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閒話定勝糕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飲食2022-10-01
簡介一說,“定勝”是蓋印在糕點上的字眼(現在可叫宣傳品),當年蘇州百姓為韓世忠將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因為戰事贏了,所以演變並被稱為“定勝糕”

定勝糕應用什麼成型

閒話定勝糕

定勝糕,這款粉質香糯、色澤淡紅、可口鬆軟、意境頗遠的點心,在江南大地流行很廣、傳承久遠、口碑特好。說它叫得響、叫得香、叫得像一點不為過,比如蘇南地區流行,叫“定升糕”或者“鼎盛糕”;在浙江南北也叫“定榫糕”,在寧波一帶還叫“定心糕”,更多區域甚至認同是“元寶糕”。

江南點心的魅力,在於它的口味,魅力的能量在於功能,魅力的能級在於口味與功能組合中的文化屬性。一款定勝糕,有著一段段令人感慨、感嘆而感悟的往事,這些傳說中的故事則讓後人尋根有源,尋跡有痕,尋味流長。

一說,“定勝”是蓋印在糕點上的字眼(現在可叫宣傳品),當年蘇州百姓為韓世忠將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因為戰事贏了,所以演變並被稱為“定勝糕”。另一說,南宋定都杭州後,岳飛多次領軍出征,沿途百姓都會送上定勝糕,盼望旗開得勝凱旋。據說南宋文獻《夢粱錄》亦有相關記載。

或由戰爭、戰事、戰亂企求太平安詳的“定勝糕”,演繹成日常生活順暢、晉升高升的意象,也許就是這款點心的生命力。比如,迎親喬遷、苦讀求榜、生意興隆,四海通融,用“定勝”之糕,貼切而實用,實惠而真情。古人對陰陽能量的轉化,藉助於一款點心祭祀與祈禱,定勝糕可為傑出代表。這種吉祥喜慶的文化印記至今還在流傳。記憶中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乃至百姓大家庭,凡是老人生日做壽的、小孩出生滿月的、搬家喬遷的、讀書高考的,甚至當個主任、廠長的,平時如有人情世故往來的,六對或八對定勝糕作為饋贈的禮品深得人心。而送上十對或以上的肯定是大禮之舉。那年母親的叔叔七十大壽,就是十六對定勝糕,當然壽席後,叔公硬讓我們帶回了六對,說讓小外孫吃。

定勝糕因非漿粉製作,粗粒的糯粉加上豆沙餡,年少時絕對是一款念念不忘的口福追求。那年口袋裡只有3分錢(這還是早餐少買一個大餅省下的)企求買定勝糕解饞,看著定勝糕7分錢一對的價格,就試著問問能否花3分錢買一半?那位大伯竟然同意了,咀嚼這半塊定勝糕的欣喜若狂,至今難忘。

定勝糕另種叫法,形象而有可信處。古代因為計量工具的緣故,傳說唐代常熟官府規定點心糕餅必須講分量,用一升米做成10只糕(或許當年定勝糕與之正好相契合),於是稱之為“定升糕”。至於,叫“鼎盛糕”的,更顯示出古代百姓的聰明才智,及小商販固有的狡黠。傳說,常熟商販在製作一兩一對糕點時,可能感到用料有點虧,就用水來充墊,在拌米粉的水裡摻上花卉或菜蔬的汁液撐足了分量,放入成型容器正好顯示裝下了一兩溼粉,同時運用多種喻意的圖案,蒸籠一上後蓋上紅印,取名為“鼎盛糕”。由此,既節約了成本,也有太平吉利之意,於是討得了官員的歡心。

五月申城,驕陽已開始發威。那天閒逛口渴抬腳入某店,有咖啡,竟然還有定勝糕,於是分享起來。細品滋味,似乎少了什麼,差在哪兒?不得其解,或許粗粒不足、細糯有餘,抑或甘旨少厚、韌勁差半?然而,眾口難調永遠不是問題的關鍵,而西式茶飲,遇上中式點心,這種混搭的模式,試試也不妨。當然,創新的生命力,不僅需要“模式”,更求質料、質感、質能上的功夫,彪炳出傳承中的核心競爭力。(陳甬滬)

本文來源:新民網

推薦文章

  • 月光族都有哪些特點,快來看看你是不是月光族

    敢於當月光族的人,都是需要底氣的,要麼就是年齡小,根本就沒有什麼負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要麼就是家庭沒有負債,生活花費大多來自於父母,根本用不上自己的錢,所以也就不會去攢錢了...

  • 香港炳記茶檔:據說是最容易偶遇陳奕迅的茶檔!為美食打call!

    炳記和其他香港大排檔一樣,炳記也是家庭經營的,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在經營了,在香港灣仔大坑紮根了五十多年,價格實惠親民,菜品選項不多,有奶茶、各類三文治、各類公仔麵、各類多士、醬油雞翅等店中招牌當然是熱奶茶、多士和豬扒面,基本上去吃必點豬扒面...

  • 對蝦“遊”出大產業 樂清一漁業主體上榜省級名單

    對蝦“遊”出大產業 樂清一漁業主體上榜省級名單近年來,在樂清市農業農村局的支援下,該合作社按照“打造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農民”的思路,打造成集高科技養殖、培苗、加工、科研、科普、營銷於一體的現代漁業示範基地,建立輻射浙南地區對蝦養殖、貝類苗種培育產業樣板,提升樂清設施漁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