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高層動盪、負債百億、面臨退市風險……中國果汁巨頭怎麼了?

由 觀點 發表于 娛樂2021-08-19
簡介曾擔任匯源集團藍貓淘氣飲品及他加她飲品有限公司副總裁的營銷專家肖竹青曾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朱新禮一直想透過引進新鮮血液來實現匯源果汁的跨越式發展,這十年來,他請過可口可樂裝瓶廠的高管,請過統一和健力寶高管,請過瑞典利樂公司中國區高管,還請

味全居怎麼樣

據財華社11月25日報道,匯源果汁釋出公告稱,該公司近期收到債券持有人發出的贖回通知,但並未如期向債券持有人支付贖回金額或到期贖回金額。

公告還提示,

這可能觸發該集團連帶拖欠其他貸款融資及/或該集團發行的債務證券,繼而對該集團的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同時,匯源果汁將

繼續停牌。

公告原文

高層動盪、負債百億、面臨退市風險……中國果汁巨頭怎麼了?

自2018年4月3日暫停交易開始,匯源果汁如今已經停牌近一年時間。這家僅用十餘年就做到行業龍頭的企業,從輝煌到沒落也只用了10年的時間。

股票停牌、業績鉅虧、高管出走……曾經的“果汁一哥”到底怎麼了?

曾經的果汁業龍頭

1992年,朱新禮從政府手中申請到沂源縣經營能力“最差”的縣辦罐頭廠,作為自己的創業試驗田。這家停產三年、負債千萬的企業,成為匯源的前身。1994年,朱新禮帶領隊伍來到北京,創辦了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匯源的快速成名得益於1996年朱新禮用

7000萬元拿下了1997年央視新聞聯播5秒廣告權。

這種央視策略在高濃度果汁還處於市場空白的時候非常有效,直接將匯源果汁推向“國民果汁”的位置。曾經,“有匯源才叫過年”的春節廣告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據過往公開報道稱,2000年匯源就以23%的市場份額高居果汁產業榜首。

曾歷經匯源山東、北京、山西等工廠生產一線的員工王磊(化名)回憶:

“比較火的時候主要是靠春節、中秋等節假日銷售,過年的時候中央電視臺的廣告就一放,超市裡再買一些堆頭,百分百的果汁銷量非常好,根本不愁賣。”

匯源就這樣藉著央影片道的廣告傳播,在居民城市化程序中成為多數家庭“指定的健康飲品”。

2007年2月,匯源果汁成功登陸港交所,籌集資金24億港元,是當年港交所規模最大的IPO,首日其股票大漲66%。

遭遇“分水嶺”

2008年,朱新禮當選為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匯源發展達到巔峰。這一年同樣是匯源發展的一個“分水嶺”。

當年9月,可口可樂宣佈以總價約179。2億港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那一年匯源的總收入為28。197億元,淨利潤為8890萬元。

然而,這一收購在2009年3月沒有透過中國反壟斷局的審查。由於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條件十分苛刻,需要完全裁撤其銷售渠道。為此,在併購前的準備階段,當時匯源在全國21個銷售大區的21名省級經理已基本離職。

收購案流產後,匯源不得不重新招募渠道商、搭建銷售體系和團隊,但遭遇一次大動干戈的匯源大不如前。

2009年,匯源業績首次出現虧損,淨利潤-0。99億元。

另外,在收購被否之前,匯源主要把精力放在收購的交接準備以及轉向上游產業的資源整合,在新品開發以及下游渠道的拓展上出現放緩跡象。

而在收購被否後,匯源的上層對做市場的決心很大,辦事處被總部認定為理想的銷售機構,但是實際工作開展卻仍有難度。2009年3月份,匯源開始到全國各地籌建辦事處,鼎盛時期的辦事處一度達到近600個,以此來衝下半年的業績。但由於人員的急劇膨脹及各種費用的大幅上升,這些辦事處又收縮到100多家。

另外,匯源當時提出的衝刺100億的奮鬥年目標,實際上每個月都很難達成。

彼時,可口可樂、統一、康師傅、娃哈哈等企業又佔據了大量市場份額,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雖然可樂收購案的後遺症在短期內難以消除,但從2010年開始,匯源一度扭虧為贏,且此後幾年銷售額一直上升至2016年的近60億元,但自2011年,匯源果汁的實際淨利潤(剔除政府相關補貼)就連續出現虧損。

匯源果汁未經審計的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公司收入為53。82億,同比下降6。26%;淨利潤為1。35億,同比增長10。35倍。但這樣的淨利潤不足以抵消5。46億元的利息支出,截止2017年底,公司負債總額已高達114。02億。

高層動盪、負債百億、面臨退市風險……中國果汁巨頭怎麼了?

財務資料的背後,是匯源果汁市場份額的改變。

據中國產業資訊網資料,目前國內主要果汁生產銷售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低濃度的果汁,行業集中度比較飽和,

以可口可樂(中國)、味全和北京匯源為首的行業龍頭企業市佔率均超過 10%,分別為14.6%、11.6%和11.0%。

高層動盪、負債百億、面臨退市風險……中國果汁巨頭怎麼了?

