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園林苗圃各區域如何規劃設計?

由 必全 發表于 娛樂2021-10-02
簡介2.各育苗區的設定苗圃生產用地包括播種繁殖區、營養繁殖區、苗木移植區、大苗培育區、採種母樹區、引種馴化區(試驗區)、設施育苗區等,有些綜合性苗圃還設有標本區、果苗區、溫床區等

園林苗圃如何規劃設計

一、生產用地的區劃

1.作業區及其規格

生產用地面積佔苗圃總面積的80%左右,為了方便耕作,通常將生產用地再劃分為若干個作業區。所以,作業區可視為苗圃育苗的基本單位,一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

作業區長度依苗圃的機械化程度確定;作業區寬度依圃地土壤質地與地形是否有利於排水確定,並應考慮排灌系統的設定、機械噴霧器的射程、耕作機械作業的寬度等因素;作業區方向依圃地的地形、地勢、坡向、主風方向、形狀等情況確定。

小型苗圃一般使用小型農機具,每一作業區的面積可為0。2~1hm2,長度可為50~200m。大、中型苗圃一般使用大型農機具,每一作業區的面積可為1~3hm2,或更大些,長度可為200~300m。作業區的寬度一般可為40~100m,便於排水的地形與土壤質地可寬些,不便排水的可窄些;同時要考慮噴灌、機械噴霧、機具作業等要求達到的寬度。長方形作業區的長邊通常為南北向。地勢有起伏時,作業區長邊應與等高線平行。地形形狀不規整時,可劃分大小不同的作業區,同一作業區要儘可能呈規整形狀。

園林苗圃各區域如何規劃設計?

2.各育苗區的設定

苗圃生產用地包括播種繁殖區、營養繁殖區、苗木移植區、大苗培育區、採種母樹區、引種馴化區(試驗區)、設施育苗區等,有些綜合性苗圃還設有標本區、果苗區、溫床區等。

(1)播種繁殖區

為培育播種苗而設定的生產區。播種育苗的技術要求較高,管理精細,投入人力較多,且幼苗對不良環境條件反應敏感,所以應選擇生產用地中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好的區域作為播種繁殖區。人力、物力、生產設施均應優先滿足播種育苗要求。播種繁殖區應靠近管理區;地勢應較高而平坦,坡度小於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質優良,深厚肥沃;背風向陽,便於防霜凍;如是坡地,則應選擇自然條件最好的坡向。

(2)營養繁殖區

為培育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等營養繁殖苗而設定的生產區。營養繁殖的技術要求也較高,並需要精細管理,一般要求選擇條件較好的地段作為營養繁殖區。培育硬枝扦插苗時,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而溼潤。培育嫁接苗時,因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種苗,所以應當選擇與播種繁殖區相當的自然條件好的地段。壓條和分株育苗的繁殖係數低,育苗數量較少,不需要佔用較大面積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塊育苗。嫩枝扦插育苗需要插床、蔭棚等設施,可將其設定在設施育苗區。

(3)苗木移植區

為培育移植苗而設定的生產區。由播種繁殖區和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出來的苗木,需要進一步培養成較大的苗木時,則應移入苗木移植區進行培育。依培育規格要求和苗木生長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還要再移植幾次,逐漸擴大株、行距,增加營養面積。苗木移植區要求面積較大,地塊整齊,土壤條件中等。由於不同苗木種類具有不同的生態習性,對一些喜溼潤土壤的苗木種類,可設在低溼的地段,而不耐水漬的苗木種類則應設在較高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段。進行裸根移植的苗木,可以選擇土質疏鬆的地段栽植,而需要帶土球移植的苗木,則不能移植在沙性土質的地段。

(4)大苗培育區

為培育根系發達、有一定樹形、苗齡較大、可直接出圃用於綠化的大苗而設定的生產區。在大苗區繼續培養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區內已進行過1至幾次移植,在大苗區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一般不再進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較長。大苗培育區特點是株、行距大,佔地面積大,培育的苗木大,規格高,根系發達,可直接用於園林綠化建設,滿足綠化建設的特殊需要,如樹冠、形態、幹高、幹粗等高標準大苗,利於加速城市綠化效果,保證重點綠化工程的提前完成。大苗的抗逆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但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低的整齊地塊為宜。為便於苗木出圃,位置應選在便於運輸的地段。

