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由 文祝園 發表于 娛樂2022-01-01
簡介但我們仍能由之窺見商山吳氏先祖的宗族生活:這一時期的吳氏族人靠經商致富,不僅家貲豐裕,資藉豪富,而且敬老尊賢,矜貧救厄,在鄉里有極高的威望

吳氏祖先是誰第一代

導語:休寧商山位於安徽省休寧縣東南部,吳氏宗族從北宋時期就遷居到商山,當地的吳氏宗族以唐代監察御史吳少微為始祖,人丁興旺,逐漸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自宋至明這一時期,家族中既有富甲天下的商人,也有名垂青史的官宦。家族歷經世事沉浮,飽經風霜,但始終恪守"富不廢禮,商不忘儒"的優良品質,在經商中秉持仁義、誠信的傳統美德,世代重視儒學,將儒家文化的孝悌、重義、誠信等倫理觀念滲透進日常生活中,並內化為後世族人的行為規範,其睦族孝友、濟困購貧的義舉詳載史冊,班班可考。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休寧商山

一、吳氏宗族的發展

根據朝代更迭和宗族變遷,

商山吳氏宗族"富不廢禮,商不忘儒"的發展歷程一共分為五個時期,

時間橫跨宋、元、明三個朝代近千年的歷史。

第一個時期是在兩宋年間,

由始遷祖子明公始到七世祖吳俊為止。

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吳氏後人對祖輩們的歷史一知半解。但我們仍能由之窺見商山吳氏先祖的宗族生活:

這一時期的吳氏族人靠經商致富,不僅家貲豐裕,資藉豪富,而且敬老尊賢,矜貧救厄,在鄉里有極高的威望。

四世祖吳仁達“薄取而厚施,歲視耀之貴,廉其價以出之施及鄉邑,全活者甚眾”。在分配家產時,沒有非給三個兒子,而是分給了十個孫子,維護了宗族間的友愛和睦。七世祖吳俊不僅經商有道,而且還擔任朝議大夫一職,教子孫必以讀書為先務。顯而易見,當時商山吳氏宗族不僅取利守義,而且極其重視族人的儒學教育。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宋代重商主義

第二個時期是南宋初年到元明時期,

由八世祖吳舜選始至十四世祖吳朝止。

這一時期的吳氏族人在儒業上方興未艾,在仕途上也是飛黃騰達,

並且對宗族日後的長遠發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如吳舜選雖然有經商的天賦,但他更熱衷於探究理學。並且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吳俯和吳做也從小就展現出出眾的學術才能。兄弟二人先後考取進士,雖然其仕途道路坎坷,但獲得了很多文人的讚許,成為當地百姓欽佩的物件。受到他們的激勵,

吳氏後人依舊熱衷於探究理學,無心仕進,獲得了當時人們的讚譽。

難能可貴的是,十二世祖在元明鼎革時期,遭受了兵燹之害時仍能潛心鑽研學習,最終超然脫俗,在學術上有所造詣。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元明鼎革時期

第三個時期是明初至嘉靖年間,

由十五世祖吳新童始至十九世祖吳永矽止。

當時的經濟文化處於發達階段,商山吳氏族人又開始外出經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不僅擴充了家業,還積極參與宗族和地方事務的建設,修整道路,濟危扶貧,深受當時百姓的稱讚。

雖然這一時期吳氏並沒有研習舉業的記載,但“商不忘儒”的思想依舊使其對學習心存嚮往。他們經營四方的同時,還與當時的文人雅士交往密切。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嘉靖

第四個時期是在明朝萬曆年間,

由二十世祖吳文謨始至二十一世宗吳世褚止。

當時族內飽經世變,因不肖子孫使得族中內亂不斷。面對族內的變故,

二十世祖苦心經營家族基業,

終於不負有心人,使家業轉危為安。在這個時期,族中雖有很多人習舉子業,卻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後來隨著族中人口逐漸興盛,才將修建宗祠提上日程

。這項工程的首倡者和主導者是吳世祿,但可惜的是,他還沒見到宗祠完工便病逝了。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萬曆年間

第五個時期是在明朝天啟年間,吳氏宗族在當時早已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經濟繁榮,家產豐裕,

族人有了更多的人生選擇。有人主經商,有人潛心修學,淬鍊心性。

從吳應遷這一代開始有些人不屑從商,轉而習舉子業。他和兄長們從小就去書塾學習,中年時因家境困難而放棄過,此後又恩授學訓。

二、重義輕利、孝親重悌在吳氏族人行為中的體現

徽州是朱熹的故里,所以“程朱理學”受到當地人的推崇和敬佩。吳氏宗族世代經商,但從沒有放棄學習儒學知識,儒學倫理早已深深地滲透進他們的宗族生活中,

影響著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

將仁、義、孝、悌這些傳統的儒家倫理付諸於生活實際並內化為族人的行為規範傳承下來。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徽州

