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如何用思維導圖找到一份可以奮鬥一生的事業?

由 詩詞歌賦新鮮看 發表于 娛樂2021-11-25
簡介畫圖2:對照個人經歷思維導圖,根據目標公司和目標職位的需求,重新梳理過往經歷,將技能關鍵詞寫在主幹上,我寫的是“青年文化寫作者”、“青年社群組織者”和“創意思考者”

如何做好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本身的規則很簡單,幾分鐘就能學會,但思維導圖的重點並不在於怎麼畫,而在於學會怎麼想,怎麼做。

學會很簡單,怎麼用才是關鍵。

思維導圖本身的規則很簡單,幾分鐘就能學會,但思維導圖的重點並不在於怎麼畫,而在於學會怎麼想,怎麼做。

學會很簡單,怎麼用才是關鍵

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思考模型,在畫的過程就是定義和拆解問題的過程,每一個新的層級,都是在回答上一個層級提出的問題。

用思維導圖解決問題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先找出問題(確認中心點) 第二步:再拆解問題(分解問題成二級分支) 第三步:然後試著去回答被拆解的問題(擴充套件分支)

在反覆迴圈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發散思考,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或方法。

如何用思維導圖找到你喜歡的工作?

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跨專業就業,第二份工作是零基礎轉行。每一份都是用思維導圖找到的。

每次找工作的時候,我都會用思維導圖,分析和梳理個人優勢、目標公司需求及我和目標公司之間的匹配度:

1。 挖掘個人優勢的思維導圖:我到底想找什麼樣的工作?

2。 調查目標公司背景的思維導圖: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

3。 製作針對性簡歷的思維導圖:為什麼目標公司應該“收”了我?

下面把相關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包括繪製每一幅思維導圖STEP BY STEP的步驟,以及每一幅思維導圖背後的核心思路和關鍵問題。 希望能為想尋找真正喜歡的工作的你,一些靈感和啟發。

我到底想找什麼樣的工作?--挖掘個人優勢

2012年6月,間隔季回來,我開始重新面對現實生活。確切地說,是萬分艱難地重建我的生活。

99天的間隔季,我去西南部做了志願者,去印度獨自旅行,帶爸媽在國內遊玩。辭職之前,我既害怕又興奮,害怕是因為我把自己推向了一篇巨大的未知裡:沒有工作、沒有居所、感情飄忽不定……完全無法想象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興奮是因為我對即將發生的未知的一切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體驗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

體驗完了,迴歸現實生活,每天思考的頭等大事便是:找什麼樣的工作?

我喜歡的工作?我適合的工作?我既喜歡有適合的工作?如果有第三種,那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工作呢?

幹想了好幾天,也想不來什麼眉目。我於是想畫一張思維導圖,梳理一下自己的經歷。

接下來,一邊畫圖一邊試著回答這些問題。

思考過程

畫圖過程

畫圖1:在中心圖畫上一個上臺階的小人,腳印代表足跡和經歷,在圖中央寫上“我的經歷”主題關鍵詞,然後開始回想過去所有的繁雜的經歷。

思考1:從個人經歷來看,我喜歡又擅長的事情是什麼?

畫圖2:將自己的經歷大致歸了下類,我在主幹上寫上幾段經歷的名稱:營銷諮詢、媒體撰稿、個人品牌

思考2:我做過哪幾方面的工作?

畫圖3:在二級分支上新增每段經歷涉及到的工作內容,配圖

思考3: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體的工作內容?

畫圖4:在三級分支上依次寫明每種工作所用到的技能。

思考4:這些工作內容用到的技能是哪些?

畫圖5:重複步驟3、4,豐富配圖,逐步完善個人經歷思維導圖

思考5:這些工作內容用到的技能是哪些?

畫完了之後,我一邊盯著這張圖看,一邊想

這些經歷中體現出來的技能有什麼共同點呢?

我發現,無論是在營銷諮詢公司裡寫報告,給雜誌寫訪問稿,還是自己畫思維導圖,這幾件事好像都是一個“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輸出”的過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主要工作流程就是“資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輸出”呢?

我突然想到了以前收藏過一篇發表在《城市畫報》上的《小城之青春——中國三四線城市青年生存狀態調查》的報告,我在2011年10月29日寫晨間日記的時候把這篇報告放在Evernote軟體裡。我一邊再次翻看這個報告一邊想:做這種研究,是不是就是收集資訊、整理資訊,然後透過分析進行輸出呢?

我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發現出品這份報告的一家定性市場研究公司,以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方法研究青年文化,為國際頂尖品牌做諮詢。

我在網上查到了這家公司創始人之一Zafka在TEDxBLCU2011上的演講,主題是《我們是青年》。我頓覺其中反映出來的價值觀與我心有慼慼焉,當即就決定:就是它了!

然而,我既不是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專業背景,又沒有研究公司的從業經驗,怎麼辦?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調查目標公司背景

2012年6月26日,我來了北京。接下來的一個月,我經歷了人生前所未有的焦慮和恐懼。

彼時,我並不知道“來北京”意味著什麼,因為想去的公司在北京,就來了。

我住在一家四合院青年旅社裡,安頓好的第二天開始幹正事。知己知彼,才有勝算。我最先做的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渠道,對目標公司做了一番大搜查:

官方介紹: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豆瓣小站

媒體報道:搜尋引擎、影片網站

公開報告:slideshare。com

小道八卦:員工豆瓣、員工微博、員工部落格、朋友

6月30日,來北京的第五天,我來到這家公司的辦公室,參加了他們週末組織的線下分享活動。辦公室坐落在二環邊的一個衚衕小院兒。

活動開始前,我找到朋友的朋友,一個在這裡工作的女孩,表明了想來工作的想法。她向我引薦了他們的營運長,一個很帥的加拿大華裔,看上去自信心爆棚,當時給我感覺還挺有距離感的。表明來意後,他開始介紹一些公司的情況。在他的描述裡,這家公司顯得有點遙不可攀:“我們希望員工有社會學或人類學的學科背景,目前的員工很多都是國外一流大學……”。我默默想說:慘了,那我豈不是沒戲?