(5)採種母樹區

為獲得優良的種子、插條、接穗等繁殖材料而設定的生產區。採種母樹區不需要很大的面積和整齊的地塊,大多是利用一些零散地塊,以及防護林帶和溝、渠、路的旁邊等處栽植。

(6)引種馴化區(試驗區)

為培育、馴化由外地引入的樹種或品種而設定的生產區(試驗區)。需要根據引入樹種或品種對生態條件的要求,選擇有一定小氣候條件的地塊進行適應性馴化栽培。

(7)設施育苗區

為利用溫室、蔭棚等設施進行育苗而設定的生產區。設施育苗區應設在管理區附近,主要要求用水、用電方便。

園林苗圃各區域如何規劃設計?

二輔助用地的設計

苗圃輔助用地包括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防護林帶、管理區建築用房、各種場地等,輔助用地是為苗木生產服務所佔用的土地,所以又稱為非生產用地。

進行輔助用地設計時,既要滿足苗木生產和經營管理上需要,又要少佔土地。

1.苗圃道路系統的設計

苗圃道路系統的設計主要應從保證運輸車輛、耕作機具、作業人員的正常通行考慮,合理設定道路系統及其路面寬度。苗圃道路包括一級路、二級路、三級路和環路。

(1)一級路

也稱主幹道。一般設置於苗圃的中軸線上,應連線管理區和苗圃出入口,能夠允許通行載重汽車和大型耕作機具。通常設定1條或相互垂直的2條,設計路面寬度一般為6~8m,標高高於作業區20cm。

(2)二級路

也稱副道、支道。是一級路通達各作業區的分支道路,應能通行載重汽車和大型耕作機具。通常與一級路垂直,根據作業區的劃分設定多條,設計路面寬度一般為4m,標高高於耕作區10cm。

(3)三級路

也稱步道、作業道。是作業人員進入作業區的道路,與二級路垂直,設計路面寬度一般為2m。

(4)環路

也稱環道。設在苗圃四周防護林帶內側,供機動車輛迴轉通行使用,設計路面寬度一般為4~6m。

大型苗圃和機械化程度高的苗圃注重苗圃道路的設定,通常按上述要求分三級設定。中、小型苗圃可少設或不設二級路,環路路面寬度也可相應窄些。路越多越方便,但佔地多,一般道路佔地面積為苗圃總面積的7%~10%。

園林苗圃各區域如何規劃設計?

2.苗圃灌溉系統的設計

苗圃必須有完善的灌溉系統,以保證苗木對水分的需求。灌溉系統包括水源、提水裝置、引水設施三部分。

(1)水源

水源分

地表水(天然水)

地下水

兩類。

地表水

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庫等直接暴露於地面的水源。地表水取用方便,水量豐沛,水溫與苗圃土壤溫度接近,水質較好,含有部分養分成分,可直接用於苗圃灌溉,但需注意監測水質有無汙染,以免對苗木造成危害。採用地表水作為水源時,選擇取水地點十分重要。取水口的位置最好選在比用水點高的地方,以便能夠自流給水。如果在河流中取水,取水口應設在河道的凹岸,因為凹岸一側水深,不易淤積。河流淺灘處不宜選作取水點。

地下水

指井水、泉水等來自於地下透水土層或岩層中的水源。地下水一般含礦化物較多,硬度較大,水溫較低,通常為7~16℃或稍高,應設蓄水池以提高水溫,再用於灌溉。取用地下水時,需要事先掌握水文地質資料,以便合理開採利用。鑽井開採地下水宜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以便於自流灌溉。鑽井布點力求均勻分佈,以縮短輸送距離。

(2)提水裝置

提取地表水或地下水一般均使用水泵。選擇水泵規格型號時,應根據灌溉面積和用水量確定。

(3)引水設施

引水設施分

渠道引水

管道引水

兩種。

①渠道引水

修築渠道是沿用已久的傳統引水形式。土築明渠修築簡便,投資少,但流速較慢,蒸發量和滲透量較大,佔用土地多,引水時需要經常注意管護和維修。為了提高流速,減少滲漏,可對其加以改進,如在水渠的溝底及兩側加設水泥板或做成水泥槽,也有的使用瓦管、竹管、木槽等。

