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芒種這天,黛玉第二次葬花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娛樂2022-06-15
簡介黛玉多愁善感、冰清玉潔之性情於此可見,也為後來芒種時節葬花埋下伏線

螳螂腳斷了會長出來嗎

文|段春娟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流年暗轉,不經意間,詞句撩撥人心。

豐子愷先生畫過一幅同題漫畫:

紅櫻桃盛在高腳素盤中,窗外幾葉芭蕉,一支菸兀自燃燒,煙氣裊裊上升……

芒種這天,黛玉第二次葬花

畫面恬淡幽然,有種安靜的美。

芒種時節最應此景。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5、6或7日。

芒種開啟“仲夏之夢”,炎炎夏日正在來路上。

“芒種”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地官》:“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意謂長草的水田,都可以種植有芒作物,“芒”指某些禾本科植物籽實外殼上的針狀物。

南唐徐鍇解說《說文解字》,釋麥谷為“芒種”。

芒種時分,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谷黍類作物開始播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芒種是亦稼亦穡的農忙時節。

芒種這天,黛玉第二次葬花

“杏子黃,麥上場,栽秧割麥兩頭忙。”收和種都要搶時間,正所謂“春爭日,夏爭時”。

“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收割不及時,遇大雨等災害,都會導致功虧一簣。

播種不及時,也會減產。

種得及時,才能保證農作物有足夠的生長時間,“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長根”。

所以,芒種又常被寫成“忙種”,夏收、夏種及春播作物田間管理都集中在這一時段,芒種是實實在在的大忙之季。

“芒種後見面”,是指芒種以後新小麥的面磨出來,人們開始享受勞動成果,青黃不接的難捱日子過去了。

天道酬勤,這是上天對勞動的肯定啊。

芒種這個節氣,濃縮了耕耘的全部內涵和意義,豐收的喜悅、勞作的辛苦、對未來的期盼,都在其中了。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麥田黃澄澄一片,就要收割了。

因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地麥收時間也不盡相同。

在我的老家膠東一帶,麥收是在芒種以後,濟南要早半個月左右。

若從全國範圍來看,從南到北,整個麥收過程大約要持續一個多月,跨兩三個節氣。

農耕時代,割麥是重體力勞動,要趁好天氣,跟時間賽跑,簡直就是打一場硬仗。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以前中小學生都要放麥假,進城務工人員這幾天也要回家“過麥”,可謂全家老少齊上陣。

如今收麥用聯合收割機,想來不用那麼辛苦了,但依然要搶時間。

長勢再好,也得風調雨順,才能顆粒歸倉、天遂人願。

所謂好年景,正是此意了。

芒種時節正逢江南梅雨天氣,有句詩:“麥隨風裡熟,梅逐雨中黃。”

梅雨期持續一個月左右,等梅雨期結束,梅子也就黃熟了。

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在芒種節這天。《紅樓夢》中說,芒種節的風俗是祭奠花神,因為古人認為,芒種一過,便是炎炎夏日,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需要餞行。

芒種這天,黛玉第二次葬花

【87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恰巧頭天晚上黛玉去找寶玉,吃了閉門羹,怎不傷感?

黛玉一腔無名幽怨尚未發洩,又勾起傷春愁思,收拾些殘花落瓣去掩埋,不由得感花傷己:

花謝花飛花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

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

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

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

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

明年閨中知有誰?

……

黛玉這次葬的可能是石榴花、鳳仙花。

何以見得?

書中借寶玉說出:寶玉正尋黛玉,“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地落了一地”。

《紅樓夢》中黛玉兩次葬花。

第一次是在初春時分,桃花謝落,寶玉說撂到水裡,讓其順水漂走,黛玉不同意,說這樣遇到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會把花糟蹋了,不如掃了裝在絹袋裡,葬在花冢中,拿土埋了乾淨。

黛玉多愁善感、冰清玉潔之性情於此可見,也為後來芒種時節葬花埋下伏線。

“黛玉葬花”是千古絕美的意象,天才的雪芹先生,在諸多方面把《紅樓夢》推至頂峰,每每令人歎為觀止。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對應的也是這個時節。

棗樹“立夏枝葉長,小滿剛開花。芒種到夏至,棗花開滿樹”,那棗花必也邊開邊落,若樹下正好有衣袂飄舉的人兒路過,花落衣襟,多美的一幅畫!

“繅車”即江南地區抽絲的工具。

芒種到,江南人家忙於抽絲。

小滿時節開始的“動三車”,延續到芒種了。勞動是辛苦的,勞動也是美麗的。

芒種這天,黛玉第二次葬花

芒種三候: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鵙,即伯勞,五月始鳴;

反舌,鳥名,百舌。

在古人看來,伯勞和百舌是善鳴之鳥的兩類典型代表,伯勞因陰氣微生而啼叫,百舌因陰氣微生而收聲。

時至仲夏,花香已逝,鳥語漸稀,螳螂在這個時節破殼而出。

有一年春天,我把家中的平安樹搬到樓底下,接接地氣,不料螳螂在樹上下了子兒。

天冷後把樹搬回家,冬天家中有暖氣,氣溫高,忽然有一天爬出了很多黑色的小螳螂——螳螂子兒誤以為夏天到了。

好在我家陽臺上有一些綠植,小螳螂們暫時在那裡安了家。

比起芒種時節在野外自然出生,這些小傢伙早出生了四五個月,顯然違背了自然規律,最終都沒長大成“蟲”,令人惋惜。

教育上的揠苗助長也是同理吧?

可見改變溫度,就可改變生物的生長週期,塑膠大棚裡的蔬菜水果就是這樣種植出來的。

不管贊成與否,回到沒有塑膠大棚的時代,好像不太可能了。

就如同再也回不到那種“從前慢”的農耕生活中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