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由 江陽沽酒客 發表于 娛樂2022-06-07
簡介本文圖片感謝攝影師傅琨提供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上古傳說裡面茶的發現者是神農氏,據說當時候神農氏為了給族人尋找可以長久食用的食物,一天之類他嚐遍了百草,但是這個後果就是這些草大部分是有度的,神農氏的獻身精神實在讓

紫色土肥力高嗎

本文圖片感謝攝影師傅琨提供

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上古傳說裡面茶的發現者是神農氏,據說當時候神農氏為了給族人尋找可以長久食用的食物,一天之類他嚐遍了百草,但是這個後果就是這些草大部分是有度的,神農氏的獻身精神實在讓人敬佩,而老天也很眷顧他,假如沒有遇到茶葉可能他會更早的離開。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傳說裡說,遠古時期,百姓以採食野生瓜果,生吃動物蚌蛤為生,腥臊惡臭傷腹胃,經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壽命很短。炎帝神農氏為“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使百姓益壽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嚐遍百草,瞭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藥性。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他幾乎嚼嘗過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識別了百草,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藥。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復為“疾病”,故先民封他為“藥神”。炎帝神農氏終因誤嘗斷腸草而死,葬於長沙茶鄉之尾。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雖然茶不是萬能的解藥,但是從此以後,野生的茶逐步被古人熟知,如同其他農作物一樣被慢慢馴化,發展出不同的種類,並且茶跟其他食物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僅僅可以作為飲料,也更成為一種雅趣之樂,賦予了人文精神,茶道文化從此影響深遠。

據史料記載關於中國人飲茶,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茶文化延續至今,許多茶葉早已享譽全國。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對於知名的一些茶葉,我想即便是不喝茶的也知道,比如碧螺春、龍井、大紅袍等等,但是地大物博的國度,怎麼可能把全國各地的茶葉情況和文化都瞭解完呢?畢竟如歷史上陸羽、盧仝、皮日休那樣的茶痴級別是少數,逢人必茶,逢茶必品,逢品必論。這還是需要有一定修為的。

不過全國喝茶的人肯定比喝酒的多,而且酒總是有一定的時候,而茶則一日可以數次,還是不可同日而語。四川人愛喝茶,但是以前的茶文化跟南方一些功夫茶不一樣,沒有那麼正襟危坐,反而是一種閒情逸致。而且,很多時候大家並不是特別講究茶的品質和沖泡的過程,當然這是一種民俗習慣和地方特色。不過並不是說瀘州這邊就沒有講究的人,和對茶有追求的,其實瀘州的茶還有它獨一無二的特色,很多人不知道罷了。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在瀘州的納溪,茶就有了一定的層次和境界,這裡的特早茶,以其採茶時間之早(早在臘月二十左右就開採)被譽為“中國特早茶之鄉”,其茶葉色澤翠綠、香氣濃郁、回味悠長。特早茶以其卓越的品質,作為製作全國諸多名茶的茶源,在初春時分便被送往全國各大名茶區,堪稱全國眾多名茶的“母親”茶。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北緯28°或許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裡既然釀造出濃香鼻祖瀘州大麴酒,也有晚熟的荔枝和桂圓,現在又有全國拔得頭籌的特早茶,你說這片土地是不是很有趣呢?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納溪應該在這個緯度之間,所以也擁有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納溪地處四川盆地南緣丘陵與低山區之間,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時數1172小時,農業氣候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尤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氣溫高於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東部,是全球同緯度茶樹發芽最早的區域。納溪是最適合發展特早名優茶的區域。

據史考,在陸羽《茶經》中記有 “劍南下列八個州都屬產茶區:即彭州、錦州、蜀州、邛州、眉州、雅州、瀘州、漢州……”,並記有“納溪梅嶺產茶”之句。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納溪特早茶在瀘州納溪區,它並不是單一的分佈,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其包括了,納溪區大渡口、護國、打古、上馬、合面、豐樂、白節、天仙、棉花坡、新樂、渠壩、龍車等12個鎮的176個村,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接江安縣,北鄰瀘州市江陽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05°09′-105°37′,北緯28°02′14″-28°26′53″,東西寬41千米,南北長46千米。保護面積2萬公頃,年產量2。5萬噸。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特別是護國紹壩的早茶,納溪特早茶外形扁平挺直,黃綠隱毫、勻淨,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慄香濃郁持久,滋味鮮醇爽口,葉底黃綠勻亮。水浸出物≥42%,茶多酚≥16%,還有豐富的氨基酸。屬於盆地南部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眷顧,這裡熱能充足、雨量充沛、雨日多、霜期短、溼度大。境內年平均氣溫18。3攝氏度,最高溫40。2攝氏度,最低溫1。2攝氏度;全年無霜期350天左右,日照時數1053小時,總積溫5627攝氏度;年降雨量1184。9毫米,年均蒸發量1002毫米,年均相對溼度83%。春季氣溫回升快,茶芽萌發早,氣候條件首先給予了早茶的第一要素。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天氣足夠了,水資源也十分豐富,境內有長江自西由大渡鎮入境,流經大渡、新樂、安富、棉花坡等鄉鎮後向東流去,靠境邊緣流程25。5千米。境內永寧河發源於敘永縣由南向北從該區中部穿過,於城區處匯合長江,境內流程45。7千米,河流匯水面積327千米。

境內匯水面積在23千米以上的溪河13條,總長250千米;流程在7千米以上的小溪河的百餘條。境內外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深度525毫米,徑流量6。1億米,外來水18億米(未包括長江),合計24。1億米,自給有餘,對茶園灌溉、運輸等的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最後這是土壤:丘陵區最低海拔230米,一般處於350—450米之間;低山區最高海拔963米,一般處於500—800米之間,全區低山與丘陵平行其間,低山少於丘陵。區內多為酸性紫色土:主要分佈於海拔350—600米,主要由紫色砂頁岩風化後形成。土層厚度一般在40—90釐米,pH值4。5—6。5,質地多為壤土,養分豐富,自然肥力高。茶園基地主要分佈於海拔400—700米的低山區,土質符合DB51/336—2003無公害農產品種植產地環境要求 。

這三點要素成就了它的獨特性,讓愛茶的人為之傾倒。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不僅如此,它自身也有精品茶葉,比如川南雀舌,納溪川南雀舌茶,出產於瀘州市納溪縣境內的金鳳山脈,因其茶葉形似麻雀舌尖而得名。川南雀舌選用每年2月初3月上旬間鮮嫩獨芽,由茶場高階技師採用特殊工藝精心製作而成,其外形扁平伸直,色澤翠綠,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黃勻整,慄香濃郁持久,滋味鮮醇爽口,色香味形俱佳,讓人浮想聯翩。

早在明末清初年間,山下寺內高僧上山品茶,眾人請其為該茶賜名。大師沉吟良久,“此乃川南名山,山澗飛雀成群,此茶形狀酷似飛雀舌尖,名‘川南雀舌’可矣。從此“川南雀舌”之名不脛而走。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瀘州特早茶記

今天我們可以發現,瀘州納溪不僅產茶歷史悠久,而且茶文化源遠流長,由於地理位置獨特,它又是全球同緯度茶樹發芽最早地區 。實在可以作為茶母之尊了。

如果你查詢晉代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就能看到:“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的記載。

這正是:

東方早茶在江陽,瀘州納溪漫清香。

我先吐綠滿山翠,百茶餘味才後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