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大暑節氣,祛暑生津,護陽養心

由 人民好醫生 發表于 飲食2022-07-26
簡介大暑,暑熱之氣比較旺盛,也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期,中醫學理論認為,夏季應心,在此時節,養心成為養生的關鍵

百合能和山楂一起煮嗎

大暑,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正值中伏前後,“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期,很多地區常會出現35-40℃的高溫天氣。暑熱傷津耗氣,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大暑節氣,如何防暑降溫,為您提供以下幾個建議:

消暑生津

大暑時節,天氣炎熱,出汗多,水分、鹽分流失量大,暑傷氣陰,所以需及時補充水分,每日飲水量在2000ml以上;多食用一些營養豐富、具有清熱解暑效果的應季蔬菜,如絲瓜、黃瓜、綠豆、豆芽、冬瓜、鮮藕、荷葉、西瓜等開胃清暑祛溼之品。還可選擇生津止渴飲品,如酸梅湯、菊花茶、綠茶等常溫飲品。切忌過食生冷,易直中中焦脾胃,反而導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嘔吐腹瀉、胃腸感冒等。

消暑生津

“暑天無病三分虛”,暑氣過剩,易傷津耗氣,人們在大暑炎熱之季,常感口渴、疲乏、無精打采;暑多夾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溼膠著,可表現為飲食不振、肢體痠懶。大暑期間的飲食,以清淡、健脾、祛溼為主。夏在五行屬火,五味為苦,夏季適當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熱除煩之效;苦能燥溼,有提神醒腦之效,有利於炎熱的夏季恢復精力和體力。大暑伏天,可食用淮山藥、生山楂、綠豆百合粥、薏米小豆粥等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食物。

健脾祛溼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大暑,暑熱之氣比較旺盛,也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期,中醫學理論認為,夏季應心,在此時節,養心成為養生的關鍵。高溫酷熱,易生心火,容易出現心煩急躁、無精打采、睡眠不安等,容易導致血壓波動、心絞痛頻發、卒中風險增加,為此平時多注意起居規律,保證睡眠充足,情緒穩定,“心靜自然涼”,《養生論》雲:“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大暑伏天,運動避免過於劇烈,宜選擇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可選擇游泳、釣魚、慢跑、散步等活動,微微汗出,不大汗。

健脾祛溼

民間有“冬天暖,夏天涼,伏天不要曬太陽”的說法,夏日炎炎,上午11點至下午4點是陽光照射最強的時候。過強的紫外線可造成面板和眼睛的損傷,出現燒灼感或者刺痛感,甚至出現皮炎、色素沉著等。應避免伏天長時間太陽光直射,做好防曬防暑降溫。

養心調神

《養生論》“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天氣炎熱,陽氣外張,面板腠理開洩,若過食飲冷、空調溫度過低、運動後沖涼或吹冷風,極易風寒直中,損傷陽氣,出現精神萎靡、身體畏寒、四肢冰涼等。《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大暑節氣,宜順時而養,顧護體內陽氣,故有“春夏養陽”之說。大暑節氣,除避免貪涼飲冷以外,可適當食用溫性食物,比如生薑、羊湯、鴨湯等,或熱水泡腳、洗熱水澡,適當運動以助排汗,排除溼冷寒氣。此外,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體表經絡氣血最為旺盛的時節,此時腠理開洩,有利於藥物滲入,對於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風寒溼痺病患者而言,此時可透過內服或外用藥物,輔助陽氣以驅除體內寒溼之邪,比如“三伏貼”,即為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療時機。

大暑節氣,暑熱酷盛,夾溼困脾,心火易盛,當祛暑生津、健脾養心。暑熱耗氣,貪涼飲冷易耗陽氣,尤當顧護陽氣。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腦病二科主治醫師 程苗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