引水渠道一般分為一級渠道(主渠)、二級渠道(支渠)、三級渠道(毛渠)。可根據苗圃用水量大小確定各級渠道的規格。大、中型苗圃用水量大,所設引水渠道較寬。一級渠道(主渠)是永久性的大渠道,從水源直接把水引出,一般主渠頂寬1。5~2。5m。二級渠道(支渠)通常也為永久性的,從主渠把水引向各作業區,一般支渠頂寬1~1。5m。三級渠道(毛渠)是臨時性的小水渠,一般渠項寬度為1m以下。主渠和支渠是用來引水的,渠底應高出地面,毛渠則是直接向圃地灌溉的,其渠底應與地面平或略低於地面,以免灌水帶入泥沙埋沒幼苗。各級渠道的設定常與各級道路相配合,幹道配主渠,支道配支渠,步道配毛渠,使苗圃的區劃整齊。主渠和支渠要有一定的坡降,一般坡降應在1/1000~4/1000之間,渠道邊坡一般為45°。渠道方向應與作業區邊線平行,各級渠道應相互垂直。

引水渠道佔地面積一般為苗圃總面積的1%~5%。

②管道引水

管道引水是將水源透過埋入地下的管道引入苗圃作業區進行灌溉的形式,透過管道引水可實施噴灌、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技術。管道引水不佔用土地,也便於田間機械作業。噴灌、滴灌、滲灌等灌溉方式比地面灌溉節水效果顯著,灌溉效果好,節省勞力,工作效率高,能夠減少對土壤結構的破壞,保持土壤原有的疏鬆狀態,避免地表徑流和水分的深層滲漏。雖然投資較大,但在水資源饋乏地區以管道引水,採用節水灌溉技術應是苗圃灌溉的發展方向。

園林苗圃各區域如何規劃設計?

噴灌是透過地上架設噴灌噴頭將水射到空中,形成水滴降落地面的灌溉技術。滴灌是透過鋪設於地面的滴灌管道系統把水輸送到苗木根系生長範圍的地面,從滴灌滴頭將水滴或細小水流緩慢均勻地施於地面,滲入植物根際的灌溉技術。滲灌是透過埋設在地下的滲灌管道系統,將水輸送到苗木根系分佈層,以滲漏方式向植物根部供水的灌溉技術。這三種節水灌溉技術的節水效率相比較,以滲灌和滴灌優於噴灌。噴灌在噴灑過程中水分損失較大,尤其在空氣乾燥和有風的情況下更為嚴重。但由於園林苗木培育過程中經常需要移植,不適宜採用滲灌和滴灌。因此,噴灌是園林苗圃中最常用的一種節水灌溉形式。

一個完整的噴灌系統一般由水源、首部、管網和噴頭組成。

井水、泉水、河流、湖泊、池塘、水庫等地下或地表水以及城市供水系統均可作為噴灌水源。在苗木的整個生長季節,供水水源應有可靠的保證,水源水質應滿足灌溉水質標準的要求。

首部的作用是從水源取水,並對水進行加壓和系統控制,同時可處理水質、注入肥料。

一般包括動力裝置、水泵、過濾器、施肥器、洩壓閥、逆止閥、水錶、壓力錶,以及系統控制裝置,如自動灌溉控制器、衡壓變頻控制裝置等。首部裝置的多少,可視系統型別、水源條件及使用單位要求有所增減。

管網的作用是將水輸送並分配到所需灌溉的苗木種植區域。

管網由幹管、支管、毛管三級不同管徑的管道組成,透過各種相應的管件、閥門等裝置將各級管道連線成完整的管網系統。同時,應根據需要在管網中安裝必要的安全裝置,如進排氣閥、限壓閥、洩水閥等。噴灌灌溉系統的管網多采用塑膠管道,如PVC管、PE管等,這些材料的管道具有施工方便,水力學效能良好且不會鏽蝕的優點。

