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獨家丨阿里高管新變動:華先勝離職、周靖人任達摩院副院長;肖利華創業、任庚接管影片雲

由 雷峰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6-07
簡介城市大腦實驗室,將由阿里最高級別的計算機科學家之一、達摩院副院長周靖人(P12)分管

達摩什麼梗

獨家丨阿里高管新變動:華先勝離職、周靖人任達摩院副院長;肖利華創業、任庚接管影片雲

作者 | 餘快 徐曉飛

編輯 | 王亞峰

雷峰網獨家訊息,近日,達摩院和阿里雲業務線的多位P11、P12高管發生職務變動。

在達摩院,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負責人華先勝(P11)已於上週五離職,與華先勝搭檔的城市大腦高階研究員張磊(P11)也在去年底離開達摩院。

城市大腦實驗室,將由阿里最高級別的計算機科學家之一、達摩院副院長周靖人(P12)分管。

而在阿里雲業務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研究院院長肖利華(P11),也已於5月7日離職創業。

與此同時,選擇繼續留任的阿里雲前中國區總裁任庚(P11),在本週獲新任命:阿里雲原流量產品事業部與影片雲合併升級,成立媒體與融合通訊事業部,由任庚領銜。

此前,影片雲由阿里技術元老林昊(畢玄)帶隊,林昊於2007年加入技術迭代最關鍵時期的淘寶,與小邪、章文嵩、曾憲傑、朱鴻、牆輝、岑文初、餘鋒等人,為支撐淘寶超高流量的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去年8月離職創業。

2021年,阿里在組織架構升級中,將張建鋒負責的板塊改為「雲與科技板塊」,包含了阿里雲、達摩院、釘釘、智慧互聯(天貓精靈)、平頭哥五條線。

雷峰網瞭解到,阿里雲和達摩院去年底以來已進行人員分割,把一些達摩院已孵化成熟的產品技術,劃出達摩院,之後達摩院以更為獨立的形式運營。

1、城市大腦實驗室進入周靖人時代

城市大腦是由王堅提出,是阿里雲主打多年的金字招牌。王堅退出阿里一線後,以華先勝和張磊領銜的城市大腦實驗室,便成為王堅意志的繼承者。

該實驗室也是達摩院唯一擁有兩位P11專家坐鎮的實驗室,在內部地位頗高。

王堅的退休,以及此次華先勝和張磊的離職,代表著城市大腦正式進入周靖人時代。

獨家丨阿里高管新變動:華先勝離職、周靖人任達摩院副院長;肖利華創業、任庚接管影片雲

周靖人

2016年加入阿里雲並出任首席科學家的周靖人,在2019年達摩院成立不久後,調任至淘寶,向蔣凡和程立雙線彙報。頗為樂道的是,雖然周向蔣彙報,但當時P12的周靖人比P11的蔣凡還高一級。

2020年底,周靖人輾轉至螞蟻集團,但螞蟻對此從未正式官宣,周靖人也未在螞蟻官網上出現。

短短一年多後,周靖人重新回到達摩院管理層,以副院長的身份,分管城市大腦實驗室。

此外,城市大腦實驗室在去年也迎來了IEEE Fellow、前平安科技華盛頓研究院院長呂樂(P10)。

2、達摩院變動背後:一次大膽的實驗室管理創新試驗

其實無論是華先勝、張磊,還是金榕、王剛等人的離職,本身不足為奇。

眼下,國內AI科學家出走大廠,重返學術界或創業已成行業常態。

但在這常態化之中,不乏特殊性:達摩院在2021年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實驗室管理創新試驗。

去年在阿里雲衝刺900億目標之際,達摩院具備變現能力的團隊,也第一次嘗試主動挑戰10位數的營收數字,其中城市大腦佔一定比重。

具體方式上,達摩院所研發的部分創新產品,透過阿里雲業務線對外進行銷售。阿里雲業務線與達摩院實行雙算模式。

海內外科技巨頭的研究院做營收,通常有兩種模式:

其一,與ToB團隊合夥賺客戶的錢:把研究院在組織上劃入至ToB部門,為解決方案團隊做技術支援,ToB部門獲得的訂單,部分營收額需分配給研究院。但不會對業績進行強制性的考核。

