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由 愛拍照片的人 發表于 娛樂2021-10-24
簡介張謙攝滎經砂器經歷了由單純生活用具為主的滎經砂鍋,發展成為以砂器為載體的工藝製品砂器,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滎經砂器茶具怎麼樣開杯

四川雅安滎經縣歷史悠久,文化沉澱極為深厚。滎經的砂器——一種工藝獨特的黑砂陶製品,早在三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開始燒造的民間日用工藝品,歷經漢、唐、宋、元、明、清的興衰,不但未曾消亡,反而在民間悄然發展傳承至今。2008年,滎經砂器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影

今天,讓我們跟著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張謙老師的鏡頭去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的燒製過程。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滎經砂器的主要原料黏土,俗稱白善泥,呈黃白色,土質細膩,粘性極強。無汙染,無有毒有害元素,具有生態性。而這種黏土只有滎經古城坪特有,具有唯一性。因滎經地區產煤,煤炭作為砂器的主要原料,資源豐富。上柚是將剛出爐的沙器放入地窖,加上鋸木子、木渣等密閉養化還原,才又黑又亮且具金屬光澤。如果不經過氧化自然冷卻,燒出來的沙器就是紅的。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近年來,從滎經縣古城鎮嚴道遺址附近出土了大批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珍貴文物,有力地佐證了這裡曾作為古代蜀國邊陲重鎮、商貿集散地,南方絲綢之路之地,曾顯現出一派商賈雲集、繁榮興旺的景象。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發現有一大批造型各異的生活陶器,從製作原料、製作方法、火候特徵、造型風格、生活用途等都與現今滎經砂器極其相似。從這些出土文物陶器進行考古分析,當時運輸條件侷限,不可能從中原運輸來大批型制粗糙的簡單生活用品。當時古城坪為嚴道治所,人丁興旺,需要的大批簡單生活用具就只能有一個途徑——就地取材,就地製造。由此,可以推斷,滎經砂器的製作歷史應該有兩千多年了。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據滎經縣誌記載:滎經六合鄉古城村多黏土,砂器生產歷史悠久。據1982年考古學家從當地發掘的秦漢文物考證,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砂器生產。清乾隆、嘉慶年間,有王氏製作砂器,代坤山、曾躍從王氏學藝製作。民國時期,古城坪有砂鍋燒製窯13座,曾由縣實業所選送產品到四川省政府評比,獲獎牌3枚。官府每月派人徵官貨,按戶徵收砂鍋2件。當時,主要產品有敞口砂鍋,坦砂鍋,甑飯砂鍋,烘鍋、水缸、爐具、藥罐等。解放後,滎經砂鍋產品種類日漸增多,主要有節煤爐、蜂窩煤爐,火鍋、茶壺茶具、電爐盤、花盆、禽畜食槽等40多個品種,100多個規格。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一個滎經黑砂成品的完成,大致要經過泥料準備、制柸、上架、晾乾、燒製、上釉、出爐打磨、清洗等多個階段。

滎經雅燒除泥料上的特別,還在燒製工藝及上釉工藝上也頗具特色。精品茶具採用電烤制,減少上釉工藝,除保持其原始古樸風外,還具有現代觀賞性和實用性。再從原本的黑砂素器,到融入雕刻、繪畫、潑墨、重彩等創作技藝的砂器藝術品。 在“滎經黑砂”傳承非遺技藝的基礎上,雅燒林窯注重砂器的發展與創新,更注重其與現代美學藝術的結合,讓原始技藝與當代藝術得以完美融合,把黑砂器的古樸和粗獷與現代時尚的精緻柔美相融。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這些砂器質地古樸,抗腐蝕、耐酸鹼,不起化學反應,儲食物不變質,烹製食品煨、燉、煮、燒均可,能保持食物營養成分和食鮮味美。著名川菜砂鍋魚頭器具用的就是滎經砂器。特別是用它熬製中藥,不走藥性更是一絕。

感受千年“原始”燒窯文化—滎經砂器

張謙 攝

滎經砂器經歷了由單純生活用具為主的滎經砂鍋,發展成為以砂器為載體的工藝製品砂器,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工藝價值已遠遠超過砂鍋自身生活用品的價值範圍,產品逐步工藝化、藝術化,加上它古樸獨特性,已當之無愧地成為民間工藝百花園中的一支絢麗奇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