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春社”習俗在延續:陽春三月,社飯成為黔東地區特色美食

由 下壩毛哥 發表于 飲食2021-06-10
簡介香噴噴的社飯在筆者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春不進園,秋不進田”,說的就是春社日不進菜園,立秋日不進稻田,為的就是祭祀土地神(不打擾),為了能收穫不錯的蔬菜及糧食,以當地資源做成好吃的米飯,祭祀土地,隨著社會的發展,煮社飯食社飯則成了農曆2月

社飯是什麼地方的特產

導讀:“春社”,逐漸消失的傳統習俗,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今年的立春是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一,第五個戊日是3月16日,農曆2月23,也就是明天。以前全國多地有過春社的習俗,敲社鼓、食社飯、飲社酒、觀社戲等,如今好多地方都已淡忘了這個傳統節日。

在貴州的東部,主要以銅仁各市縣及周邊黔東南縣份,每年的三月,各種野菜陸續返青的時候,都有過春社煮社飯的習俗,社飯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美食,很久以前,人們在春社日才煮社飯,如今,煮社飯並不是春社日才做,在農曆二月都可以做,社飯已經成為特色米飯的代名詞。三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賞花海吃社飯,成為了不少人的悠閒生活。社飯怎麼煮,其獨特的秘製方法,只有在黔東地區流傳,作為地道的黔東大山裡的農村娃,自認為好東西就該與更多的人分享,請做好收藏。

“春社”習俗在延續:陽春三月,社飯成為黔東地區特色美食

香噴噴的社飯

在筆者家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春不進園,秋不進田”,說的就是春社日不進菜園,立秋日不進稻田,為的就是祭祀土地神(不打擾),為了能收穫不錯的蔬菜及糧食,以當地資源做成好吃的米飯,祭祀土地,隨著社會的發展,煮社飯食社飯則成了農曆2月的美食習俗,

究竟該怎麼做呢?

“春社”習俗在延續:陽春三月,社飯成為黔東地區特色美食

社飯

社飯的配方及煮制方法

社飯也是米飯,只不過加入了不少食材,但肯定不是“揚州炒飯”那麼簡單。社飯,給人第一印象就是綠綠的,好像有草一樣,沒錯,使社飯變綠的就是白蒿菜跟野蔥,其他配料還有:肉丁(臘肉)、雞丁、花生米、豌豆米、胡蘿蔔丁、板栗、折耳根等,所有配料切細後待大米半熟後攪拌再蒸,最好是用傳統的甑子來蒸飯,這樣做出來的米飯,鬆散的同時還有股木香味,口感更佳。以上食材是常見的社飯配方,部分人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食材搭配,有些許差異。

“春社”習俗在延續:陽春三月,社飯成為黔東地區特色美食

社飯配料

社飯中的白蒿菜跟野蔥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白蒿菜跟野蔥,本身就是不錯的野菜,白蒿菜不僅可以做社飯,還是做餈粑跟米粉的好材料,加入白蒿菜的米粉跟餈粑,味道獨特,受到很多人喜歡。野蔥則是冬春最具代表性的野菜,獨特的香味,是菜餚中的好佐料,提味後更香。社飯最主要原料就是白蒿菜跟野蔥,在筆者家鄉,少了這兩樣的米飯就不叫社飯,加入它們後,提香不說,還具有淡綠的特點,這也是社飯的最典型特點。

“春社”習俗在延續:陽春三月,社飯成為黔東地區特色美食

野蔥是社飯的必需原料

社飯的食用方法

很多人會覺得,米飯不就是用來吃的嗎,還有什麼食用方法?社飯可不一樣,跟白米飯一樣,趁熱吃是常見的吃法,老少皆宜,吃社飯的時候還會比平日裡吃飯多吃一碗。除了趁熱吃,鄉親們的社飯有的能儲存一兩個月不變質,社飯煮熟當日,吃不完的就會用簸箕曬乾或放在焙籠裡烘乾,然後用東西包起來放在冰箱裡,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蒸熟再次,口感變化不大。春耕時分,有的鄉親到地裡幹活,帶的午飯就是社飯,吃了幹活有勁。

社飯作為禮尚往來的禮物存在

在我們黔東地區,社飯是別具特色的美食,一年也就農曆二月能吃一次,通常情況下,農家只做一次社飯,同時由於社飯裡的白蒿菜跟野蔥,並不好尋,需要到山上去尋找,所以,人們都把社飯看得很珍貴。親朋好友間,串門時,有的就是拿社飯當作禮物,能吃到別人社飯的,都是關係非常好的親戚朋友。

“春社”習俗在延續:陽春三月,社飯成為黔東地區特色美食

禮品社飯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傳統習俗離我們越來越遠,有的甚至淡忘,雖然春社沒有固定日期,但是,在我們黔東地區,人們每年還在傳承著過春社吃社飯的習俗。這種傳承了上千年的習俗,應該好好地傳承下去,讓子孫後代領略歷史的光輝與傳統文化。朋友們,你的家鄉有過春社的習俗嗎?有吃社飯的習俗嗎?歡迎留言交流分享,陽春三月,家鄉歡迎您!

瞭解更多農村趣事及三農知識,點選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長知識。喜歡此文的歡迎收藏、轉發分享,你的點贊是筆者前進的動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