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由 雅風國學 發表于 娛樂2021-12-08
簡介相反,老子的榮辱觀,得失觀,以及生死觀是要人們看淡,看輕、看空,不能為了個人私利去做壞事,要以自身為天下,以天下為自身,自身於天下融為一體,不畏榮辱所移,不畏患難所屈,如果老是想著個人利益,患得患失,一點小小的榮辱就會引起內心的驚恐,自己擔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下一句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雅風,今天我們解讀道德經的第13章。

之前我們講過,從第十章到13章,這四個章節的內容是指導我們如何修道的。從第十章的虛靜開端,到本章的虛空收尾,老子論述了整個內聖外王的修煉過程,因此本章是這四個章節中最重要的一章,闡明瞭修道的最高境界和最好結果。

我們看一下原文:寵 辱 若 驚 , 貴 大 患 若 身 。何 謂 寵 辱 若 驚 。寵 之為 下也 , 得 之 若 驚 , 失 之 若 驚 , 是 謂 寵 辱 若 驚 。何 謂 貴 大 患 若 身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為 吾 有 身 ,及 吾 無 身 , 吾 有 何 患 。故 貴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愛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託 天 下 。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我先簡單翻譯一下:得寵和受辱都會感到驚恐,是因為珍視榮辱這樣的大患像珍視自身生命一樣。什麼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得寵是卑下的,得到寵愛感到驚喜,失去寵愛感到驚慌。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什麼叫做珍視大患像重視自身生命一樣?人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有這個身體;如果沒有這個身體,還會有什麼榮辱禍患呢?所以,像珍視自身生命一樣珍視天下百姓,像愛護自身生命一樣愛護天下百姓,那天下就可以寄託給這樣的人了。

這一章裡提出了寵辱若驚和貴大患若身兩個命題,這兩個命題是因果關係,之所以寵辱若驚,是因為貴大患若身,由於太重視榮辱得失,才會寵辱若驚;寵是指的得寵,受寵,辱是指失寵,受辱。為什麼老子說受寵是卑下的呢?有些版本上寫的是辱為下,其實在老子眼裡,寵和辱是一回事,是相反相成的,也是會相互轉化的,諂媚邀寵本身就是一種恥辱,寵會轉變成辱,辱也會轉變成寵。可能你會反駁了,這不是榮辱不分嗎?說難聽點就是沒有榮譽感,也沒有羞恥感,這還叫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嗎?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這就是境界的不同了。常言道,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意思是人活著得有面子,說好聽點是要有尊嚴。聽起來是沒有錯呀,很積極,也很勵志。但是咱們換一種說法,人就是為了面子而活嗎?人的尊嚴是別人給的呢,還是自己爭取的呢?上一章我們說到的聖人為腹不為目是一種很好的修煉方式,但僅僅是為腹不為目是不夠的,還要做到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心,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寵辱不驚,才可以擔負寄託天下的重任。怎樣才能做到不以寵辱榮患損害和改變身心呢?

我們知道,道家是講究性命雙修得,如何修心?除了第十章說的滌除玄鑑之外,就是現在要講的寵辱不驚了,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建立獨立完整而健康的自尊體系。人不能沒有尊嚴,但也不是為了面子而活,自尊方能自愛,自愛方能自律,自律方能自信,自信方能自立,自立方能自強。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一個有完整自尊體系的人獲得的是尊敬,而不是寵愛,不然的話得到了恩寵又怕失去,失去了又怕再也得不到了,一直處於驚恐之中,這樣建立在他人基礎之上的榮辱也是不牢固的。接下來老子又說,吾所以有大患 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這裡的吾並不是指老子本人,而是代指正在聆聽他教誨的人;這裡的身也不是僅僅指身體,而是指包括自身利益在內的身家性命。

我們以前說過,道家修行是修今生,重肉體的,“貴”字的意思,就是珍貴、珍視、重視。道家的思想無疑是非常珍視身體的,珍視大禍患就像珍惜自己的身體一樣,另一重意思就是說不願意地拿身體去奔赴大禍患。我們知道,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人自殺,也有相當數量的人去殺人,其實這些人都是不珍視身體和生命的表現,有些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活著沒有意義,於是去自殺,有些是認為自己爛命一條,死不足惜,於是去報復社會;總之不珍愛自身的人,我們也不要指望他會珍愛別人;因此重大患若身也是有著積極意義的。那所謂的大患,無非是指榮辱,得失,生死。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老子認為大患的根源在於自身,在於自身對榮辱,得失,生死的態度。老子不是要人們忍辱負重,忍字頭上一把刀,痛苦不是修行,負重也不是自然;他也不是叫人們拋棄自我,能輕易拋棄自我的人也會太在乎他人;當然更不是希望人們不重生死,道德經中老子對生命還是持明確的重生態度的。