而據諮詢公司歐睿國際向媒體提供的果汁行業資料顯示,在100%果汁這一項中,匯源的市佔率仍為第一,但佔比正在下滑。對比匯源果汁2016和2017年上半年年報資料,匯源銷量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53。4%下滑至2017年上半年的45。8%,零售額的市場份額則從44。2%下滑至37。5%。

漫長的停牌與人事動盪

除了鉅額的負債和市場佔有率的下滑,最近兩年,匯源的煩心事一件接著一件。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匯源果汁向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短期貸款,以便北京匯源飲料應付臨時營運資金需要及還債。貸款金額高達42。82億元,年利率10%。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匯源飲料是匯源果汁控股股東朱新禮旗下的公司,但並不屬於上市公司體系,因此屬於關聯交易。但蹊蹺的是,這筆鉅額的借款不僅沒有經過董事會的批准,也沒有履行披露的義務。

匯源果汁於2018年3月29日披露了該事項,並表示這一交易可能引發公司內部份融資票據的違約。隨後的4月3日,匯源果汁釋出停牌公告,原定於3月29日釋出的2017年業績報告也一再推遲。

直到今年1月25日最新公告的公佈,匯源果汁仍然處於停牌狀態。而據2018年7月匯源釋出的公告,若其未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港交所列出的復牌條件,港交所將會展開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式。

這意味著,匯源果汁存在因此被退市的可能性。

股市利空不斷的同時,匯源在人事方面也頻繁更迭、動盪不斷。

1月21日,匯源集團釋出公告稱獨立非執行董事趙亞利辭職。公開資料顯示,趙亞利還擔任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一職。

在此之前的1月11日,執行董事崔現國辭職;1月10日,非執行董事許清流辭職。許的另一重身份是親親食品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匯源集團接連傳出了三位董事離職的訊息。

對此,有觀點懷疑與此前公司因違規借貸導致長期停牌相關。由於9個月前匯源停牌獨立自查至今沒有結果,有猜測認為,集團董事們對此負有監督責任,他們的接連辭職有逃避之嫌。

職業經理人難解“匯源式”宿命

關於匯源果汁緣何跌落“神壇”,“家族式管理”一直是其被外界詬病的主要問題。虎嗅作者張書樂在《匯源內傷,盈轉虧之下還能榨出多少“果汁”?》中如此描述匯源:“如果一個公司超過半數的員工和管理層都是老闆的同鄉,會產生諸多問題,尤其是對職業經理人來說,這意味著遇到了一個水潑不進的利益陣營。”

2013年7月15日,匯源果汁宣佈蘇盈福出任公司行政總裁。在上一家家族企業李錦記,蘇盈福就是空降兵。在蘇盈福以前,李錦記要討論什麼決策,家族成員只需要星期天回家吃個飯,基本能形成共識。董事局、管理層開什麼會,分得不是很清楚。蘇盈福給改了規矩,將銷售總部遷至上海,從南區市場走向全國。

蘇盈福上任兩個月,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這一系列改革確實把朱新禮折騰得夠嗆:公開報道顯示,朱新禮時代的匯源按照事業部劃分組織架構,蘇盈福上任兩個月後,撤掉了所有的事業部;朱新禮將市場分為20個大區,併成立了7個特區,蘇盈福解散了7個特區,重新將市場劃分為7個大區;此外,蘇盈福對利潤格外關注,要求銷售人員砍掉影響利潤的環節。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激烈的改革,使得“退居二線”不到一年的朱新禮強勢迴歸,並收回了蘇盈福手中的部分權力。

8月31日晚,匯源果汁公告稱,蘇盈福已經辭任行政總裁,但仍將繼續擔任公司特別顧問協助主席發展公司國際業務和指定運營策略,該項人事任免自10月1日起生效,距離其正式上任僅一年多,而接替其職務的為匯源果汁元老、常務副總裁於洪莉。

儘管對於蘇盈福的離開,匯源官方一直強調是個人原因,不存在其個人經營理念與公司發展存在分歧,但結合匯源同日釋出的並不理想的上半年業績報表,很難不引發諸多聯想。

曾擔任匯源集團藍貓淘氣飲品及他加她飲品有限公司副總裁的營銷專家肖竹青曾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朱新禮一直想透過引進新鮮血液來實現匯源果汁的跨越式發展,這十年來,他請過可口可樂裝瓶廠的高管,請過統一和健力寶高管,請過瑞典利樂公司中國區高管,還請過一幫國內家電連鎖的高管,但是每次請高層都是敲鑼打鼓決心大,後來都是偃旗息鼓回到原點。”

這或許是朱新禮的個人風格所致。肖竹青指出,朱新禮一直沒有放權的意思,多少個外來和尚都難改變其家族企業的本質,但是迫於股東層面的壓力,必須不斷地引進各種職業經理人,引進後並不放權,也沒有給後者更多的時間歷練,基本上一個總經理或是總裁的更換都是一兩年的時間,最後還是回到原點,如此反覆。

如今,匯源果汁復牌的時間仍然未知,不知道這家曾經的名牌企業未來又會有怎麼樣的境遇。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文中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中國經營報(chinabusinessjournal)綜合財華社、介面新聞、商業人物、中國經營報、中國產業資訊網、每日經濟新聞、稜鏡、AI財經社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