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由 知我心理學 發表于 娛樂2021-06-23
簡介但能夠使情緒流動的人,則會吐露這些想法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最近隨著《親愛的,熱愛的》熱播,不少“上頭姐妹”們又沉浸在甜甜的戀愛中了。

由李現扮演的男主韓商言沉默寡言,年近30,生活中卻只有工作——戰隊和帶隊贏得冠軍的目標,而女主佟年青春活潑,不僅是一位“跳級”的計算機鬼才,還是一位網路紅人。

兩人的相處,波折不少。韓商言的母親在生產時便因為大出血去世了,父親也在他很小的時候去世,這造成了他沉默內斂,不善言辭的性格,在面對佟年的多次示愛時雖內心波動,但言語上一直拒絕。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承認佟年是自己女朋友後,轉手就向佟年表示這不是自己的真情實意,只是為了替朋友解圍。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隨後的相處,兩人交流中的誤解也不少。回國後韓商言見到佟年的第一眼,內心便波濤洶湧起來,但話一出口還是變成了一番對女孩衣著的淡淡評論,韓商言明明是擔心天冷衣薄對方會不會凍到,卻因表達方式問題,讓佟年誤以為韓商言不喜歡自己今天的打扮。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熒屏故事中的情侶即使有再多外界或自身相處的困難,最終都還是能獲得圓滿結局,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可能沒有這麼幸運,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向親近的人表達出來,似乎變成了一件愈發困難的事,也可能因此錯過了我們珍視的人。

當我們說起“情感”的時候,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用到一個動詞,“流露”。

我們總以為,在親密的人之間,情感本應可以很自然地在兩個人之間流動起來。但在現實的經驗中,流露情感往往是一件很難的事。

即便是和自己熟悉多年的伴侶在一起,我們往往也無法接收到對方真實的感覺,甚至無法向對方傳遞出自己真實的感覺。

美國註冊臨床社工師Brian Gleason透過他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對於在一起數十年的長期伴侶來說,他們會起衝突的最常見原因,就是一種被Brian稱為“不流動”的東西。

也就是說,在他們之間,

情緒無法自然地、健康地流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情緒流動性。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什麼是情緒流動性?

親密關係中的情緒流動性,指的是

雙方能夠運用情感的語言,準確地溝通他們的感受和內心的狀態。

擁有較好的情緒流動性的人,能夠在關係中

不帶評判性、不含附加條件地體會和表達真實的情緒,也能夠有意識地、創造性地運用情緒。

這種“把情緒轉化為語言”,透過溝通讓這些情緒得以在兩個人之間流動的過程,正是關係中的共情能夠發生的前提。

而“我什麼都不用說,她/他全部都能懂得”的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切實際的。若不能調整這個期待,則註定會有許多的憤怒和失望。

Gleason說,他的臨床經驗和親身經歷都讓他認為,

伴侶越多地透過對方的外在行為作出反應,越容易感到惱怒、失望、越容易對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批判;

而只有體會著對方內在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才會有更多的“愛的感覺”。

“但許多人在成長和受教育的過程中,並沒有學習到如何用情感的語言來與彼此交流。”

Gleason說。很多人自己就無法表達,也無法理解別人的表達。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情緒的流動?

對情緒流動的阻礙,有一部分

社會原因

社會文化不鼓勵我們表達情緒,不鼓勵我們承認一些“不好的”情緒,比如脆弱、沮喪、憤怒。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學會了否認自己的情感。

這種對情緒流動的負面評判,更鮮明地體現在

對男性的評判

上。在情感的表露上,一個男性在很多時候是不被賦權的,社會對男性的期待是比女性更“堅強”、“剛毅”和“有韌性”,比如我們會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果一個男人願意感受和表達情感,可能會被低估、嘲笑和評判,被認為是“軟弱的”、“失敗的”,或者被貼上“女性化”的標籤。有的人甚至會認為,

一個男人如果表達豐富的情感,可能是因為在童年時受過創傷或侵犯,而變得不健康或者不正常。

除了社會的影響,

我們自身也會不自覺地迴避情緒的流動

。在我們當中,有很多人習慣了否認情緒的豐富性和健康性,會給自己的情緒下負面的判斷,認為它們是不應該出現的,會因為自己出現了某些情緒而感到羞恥。

當我們自己去抵制情緒流動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

1. 允許情緒的表達和流動會使我們脆弱。

Lynn Pearl(2012)認為,

因為害怕脆弱,而不願意建立情感的連線,是情感流動性失敗的核心障礙。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與人建立連線都是基本的需求,但是,與他人建立情感的連線、傳達真實的情緒,也就同時意味著我們“允許自己脆弱”,“允許自己有被傷害的可能”。

對於伴侶雙方來說,

傳遞情緒都是一種“冒險”(特別是在這種溝通建立的一開始)

。一方面,面對自己的脆弱,在我們看來是危險的;另一方面,表達和接收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的、帶有憤怒的情緒,在我們看來也是危險的,因為它有可能會觸碰到對方的脆弱。

2.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說著同一種語言。

如果你注意和自己伴侶爭吵的方式,就會發現更重要的不是你們所爭論的內容,而是你們爭論的狀態和立場。

有時候,雖然你們說的是同一個詞語,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自己的理解去體會他人的意思。

你們對對方的行為、舉動、語言的理解,未必是對方真實所要表達的。爭吵經常會進入這樣的狀態:

你並不能夠識別出自己在生氣什麼,也不明白對方真的在說什麼,你們都是基於自己的語境,在和自己想象中的對方對話。

3. 我們並不把彼此當做同盟者,而是競爭者。

對於一些伴侶來說,他們在溝通中沒能使情緒流動,是因為並不把彼此當做可以相互支援的“同盟者”(ally),而是當做競爭者、敵人或者陌生人(。

他們把這段關係看作是權力的爭奪,在每一次討論中都想要成為勝利的一方,因此,他們對情緒的表達是攻擊性的,目的是獲得勝利,而並不是真正的情緒傳達。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哪些情緒無法溝通的關係,會變成什麼樣?