相反,老子的榮辱觀,得失觀,以及生死觀是要人們看淡,看輕、看空,不能為了個人私利去做壞事,要以自身為天下,以天下為自身,自身於天下融為一體,不畏榮辱所移,不畏患難所屈,如果老是想著個人利益,患得患失,一點小小的榮辱就會引起內心的驚恐,自己擔憂最大的禍患就是自己的私利受到威脅,甚至一些統治者為了一己私慾,不惜發動戰爭,置自己和天下百姓的身家性命於不顧,這樣的人是不配治理天下的。

因為,對於那些真正愛惜生命的人來說,決不會輕易把自己置身於禍患的境地,也不會輕易把百姓置身於禍患的境地。像這樣的人,是可以來治理天下的。在這裡,老子批評了那些熱衷於窮兵黷武、有為而治的統治者,希望他們無為而治,才能給百姓帶來安寧而免於禍患。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這一章老子不再舉其他的例子,而是直接用人身來做論述,讓榮辱,得失,生死這些無法迴避的切身利益浮出水面。雖然整章並沒有提到虛空二字,但說的結果卻是大空。老子說:貴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愛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託 天 下 。意思是說像珍視自身生命一樣珍視天下百姓,像愛護自身生命一樣愛護天下百姓,那天下就可以寄託給這樣的人了。是啊,不僅有為腹不為目的虛靜,還能虛空到連榮辱、得失,生死都可以放下,可以說達到了內聖的最高境界,這種人當然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了,也就自然而然地由內聖到外王的一個過程!

我們的生活和事業何嘗不是如此,為什麼五花八門的騙局屢試不爽,為什麼我們在職場總是受挫,為什麼我們的事業不能蒸蒸日上,為什麼我們事事總不能順心如意?其實都是寵辱若驚的表現。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佔他人的便宜,貪戀一些不合理的利益,才會讓騙子有可乘之機,貪餌吞鉤,結果中人圈套,讓我們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打了水漂;正是因為我們希望得到領導的恩寵,從而受到名和利的獎賞,所以我們才會諂媚上級,結果不單在領導面前低三下四,在其他同事面前也同樣失去了尊嚴。

正是因為我們總是把個人私利放在第一位,把所謂的公司私益放在第一位,結果不單損害了員工以及合作伙伴的利益,失去了他們的支援,也同樣損害了客戶的利益,讓客戶對我們也不再信任。我們之所以事事都不能順心如意,說到底就是心態問題,總是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捨本逐末,忘記初心,結果自然是偏離大道,事與願違了。

道德經第13章:有的人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你能否做到寵辱不驚?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他的人生秘訣只有八個字:“建立自我,追求無我”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建立自我,追求無我關鍵態度是“謙卑、謙恭、謙虛”;“自我”是指自己的事業、思想、愛情、身體等等,李嘉誠逃難到香港,父親病逝,14歲就不得不輟學在社會上謀生。從學徒,到店員;從塑膠花推銷員到從塑膠廠老闆,從地產到金融,再到多元化投資,李嘉誠一直在前進,以謙虛的心態不斷地重新整理自己。

“無我”是指淡化自我,不以私利為上,不以自我為綱,把客戶、員工以及合作伙伴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所以李嘉誠不但事業越做越大,威望也與日俱增。可謂是遵道而行,厚德載物了。還有華為創始人任正菲,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老乾媽創始人

陶華碧

,日本京瓷創始人

稻盛和夫

都是從基層做起,不靠風險投資,一點點慢慢地把企業做大做強。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把良心和才華看得同等重要,做到了貴以身為天下,把客戶利益和員工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了愛以身為天下,從而達到寵辱不驚的內聖外王的境界。

好,第十三章我們就分享到這裡。這裡是雅風國學,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敬請關注,評論和轉發,謝謝大家。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