噴頭的作用是將水分散成滴狀,均勻地噴灑在苗木種植區域。

根據噴頭的工作壓力與射程可分為高壓遠射程、中壓中射程、低壓近射程等噴頭;根據噴頭的結構與水流形狀可分為旋轉式、漫射式、孔管式等型別。

噴灌系統中噴頭的佈置直接關係到整個系統的灌溉質量。

噴頭的組合形式主要取決於地塊形狀以及風的影響,一般為矩形或三角形,或為其特例的正方形或正三角形。矩形或正方形佈置,適用於地塊規則,邊緣成直角的條件。這種形式設計簡便,容易做到使各條支管的流量均衡。三角形或正三角形佈置,適用於不規則地塊,或地塊邊界為開放式,即使噴灑範圍超出部分邊界也影響不大的情況。這種佈置抗風能力較強,噴灑均勻度要高於矩形或正方形,同時所用噴頭的數量相對較少,但不易作到使各條支管的流量均衡。

在噴頭佈置完畢後,應根據實際佈置結果對系統的組合噴灌強度進行校核。

特別是在地塊的邊角區域,因噴頭往往是半圓或90°而不是全圓噴灑,若選配的噴嘴與地塊中間全圓噴灑的噴頭相同,則該區域內的噴灌強度勢必大大超過地塊中間。所以,為保證系統有良好的噴灑均勻度,一般安裝在邊角的噴頭須配置比地塊中間的噴頭小2~3個級別的噴嘴。

3.苗圃排水系統的設計

地勢低、地下水位高、雨量多的地區,應重視排水系統的建設。排水系統通常分為大排水溝、中排水溝、小排水溝三級。排水溝的坡降略大於渠道,一般為3/1000~6/1000。大排水溝應設在圃地最低處,直接通入河流、湖泊或城市排水系統;中、小排水溝通常設在路旁;作業區內的小排水溝與步道相配合。在地形、坡向一致時,排水溝和灌溉渠往往各居道路一側,形成溝、路、渠整齊並列格局。排水溝與路、渠相交處應設涵洞或橋樑。一般大排水溝寬1m以上,深0。5~1m;作業區內小排水溝寬0。3m,深0。3~0。6m。苗圃四周宜設定較深的截水溝,可防止苗圃外的水入侵,並且具有排除內水保護苗圃的作用。

排水系統佔地面積一般為苗圃總面積的1%~5%。

4.苗圃防護林帶的設計

設定防護林帶是為了避免苗木遭受風沙危害,降低風速,減少地面蒸發及苗木蒸騰,創造適宜苗木生長的小氣候條件。防護林帶的規格依苗圃的大小和風害程度而定。小型苗圃在主風方向垂直設定一條防護林帶;中型苗圃在四周都設防護林帶;大型苗圃除四周設定主防護林帶外,在內部幹道和支道兩側或一側設輔助防護林帶。一般防護林帶的防護範圍是樹高的15~17倍,可據此設定輔助防護林帶。

防護林帶的結構以喬、灌木混交半透風式為宜,既可減低風速又不因過分緊密而形成迴流。林頻寬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積、氣候條件、土壤和樹種特性而定。

一般主防護林頻寬8~10m,株距1~1.5m,行距1.5~2m;輔助防護林帶一般為1~4行喬木。

林帶的樹種選擇應儘量選用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樹冠高大的鄉土樹種。同時也要注意到速生和慢長、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灌木、壽命長和壽命短的樹種相結合。亦可結合栽植採種、採穗母樹和有—定經濟價值的樹種,如用材、蜜源、油料、綠肥等,以增加收益。但應注意不要選用苗木病蟲害的中間寄主樹種和病蟲害嚴重樹種。

防護林帶的佔地面積一般為苗圃總面積的5%~10%。

園林苗圃各區域如何規劃設計?

5.苗圃管理區的設計

苗圃管理區包括房屋建築和圃內場院等部分。房屋建築主要包括辦公室、宿舍、食堂、倉庫、種子貯藏室、工具房、車庫等;圃內場院主要包括運動場、曬場、堆肥場等。苗圃管理區應設在交通方便,地勢高燥的地方。中、小型苗圃辦公區、生活區一般選擇在靠近苗圃出入口的地方。大型苗圃為管理方便,可將辦公區、生活區設在苗圃中央位置。堆肥場等則應設在較隱蔽,但便於運輸的地方。

管理區佔地面積一般為苗圃總面積的1%~2%。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