當情緒無法流動時,親密伴侶之間容易形成

三種關係

的動力模型:

1. 憤怒的伴侶(angry couple):

他們的溝通總是陷入互相責備和咒罵中。他們總希望證明或者宣告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他們總覺得自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

2. 退縮的伴侶(withdrawn couple):

他們是互相迴避的一對,被稱為“沒有衝突的伴侶”(conflict-free couple)。在依戀型別理論裡,他們往往都是“迴避型”。在表面上,他們雙方對關係都很滿意,很少有直接的衝突,但沒有真正的情感交流。由於害怕破壞關係的現狀,他們不會用語言去表達恐懼,但會有行為上的表現:生悶氣、迴避眼神的交流、長時間的沉默。

3. 接近-退避的伴侶(puesuer-distancer couple):

在依戀型別理論中,這是“痴迷型”和“疏離型”的結合。在他們當中,總會有一方試圖接近,而另一方不斷退避。但兩個人的反應都會促成兩個人形成互動的迴圈:

正是一方的接近促成了另一方的退避,也是一方的退避促成了另一方的接近。

下面是一則“接近-退避”的伴侶的對話:當一個人專注於批判和憤怒的時候,另一方往往忙著進入“防禦模式”,忙著去否認指責,從而停止了傾聽。

儘管這三種伴侶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但他們的共同點是,伴侶雙方的溝通是無效的,都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和異化感。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那麼,如何更好的表達情緒呢?

1. 不攻擊、不迴避,學會“吐露”。

根據Wile(1981)的理論,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想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或者擔憂時,有三種方式:

攻擊,迴避,或者吐露

而“吐露”——對你信任的人表達私密的事情和想法——恰恰是傳遞情緒的一個關鍵。它是

不誇張、不迴避地描述你的感覺。

“吐露”也是

對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一視同仁的,

不能只表達憤怒、傷感或恐懼,也不能只表達愛、關心、欣賞和需要。

不懂得如何使情緒流動的人,

在對另一半存有擔憂或者不好的情緒時,就會以攻擊或迴避的形式表現出來;但能夠使情緒流動的人,則會吐露這些想法。

比如:

當我們害怕對方不愛自己的時候,迴避的人會表現出一切都很好,

但會把這樣的猜測放在心裡獨自生氣,在心裡疏遠對方,或者以自以為的同樣的態度來對待對方

——實際可能是自己主動把對方推遠。

而吐露的方式,則是和對方表達出,“我擔心你對我的興趣並沒有那麼大”,或者“我擔心你已經不再愛我了”。這並不會讓你處於什麼“競爭中的被動地位”,它可能會讓你受到一些傷害,比如拒絕,但長期來說

,它是最能夠讓真正喜歡你的人靠近你的方式。

2. 學會“具體化”自己的感受。

在真誠地與他人溝通之前,我們先要真誠地面對自己。有時,你可能只是感到在這段關係中不舒服,或者很疲倦,但並不知道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

這時,你首先要識別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去完全地感知自己的情緒;然後是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有效地運用它們,表達它們。

比如你不能簡單的說“我不舒服,我就是不舒服。”你要學著去體會和分辨,是內疚?是失望?是尷尬?那些情緒讓你想到過去曾在什麼樣的情境中體會過?把那個情境也分享出來,用更長的話語去嘗試表達和溝通,直到你確認對方理解了你的意思。

3. 能夠使情緒流動的,不只有語言。

語言是我們表達情緒的主要方式,但還有其他方式可以用來“助攻”,比如眼神的注視和身體的觸碰。

凝視(gaze)被證明是傳遞情緒的好幫手,因為當你注視另一方時,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欣賞的、被注意的、被理解的

。注視對方的眼睛,也能夠幫助你們在難以用語言交流時打破僵局。

觸控也會幫助我們情緒的流動。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需要母親的觸控來讓我們感受到“我在這,你很安全”;在成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裡,觸控、擁抱等身體接觸不僅能提高催產素水平、舒緩心跳(這些好處不僅對於接受動作的一方,對發起動作的一方也是如此),而且,當你不知道怎麼去用語言表達情感的時候,觸碰是開啟情感交流的好方法。

“他們真實地沉默下來。有那麼一個瞬間,黑夜在他們周身瘋狂地湧動,夾著所有往事、慾望、仇恨、分離、死亡、幸福、希望、欺騙、懷疑、信任、依賴、失望、損毀、執念、恐懼、抗拒、偽裝、糾纏、對峙、競爭、疾病。以至於多年以後當她回想,似乎還能瞬間回到那個時刻裡去。”

我始終認為那樣的時刻是有靈魂存在的證明。相信你明白我的意思。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無法溝通情緒的伴侶,會變成什麼樣?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號。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群,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