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驚蟄:唯一以動物昆蟲習性命名的節氣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娛樂2022-03-22
簡介” 謝聖心說,驚蟄前後,是雷神非常忙碌的時間,所以古人會將雷神想象為擂十面連鼓的形象

蟲兒是動物嗎

和節日節氣相關的民俗,傳承了上千年,蘊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現代社會,我們與傳統民俗漸行漸遠,但在某一個時刻,我們仍會被清明、穀雨等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驚豔,會被元宵的“花市燈如晝”打動,會在春節和中秋從遙遠的他鄉奔赴故鄉。民俗是流淌在血脈中的屬於中國人的記憶。

澎湃新聞與華東師範大學民俗研究所合作,推出傳統民俗節日欄目,介紹那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節慶以及與之相關的民俗,這些民俗並未消失,依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驚蟄:唯一以動物昆蟲習性命名的節氣

新華社 圖

“二月二龍抬頭”之後,3月5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與“龍抬頭”之意相似,“驚蟄”也有“復甦”“重返生機”之意,只不過“蟄”的含義是昆蟲蟄伏不動,如今到了春天,氣溫上升,春雷湧動,蟄伏地下的蟲子們也要驚醒了。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多與氣候、季節相關,如小暑、大寒、立春、夏至等,或是對農作物狀態的描述,如小滿、芒種,而驚蟄則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以動物昆蟲習性命名的節氣。” 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民俗學博士方雲說。從中可見“蟲”的甦醒對於農事活動的重要性。

節俗圍繞“驅蟲”展開

從“蟄”字的字形演變來看,小篆的底部為一隻盤纏的小蛇,上半部的“執”表聲,本意為束縛不動,合字則為“蟲冬眠,伏而不動”,形象地說明了昆蟲從寒冬到初春這一時段的蟄伏狀態。

在《呂氏春秋·音律》中就曾記載:“南呂之月,蟄蟲入穴”,南呂之月指的是農曆八月份,在《禮記·月令》中,也記載過蟄蟲:“孟春之月,冬風解凍,蟄蟲始振”,孟春之月,冬風解凍之時,恰巧是驚蟄前後。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隨著驚蟄節氣的到來,氣溫快速升長,深眠在泥土中的各類爬蟲漸漸復甦,即將進入繁衍階段。

“為了達成獲取高產的農耕目的,當務之急是在驚蟄前後進行春翻、施肥、滅蟲與造林。其中,驅蟲物件既包括勞動生產中田地裡的害蟲,亦包括生活環境中的家宅裡的蟻蟲。”方雲介紹,也因此,與“驚蟄”相關的節俗,大都圍繞“驅蟲”展開。

方雲將此類“驅蟲”儀式分為三大類。一是以食用為象徵的驅蟲方式。如山東地區在驚蟄時,多在院內點火升灶,在露天烙煎餅,據說可以“燻煙驅蟲”。陝西地區必吃炒熟的豆子,事先用水泡好的豆子爆炒時發出聲響,就像蟲子遇火發出的聲音一樣。江南地區也有炒豆風俗,如清代蔣士鏞《東湖竹枝詞》中所述“剪綵花朝掛樹紅,杏花村裡雨濛濛。家家打豆忙驚蟄,小婦廚前喚炒蟲。”這裡不僅提到炒豆之俗,也提到了驚蟄剪綵花掛紅的習俗。山西北部驚蟄日要吃梨,“梨”諧音“離”,據說這樣做可以讓蟲子早點離開莊稼地,保證莊稼豐收。在閩南地區,驚蟄日要在鍋中煮毛芋子,俗稱“炒蟲炒豸”或“燜老鼠”。

二是藉助工具為象徵的驅蟲方式。如驚蟄日,浙江寧波一帶有“掃蟲節”,農戶們拿上掃把工具舉家出動,到田間地頭去“掃蟲”,嘴裡還要念叨著“將害蟲一掃而空”,意味著將危害莊稼的害蟲全部“掃除”,以此儀式來祈福莊稼不被害蟲所害,來年有個好收成。江蘇等地有“照蟲蠟”的習俗,在驚蟄前夕,點燃大年初一敬神祭祖的紅燭,在家中裡裡外外照個遍,邊照嘴裡還要邊唸叨“驚蟄蟻蟲,一照影無蹤”,以此來驅除潛藏在家中角落裡的蟄蟲。在湖南和江西等地有“爆驚蟄”的習俗,老百姓在屋內燃放鞭炮,認為巨大的聲響能讓剛醒來還未恢復元氣的蟄蟲驚嚇而死,而硫磺也正好有防毒的功效。燃放之後,還要口中唸唸有詞“驚蟄驚蟄,爆得蟲腳筆直”,故又被稱為“驚蟄蟲”。