二世祖經商時,

就喜歡拿自己的錢財幫助別人,

經常救濟、扶助處於困窮危難中的人。這一傳統也被後人發揚光大。二十二世祖喜歡文雅的物品,他經商時經常資助窮苦的讀書人,併為其出版文集,

志在成人之美

。處處體現了重義輕利的處事觀念。

在宗族生活中商山吳氏向來重視兄弟情誼,在他們看來,

友愛互助,兄弟和睦是傳統美德

。四世祖吳仁達分家產時家產直接均分給十個孫輩,沒有分給三個兒子。這樣做正可以避免下一代因財富不均而產生糾紛,

從而維護宗族的團結。

十七世祖吳悌宗在家訓和座右銘中就十分強調兄弟和睦,情同手足,他認為違背家訓造成兄弟失和是極其不孝的。作者吳應遷父輩兄弟之間的情義也算是商山吳氏的典範,兄弟四人不論是經商還是業儒,都同心協力來完成吳氏宗祠的建設。

所謂四皓圖就是吳元綬根據其四兄弟的性格和喜好畫的一幅兄弟和諧有愛的生活圖景,

也正是商山吳氏世代謹遵祖訓、兄弟友愛、宗族和睦的生動寫照。體現了重悌睦族的宗族觀念。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四皓圖

三、宗族對吳氏族人生活的規範

明清時期,

為了達到尊祖、敬宗、睦族的目的,徽州當地的宗族透過修建宗祠、制定家譜和家規來規範族人的生活

。商山吳氏宗族的祠堂是在吳世祿及其四個兒子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修建的,同時吳元綬還制定了一系列祠規來進一步規範宗族生活。

首先是宗族管理:

為了更好的規範宗族的生活

,避免《規條》成為一紙空文,商山吳氏在族內設立了族正、副四人來統管宗族事務。在維護家風方面,

族正、副起著揚善罰惡的作用。

若是孝子孝孫等善者,都會辦花紅鼓樂,行獎勸禮,題名於祠,進行表揚,但若是為富不仁,恃強凌弱之人,一定不被族人所容忍,嚴正懲罰。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吳氏宗祠

其次是祭祀祠規:商山吳氏宗族的祭祀活動是要在正月元日集體參拜祖先,是取報本之義。在元宵和冬至祭祖時,規定“主祭三人”,

而且要觀察、糾正族人的禮儀。

清明時節的墓祭,祭品需整肅,要自取輕慢。

再次是睦族祠規:

要在宗祠裡擺放祖先牌位、舉行祭祀和商議族內大事。

而且族人要依禮參與在祠內舉行的全族活動,

使家族和睦,親朋好友淳樸敦厚,弘揚祖德。

《規條》還號召族內的殷富之人樂善好施、行俠仗義,幫助和體恤族內窮苦之人,積極參加宗族的建設,為後世樹立了典範。如果族內有婦人危言聳聽,嫉妒他人,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必定痛加禁治,第一次犯會重罰她的丈夫,若還有下次,族正、副四人並將嚴懲。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宗祠擺放祖先牌位

最後是對教育的激勵:商山吳氏會根據本族子弟據取得成績的不同在生活上給予一定的獎勵,

鼓勵他們學習儒家文化。

童生入學會獎勵五錢至二兩不等,並舉行花紅果酒賀禮。若入太學者會獎勵二兩銀錢,也會舉行賀禮。如果中鄉試,會出銀十兩作為獎勵,以此類推。

休寧吳氏家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依靠宗族獲得的道德力量

舉行賀禮

結語:商山吳氏族人從古至今一直以經商為業,但始終遵循"富不廢禮,商不忘儒"的優良傳統,世代鼓勵族內子弟業儒,積極與士紳交往。雖歷經世事沉浮,在經商中仍秉持誠信、仁義的傳統美德;在宗族生活中孝悌睦族、樂善好施。將儒家傳統的孝悌、重義、誠信等倫理觀念滲透進日常生活中,並內化為後世族人的行為規範。

參考文獻:

《商山吳氏宗祠記》《商山吳氏宗法規條》

《清故處士虛白吳公行狀》

推薦文章

  • 樹根互聯打造資料中臺,成就三一“數字王國”

    以定製化訂單的全生命週期視覺化管理為例,樹根互聯打造的資料中臺幫三一從商機意向到合同、訂單生產、交付、出貨到售後跟蹤管理等,覆蓋業務全流程節點資訊,將原本分散在五、六個系統中的資訊統一接入,實現全流程跟進及預警,讓資料自由流轉併發揮價值...

  • 曾繪《狼牙山五壯士》,著名油畫家詹建俊去世

    曾繪《狼牙山五壯士》,著名油畫家詹建俊去世改革開放之初,他以解放思想的勇氣和敏銳的文化目光思考中國油畫的發展,深入生活,深入研究油畫藝術的時代性和表現力,創作了《高原的歌》《回望》《帕米爾的冰山》《清風》《母親》《石林組畫》《舞》《高原情》等一系列作品,創作激情噴湧而出,創作面貌充...

  • 桂林最不合理的景點,每天卻吸引無數的攝影愛好者前往

    相公山的美,不是因為這座山有多美,而是因為站在上面拍攝灕江的角度是全桂林最好的,觀景臺所面對的也是日出的方向,所以每天早上四五點鐘開始,就會有大批的攝影愛好者去往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