但來都來了,總得試一試。閒聊幾句下來,我瞭解到了一個挺重要的資訊。他們大概需要兩種人:一種是有研究背景的,另一種是青年社群的組織者。

回到青年旅社,我把前期做的所有調查功課畫在了一張思維導圖上。

思考過程

畫圖過程

畫圖1:

在紙的中央畫上目標公司的LOGO,在下面寫上公司的名字。

思考1:

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

畫圖2:

我根據從各個渠道整合的資訊,提煉了目標公司的主營業務:商業諮詢服務和青年社群聯結,把它們寫在了思維導圖的主幹上。

思考2:

公司的主營業務有哪些?

畫圖3:

然後,在第二分支上,寫上目標公司做商業諮詢服務的主要方法:青年文化研究、文化視角和協同共創,以及青年社群聯結相關的產品:青年文化實驗室、黃油青年會議和中國青年觀察。這些也都是從不同的資訊渠道看到,然後總結的。

思考3:

支撐主營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產品是什麼?

畫圖4:

在第三分支上,寫上要完成這些事情,需要什麼樣的技能組合。

思考4:

需要有什麼技能組合的人?

彼時,我其實特別侷促不安。因為我是想來這家公司才來北京的。所以,我也沒準備找其他的工作,非常擔心如果真的成不了怎麼辦。盤坐在青年旅社大廳的沙發上畫出這幅圖的時候,我感覺看到了一點點希望:研究這部分我肯定是沒戲,青年文化我覺得還是有可能沾點邊的。

為什麼你應該“收”了我?--製作針對性簡歷

我決定走一步險棋,放棄傳統簡歷的寫法。

我把個人核心優勢思維導圖和公司背景調查思維導圖擺在一起,努力地去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結。我發現,給年輕人雜誌撰稿是與青年文化相關的;組織線上學習社群是跟年輕人社群相關的;而營銷諮詢公司的從業經歷和我那種“收集、整理、分析、輸出”的能力,多少跟研究有那麼一點點關係。想著想著,我根據自己過往的經歷,提煉出了跟青年文化相關的三種身份:青年文化寫作者、青年社群組織者和創意思考者。

我重新畫了一張思維導圖,按照這三種身份,把個人核心優勢思維導圖上的經歷進行了新的排列組合。

思考過程

畫圖過程

畫圖1:在中央畫一個能夠代表自己對目標公司嚮往的中心影象,寫上主題關鍵詞:“為嘛你該‘收’了我?”

思考1:為什麼目標公司需要我?

畫圖2:對照個人經歷思維導圖,根據目標公司和目標職位的需求,重新梳理過往經歷,將技能關鍵詞寫在主幹上,我寫的是“青年文化寫作者”、“青年社群組織者”和“創意思考者”。

思考2:我有哪些對方需要的技能?

畫圖3:在二級分支上新增每種技能對應的個人經歷,描述的語言儘可能貼近目標公司對職位的要求。

思考3:哪些個人經歷可以證明這些技能?

畫圖4:在三級分支上新增每段相關經歷涉及到的工作內容及成果

思考4:這些經歷涉及哪些工作內容,有什麼成果?

我根據這幅思維導圖,撰寫了針對性的文字簡歷,放棄傳統簡歷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工作經歷的寫法,圍繞“青年文化寫作者”“青年社群組織者”和“創意思考者”三種身份標籤,來介紹自己,

說明“為什麼你需要我?”

同時,我也按照這種思路寫了一封求職信,描述了“為什麼我想加入你們?”。主旨是我對這家公司的願景的理解。我猜想,作為一個價值觀非常明確的公司,應該也想知道一個求職者想加入他們的內在動因吧。

再三確認各種文件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之後,我在求職郵件的正文寫明簡歷和求職信的摘要,把簡歷和求職信新增到附件。按下發送鍵那一瞬間,我心裡鬆了一口氣。

“這樣真的行嗎?” 我馬上又開始擔心。

兩天後,我開啟郵箱,看到了面試通知,狠狠地激動了一小下。

面試之前,我在衚衕口躊躇徘徊了十多分鐘,每隔十幾秒鐘就看一下手錶。已經兩年沒在工作場合講英文了,想到馬上要進行一個純英文的面試,還是非常緊張。

到了約定的時間,我一隻手按住胸口,深呼吸了幾下,另一隻手推開了衚衕小院兒的紅色大門。

面試進行地出乎尋常的順利,給面試官看手繪思維導圖簡歷時,他感嘆道:“你應該用這張圖做求職材料的封面,讓人印象更深刻!”

“那麼,加入我們,能夠給你帶來什麼呢?”他突然問了這麼一句。

“我想在這裡找到‘那件事’,那件願意做一輩子的事。就像找那個一起過一輩子的人一樣。”

如今,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年多。在3年多里,我透過這個專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視角,而且時常會感覺到莫名的幸福感:當創始人很認真地聽實習生做分享的時候,當大家一起坐在衚衕小院裡一邊吹風一邊頭腦風暴的時候,當聽研究物件坐在家裡講自己內心的掙扎與衝突的時候,當我給工作坊畫各種視覺化引導介紹的時候……

直到今天我其實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想要找的那件“一輩子的事”。但是我特別確定,我在一個對的方向上行走,而且沿途真的很美很美。

本文來源 暖乎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