三是採用圖符為象徵的驅蟲方式。如湖南恩施與鄂西土家族有傳統節日“射蟲日”,於驚蟄前一日舉行。土家人認為,每年驚蟄來臨,冬天蟄伏的各類害蟲將要復活,將危害莊稼,故在驚蟄前夕,即搶先用炭灰在地上畫出弓箭形狀,意為“射盡害蟲”,免遭蟲災,以求豐收。此外,以剪紙、貼符、畫葫蘆等貼畫符圖的方式驅除蟲蟻,也十分普遍。比如遼寧興城,婦女們會在“二月二”與驚蟄日前後剪紅紙為剪刀貼於牆壁,即引龍驅蟲之意;在山西東南地區,人們習慣貼畫葫蘆於屋壁,以避百蟲;在山西鄉寧,人們會張符以厭蠍;在上海,人們會去“蛇王廟”請蛇王符。

驚蟄:唯一以動物昆蟲習性命名的節氣

嘉祥武氏祠《雷神出行圖》(區域性),左二是帶高冠乘雲車擊鼓的雷神。

“雷神崇拜”影響深遠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驚蟄時節另一個重要的主角是“雷”。古人認為,是春雷陣陣驚醒了地下越冬的昆蟲。昆蟲是農業耕種的大忌,是要驅除的,但雷聲卻是農事活動中十分受歡迎的“報春之雷”。因為伴隨春雷而來的,往往是春雨,在氣溫回升的初春時節,雨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驚蟄在古代的農事生產中,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農民開始進行播種,南方水田開始插秧,人們祭拜社神,祈求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古人重視春雷,於是“雷神”應運而生,成了我國農業神譜系中的重要一員。“雷神”與百姓生活關係緊密,民間十分崇敬它。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謝聖心研究過歷史上的雷神形象。

“‘雷神’在諸神中地位很高,在漢代可謂是‘天界一霸’。漢畫像磚中的雷公,大多乘坐雷車或雲車,身後有翅膀,出行時常有風伯、雨師、電母及眾多神靈相伴,前呼後擁十分壯觀。”

春雷陣陣,宛如戰鼓。在西魏時期的敦煌壁畫上,有獸頭雷神振臂運轉十面連鼓的形象,可見古人想象雷神在天上透過擂鼓產生雷聲,“而雷神為掌管人間之雷,手腳並用忙得不可開交。”

驚蟄:唯一以動物昆蟲習性命名的節氣

西魏敦煌壁畫中的“雷神”。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由北至南,每個地方氣溫差別很大,春耕時間各異,需要降水的時間也不同,降水的多少會直接影響農田新一年的收成,雷神要視情況發出雷聲,過早、過晚都不行。傳統農諺裡流傳的‘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講的正是這個俗理。” 謝聖心說,驚蟄前後,是雷神非常忙碌的時間,所以古人會將雷神想象為擂十面連鼓的形象。

古人為了確保“雷神”及時降雨,從宮廷到鄉村均會舉辦各式各樣的祭拜“雷神”祈求風調雨順的儀式。時至今日,我國廣東省湛江市的雷州半島上,仍有著廣泛的 “雷神”祭祀活動,它與印尼爪哇同為世界兩大雷區,是全球四季打雷最多的地方。

(澎湃新聞記者 楊寶寶)

推薦文章

  • 春分,去婺源看油菜花

    開化這時候氣溫比婺源要低一些,但春分前後和婺源一樣都比較多雨,江南這時候的雨不像梅雨那麼執念,下下停停反倒讓油菜花嬌豔欲滴,而且一般是早上或者夜間容易下雨,我覺得相比於多霧的清晨,夕陽的黃昏拍攝油菜花,天氣更可控...

  • 頭髮剪短和打薄有很大區別 愛美的女孩子快看過來

    首先,將頭髮剪短,簡單的說就是將你的長頭髮變短,而且,隨著現在的人越來越追求美,短髮的造型也越來越多了,你可以將頭髮剪短之後再進行染燙,可以將髮尾燙卷做成內扣的形狀,也可以將整個頭髮燙卷做的比較的蓬鬆...

  • 煙臺:建築企業資質及安全許可申報時限減半

    市住建局圍繞“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透過規範事項辦理要件、合併事項申報材料、最佳化業務流程、科學配置等方式,將原建築業企業資質和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2個獨立事項的變更或登出業務最佳化整合成一件事一次辦,並對相關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