第二種賺錢方式,即內包形式:集團內業務部門若有需求,會向研究院下發需求,研究院會向業務部門按投入人頭數和伺服器使用量來收費。

達摩院屬於第一種,但也有別於第一種:雲與科技事業群在去年調整完架構後,達摩院相對而言更為獨立,與阿里雲的繫結隨之變弱。

這種情況有利有弊。

弊在於,把達摩院的部分團隊拋入至商戰中廝殺,科學家們面臨的壓力顯然是空前的。

但利好之處,是能夠讓聽到炮火聲的人指揮戰鬥。這也與任正非近些年來的方法論有異曲同工之處。

2019年任正非在講話中談道:我們演算法團隊要直接殺入到專案中去,一線既有演算法又有資料,就容易突破。你們組織優秀的博士形成一個Google式軍團,撲上去,就可能把口子撕開。抽象的平臺一定要有實踐東西檢驗,多幾個具體化的平臺,綜合起來才會有抽象平臺。別關在深宮大院裡面,到戰場上去,立功去,說不定你就從少尉升少將了。希望你們的Google式軍團能率先殺出一條血路來,成功了我會來看你們。

其實近些年,不少大公司都在嘗試對研究院進行改革,讓他們的技術既能頂天,又可立地,順帶體面地把錢賺。

但如何找準陽春白雪和田間地頭之間的平衡點?這即便放在微軟、IBM等有著幾十年研究院管理經驗的公司身上,仍是個跨世紀難題。

過於陽春白雪,無異於企業自建一所大學,投入只進不出,有背商業規律。

過於田間地頭,濃郁的煙火氣自然無法吸引最頂尖的技術人才。

管理模式和技術架構體系如出一轍,永遠無法一勞永逸地一次性設計出來。而是透過不斷的試驗和打磨壓測,去無限逼近陽春白雪和田間地頭的平衡點。

達摩院去年在管理模式上的調整,無疑是一次大膽的打磨壓測,磨著石頭進入前人還未趟過的河。

儘管在業績壓力下,達摩院所研發的產品質量層次不齊,部分阿里雲銷售線對此頗有怨氣。但這是逼近最佳平衡點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面對問題,總是要好過逃避問題。糾正錯誤,同樣要好過不承認錯誤。

事實上,達摩院經過一年多的試驗和打磨壓測後,今年開始有所調整,實驗室不再背營收KPI,朝著平衡點邁進。

3、華先勝其人

此次人事變動,在科學家圈內討論最多的無疑是華先勝其人。

企業高管招聘市場有一條不成文的共識,即兼具「技術花瓶」與「業務經濟適用男」屬性的科學家,是高招市場最受歡迎的一類人。

如果一位Fellow級科學家,其發明的技術,在學術界和工業界有著極為廣泛的引用和應用,同時在企業期間,其技術能經得住大規模工程化的考驗,個人兼備出色的產品能力,足以讓其站在高招的制高點。

如張氏標定法發明人張正友、ResNet作者之一孫劍。

同樣滿足上述條件的華先勝與張正友、孫劍等人,是國內薪酬最高的AI專家群體,為其他IEEE Fellow級科學家的2-3倍。

在後王堅時代,幾乎能與城市大腦四個字畫上等號的華先勝,其研究成就在此不贅述。華先勝時代的城市大腦更是實現多個城市落地。

再往前,2015年華先勝團隊負責電商圖片搜尋技術的最佳化,以圖搜商品功能,其承受住了雙十一期間億量級的工程考驗,成為了現象級產品。

華先勝,不僅發揮了一個科學家應有的人才號召力,也帶來產品上的創新,滿足了技術落地的工程需求甚至實現盈利。

回想起來,華先勝在達摩院期間,曾於18、19連續2年參加雷峰網舉辦的《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這一階段,也是城市大腦的黃金時期,大規模的視覺應用從交通、公安領域,不斷遷移下沉至工業、醫療等領域,走向商業化。

城市大腦在獲得各行客戶認可後,華先勝也感慨地填寫了一首《如夢令》:路遠又風高、何懼千山當道。

外界對科學家離任的解讀,往往帶有幾分偏見。

他們不過是為企業、為自身完成了階段性使命,是時候去往人生下一段路途,尋找一個新的答案。

不斷尋找新答案,也正是科學精神所在。

本文作者關注AI、智慧城市、工業技術大牛和創新者,如果你有他們的故事願意分享,歡迎聯絡本文作者餘快,微信Yukuaikuaier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