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驚蟄始,“九九”豔陽照金城

由 ZAKER 發表于 運動2021-12-26
簡介”可見,驚蟄時節一到,便會像歌中所唱、諺語所說,盛行起豔陽天

驚蟄的讀音是什麼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5日人們迎來了二十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時候,天氣也開始進入了“九九”豔陽天了,意味著在天氣回暖、春雷始鳴中,萬物開始甦醒。

驚蟄始,“九九”豔陽照金城

驚蟄古稱“啟蟄”

驚蟄,古時候稱為“啟蟄”,傳說為了避漢景帝劉啟的諱而改稱為“驚蟄”,但似乎“驚”字的確更加貼合這個節氣的意思。所謂“蟄”就是蟄伏的意思,天氣寒冷各種飛蟲鳥獸紛紛不吃不喝而“蟄伏”起來越冬,待一聲春雷“驚”動,驚醒了蟄伏的動物,正所謂“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其實科學地來說昆蟲走獸是聽不懂何為“驚雷”的,只是這時候的天氣也進入“九九”豔陽天了,所以萬物開始甦醒。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春雷始鳴,氣溫回升,昆蟲萌動,“九九”已盡,“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物候則為桃紅李白,鶯鳴燕來,布穀催耕。

驚蟄始,“九九”豔陽照金城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程序看,“驚蟄始雷”僅與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有三候

對於驚蟄的解讀,往往是說:隆隆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動物。諺語說:“春雷驚百蟲”中描繪的意境裡,那春雷感覺就像鬧鐘一樣。於是,轟隆隆的雷聲響起,於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對此,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認為:“自漢代開始,古人對於立春的物候描述就有‘蟄蟲始振’,振者,動也。蟄蟲此時似乎已在半夢半醒之間,開始抖一抖、扭一扭了,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這個時節,蟄蟲已經蠢蠢欲動,只是‘動而未出’。而之所以開始‘蘇動’,其緣由是‘因氣至’,是漸漸溫暖的氣息。”

驚蟄始,“九九”豔陽照金城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有雷聲呢?恰恰是春分。”他說:“春分的第二候是‘雷乃發聲’。也就是說,在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雷聲一般出現在3月末甚至更晚。而萬物復甦的驚蟄則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確是有色有聲的時節,但在二十四節氣的發源區域,初雷往往是一個月之後。待雷聲出現的時候,萬物不是驚醒,或許是驚嚇吧。”

盛行豔陽天

如今,人們衡量是否如春,是依照氣溫滑動的平均序列。儘管科學的、資料化的氣候要素更為精準,但似乎欠缺了那麼一點點親切。

宋英傑表示:“古人沒有這般繁瑣的計算方式,春天是否來臨,無須數字的量化方式,而是以鳥語花香這種物化的方式進行判斷。或許,這才是更生動、更鮮活的‘氣候標準’吧。”

驚蟄時,已是“九九”,可謂“紅杏深花,菖蒲淺芽,春疇漸暖年華”。數九將盡,好日子來臨,就是不用再一天一天數日子了。歌曲《九九豔陽天》中唱到:“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呦,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那個吹得那個風車兒轉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

《詩經》有云:“春日載陽,有鳴倉庚。”江南諺語也說:“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可見,驚蟄時節一到,便會像歌中所唱、諺語所說,盛行起豔陽天。

驚蟄始,“九九”豔陽照金城

“在隸屬春季的各個節氣之中,驚蟄時節的降水增量少,日照增長最顯著,和暖、明媚。”對此,宋英傑也有十分生動的描述:“太陽也似乎在童話般地對我們說‘我把春天交給你們了!看你們的啦!’於是,人也歌,鳥也鳴,蛙也唱,在豔陽天氣中歡快地抒情。驚蟄時節,回暖幅度大,氣溫升幅幾乎相當於之前的雨水及之後的春分升溫之和,氣溫常常是連蹦帶跳地升。而那些尚未脫去冬裝的人們,忽然就會有了一種燥熱的感覺。”

驚蟄寧,百物成

驚蟄雖美,但繁忙的春耕就要陸續開始了。諺語說:“春風擺柳,媳婦變醜。”為什麼春風來了,媳婦會變醜呢?因為春天的耕種開始了,媳婦在田地裡忙活,無暇梳洗打扮,感覺變醜了。實際上,這哪裡是變醜,明明是一種勞作之美。

“對農家來說,驚蟄開始各家各戶都要開始忙了,平常可以閒聊,但是此時開始便沒有功夫了,所以‘過了驚蟄節,親家有話田間說。’‘過罷驚蟄節,耕地不能歇。’”宋英傑認為:“老話說‘鋤頭三寸澤。’意思是鋤頭上有三村雨。所謂靠天吃飯,並非完全靠天吃飯。耕田本身,就是在減少對於氣候的過度依賴,將收成掌握在自己的鋤頭上。正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強調‘耕田第一,收種第二,種穀第三。’可見,驚蟄時節陸續開始的春耕在一年之計中的重要作用。”

諺語說:“驚蟄寧,百物成。”人們希望驚蟄時的天氣要平和一些,不要過於跌宕和狂躁。春耕之後,期待春雨的潤澤。從前人們揣測天氣韻律,感覺驚蟄與春分的氣溫是反向的,所謂“暖驚蟄,冷春分。”

“不過現今,天氣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暖驚蟄之後又是暖春分,氣溫不歇腳地連續上攻。”宋英傑說:“當然,驚蟄時的回暖並不穩定,冷空氣‘復辟’的情況也並不鮮見,所以有‘驚蟄颳風,從頭另過冬。’之說。”

養生順應天時

驚蟄一至,春暖花開的腳步更快。但氣溫升高,各種細菌也跟著活躍起來了。古人一般認為,驚蟄前後人體內的肝陽之氣漸漸上升,“陰血”相對不足。此時養生應該順應天時,保持心情愉悅,如春日一樣充滿生機。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可以適當清淡一些,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蘆薈、芹菜、油菜、山藥、蓮子等。

同時,春季冷暖不定,出行時還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儘量避免過度飲酒和熬夜,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節氣民俗也好,養生也罷,許多內容都是依據天時更迭而來,是人們順應大自然變化的一種方式,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才會歷久彌新。

策劃 安希榮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值班主任丨崔凌雲

驚蟄始,“九九”豔陽照金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