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前赤壁賦》:蘇東坡精神上的孤獨絕境

由 梧桐樹邊羽 發表于 娛樂2021-12-22
簡介蜉蝣就是一種活不到第二天的小蟲子,這裡用蜉蝣即死和天地永恆對比出時間的長短,用粟米和滄海對比出空間的渺小,讓讀者從比喻中感受到人類面對大自然的無力,面對時間流逝這個永恆的悲哀

蜉蝣怎麼讀

《前赤壁賦》:蘇東坡精神上的孤獨絕境

渺小

《前赤壁賦》雖然是散文的路數,但確實還是賦。

所以裡面這些駢文對句非常的工整漂亮,而且也是採用了賦一貫的對答方式展開文章。這幾句是蘇子問客人為何吹出來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客人做出的回答。前面說了曹操旌旗蔽日,如今英雄不在,牽連出人生短暫,萬事皆空的意思。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我們的生命幾十年和天地洪荒比起來,就如同那朝生夕死的蜉蝣,又像那落入滄海的一粒粟米,何其渺小。哀嘆生命短暫,羨慕江水亙古東流,滔滔不絕。想和仙人一起遨遊四海,與明月共得長生,卻知道不可能,無能為力,悲從中來。

蜉蝣就是一種活不到第二天的小蟲子,這裡用蜉蝣即死和天地永恆對比出時間的長短,用粟米和滄海對比出空間的渺小,讓讀者從比喻中感受到人類面對大自然的無力,面對時間流逝這個永恆的悲哀。

《前赤壁賦》:蘇東坡精神上的孤獨絕境

寂寥

要說孤獨感,也是有的,更側重於後一句空間上的孤獨。這是一種常見的用巨大空間中的小存在來體現孤獨的表現手法,類似於咱們今天無人機航拍最喜歡用的上帝視角,沙漠或大海一望無垠,畫面中的人物由近及遠,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消失在背景之中,這個句子是用文字對比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感覺。

與這種孤獨感最類似的應該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