場投資+電商運作+流量帶貨”模式,引導4個電商園38家直播團隊入駐“共富工坊”,培育蜂蜜達人麻功佐、茶葉新銳陳凌傑等一批“新農人”進行直播帶貨,推動工坊實現從“線下賣到線上賣”的轉變。如2022年“618”活動期間,松陽電商行業黨建聯盟組織100餘名“新農人”帶貨主播在“共富工坊”開展“親松購”活動,當日農產品銷售額達512萬元。

壯大產業“走出去”,引領農村“富起來”

實現村民“共同富”。透過“共富工坊”建設,改變傳統小作坊髒亂差、低小散的格局,壯大了農產品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致富。如樟溪鄉“紅糖工坊”紅糖產品透過融入特色文創元素,古法紅糖的價格從起初每斤8元漲到每斤25元。截至目前,全縣參與“共富工坊”建設企業39家、村集體37個,帶動6000餘名村民就地就業,年人均增收1。8萬元。推動村社“集體富”。透過“共富工坊”建設,引導村集體盤活閒置資產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工坊產業向旅遊、教育、康養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有效促進村集體增益,實現“一個工坊帶富一個村”。

如大東壩鎮豆腐工坊專案,2021年向村集體分紅20萬元,村合作社收益達35萬元;古市鎮茶葉工坊專案,向村集體發放土地收益300萬元。村企合作“抱團富”。透過深化村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紅糖工坊”“豆腐工坊”“蠶桑工坊”等成為網紅研學打卡點,為企業增產增效打開了渠道。如,綠茗峰茶葉有限公司投入2000餘萬元在新興鎮中心產茶區建設集茶葉加工、電商直播、研學體驗等一體的茶葉工坊,撬動提高茶葉附加值,2021年實現產值1500餘萬元,同比增長31%。

供稿單位:松陽縣風貌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