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由 兒外賈晉榮 發表于 娛樂2023-01-18
簡介牽拉肘受傷後的寶寶因為肘關節附近疼痛,會有哭鬧、手臂不願活動的表現,但是這都不要緊,只要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生(或者骨科醫生)透過簡單的手法操作,幾秒鐘就能給孩子復位、消除疼痛,真正做到“手到病除”(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拙作《說說最讓兒外科大夫

小兒隱睪手術風險大嗎

各位寶爸、寶媽、寶寶們大家好,我是小兒外科醫生 賈晉榮:

上回書咱們說說了小兒外科常見的“不解人意”的疾病,遇到TA們幾個的話,廣大家長們就要注意了,不用想著跟它們講道理,趁早治療才是王道。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趕緊的

那麼有沒有比較“通情達理”的疾病捏?

你還別說,兒外科不少疾病還真的就比較好說話,能跟你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的。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通情達理

接下來,咱們就來說說幾種有代表性的。

1)腹股溝斜疝: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腹股溝斜疝

有人說了,上次說需要緊急處理的第三種不就是TA嗎?怎麼這次又出現了?到底是你錯了還是TA錯了啊?

別急別急,您仔細看啊,這次說的是“斜疝”,可不是“斜疝嵌頓”哦,這倆兒還是有點區別的。

事實上,大部分患有腹股溝斜疝的孩子,雖然劇烈活動(包括哭鬧、咳嗽、便秘、腹瀉等情況)後往往有疝塊突出,但並不會“卡住”,當孩子安靜平臥後(入睡後),突出的疝塊也就慢慢還納消失了。

這種情況下,孩子並不會有明顯不適症狀,也不會發生腸管受壓壞死的情況。

這時候當然就不需要著急手術啦,寶爸、寶媽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治療的時間。

1歲之內可以觀察(有少部分患兒可能自愈),超過1歲仍有斜疝發作情況的患兒就可以考慮手術的問題了。

2)鞘膜積液: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鞘膜積液

既然提到了腹股溝斜疝,又怎能不說鞘膜積液呢?“斜疝”和“鞘膜積液”可說是一對好基友了——看似是兩種疾病,實則都屬於“鞘狀突畸形”的一種,大多都是由於先天性的鞘狀突未閉合導致的(此結論只適用於兒童,成人斜疝和鞘膜積液的發病另有特點)。

當未閉合鞘狀突開口比較小,只有液體流出、聚積時,就形成了“鞘膜積液”;而當鞘狀突開口較大,腹腔內容物也能透過開口突出了,就形成了“腹股溝斜疝”(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拙作

簡單講述小兒斜疝-還有鞘膜積液-還有Nuck囊腫

)。

由於鞘膜積液是液體聚積,也就不可能出現腹腔內容物“卡住”的風險,自然也不需要緊急處理嘍。

不過嘛,如果鞘膜積液聚積的量比較大,形成的囊腫也可能對寶寶的睪丸、精索造成壓迫的,所以也不要一味拖延,治療還是“趕早不趕晚”嘛。

鞘膜積液一般也是1歲之內可以先觀察(有相當部分患兒能夠自愈),超過1歲仍有症狀的就需要手術了。

3)隱睪: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隱睪

隱睪就是“隱藏的睪丸”,也就是說寶寶出生以後,睪丸沒有及時下降到陰囊內,“隱藏”起來了。

一般來說,隱睪並不會造成孩子疼痛、不適,也不會引起腸管受壓壞死什麼的,所以也不需要急診處理。

不過隱睪卻又有自身特殊之處——那就是隱睪確診後,最好在2歲之內手術。

因為異位睪丸(也就是“隱睪”啦)除了容易發生扭轉、損傷,會影響其生育功能、可能給患兒造成心理壓力,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及時治療,其惡變的機率會大大增加。而如果2歲之內手術的話,惡變的機率將小很多。

這就是隱睪患兒需要在2歲之內手術的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拙作

寶寶只有一個“蛋蛋”是怎麼回事?——簡單說說隱睪

)。

4)臍疝: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臍疝

這也是小寶寶常見的一種疾病了,是由於寶寶腹腔內容物經未癒合的臍環外突,形成一圓形郭卵圓形包塊。當寶寶哭鬧、用力時包塊突出,安靜平臥時包塊大多還納、消失。

很多家長擔心寶寶肚臍突出後會導致疼痛、影響進食什麼的,其實大可放心——患臍疝的寶寶一般沒有痛苦,也不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的。

臍疝大多在1~2歲時自愈,甚至3~4歲仍有自愈的希望。各位寶爸寶媽們大可放寬心,不必著急上火,靜觀其變即可。

少數患兒臍疝發作時比較大(直徑>2cm),或者2歲後仍未自愈的,才需要考慮手術(當然啦,臍疝手術也比較簡單,預後良好)。

總體而言,臍疝雖然比較常見,但大部分患有臍疝的寶寶能夠自愈,所以也屬於一種“通情達理”的疾病啦(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拙作

今天聊聊小兒臍疝

)。

5)軟組織腫瘤: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軟組織腫瘤

嚴格來說“軟組織腫瘤”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統稱,對於兒童來說常見的軟組織腫瘤有血管瘤、淋巴管瘤以及皮下腫物,常見的皮下腫物有包括有: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皮脂腺囊腫、腮裂囊腫、脂肪瘤、纖維瘤、淋巴結腫大(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拙作

寶寶常見軟組織腫瘤之“四種腫瘤”

寶寶常見軟組織腫瘤之“四種囊腫”

)。

別看TA們“人多勢眾”,不過一般也不會引起寶寶明顯的不適,大部分只是表現為在身體某一部位有一個腫塊。

根據不同的腫物性質有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從觀察、抹藥膏,到區域性注射、手術切除等不一而足,只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效果也大多令人滿意。

6)橈骨頭半脫位:

最後,還要說一個疾病“橈骨頭半脫位”,作為“壓軸”出場的這一位可說是深受我們小兒外科醫生的好評!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好評!

為什麼捏?主要還是因為這個疾病有著“著手成春”的奇妙性質。

“橈骨頭半脫位”這個名詞很多家長聽了可能一頭霧水,搞不清狀況,其實也是一種很常見損傷——多見於家長拉著寶寶(5歲以內)小手上下樓梯不慎摔倒時,由於突然牽拉導致寶寶手肘的損傷(橈骨頭半脫位)。所以,橈骨頭半脫位又有一個形象的名稱:牽拉肘。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牽拉肘

受傷後的寶寶因為肘關節附近疼痛,會有哭鬧、手臂不願活動的表現,但是這都不要緊,只要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生(或者骨科醫生)透過簡單的手法操作,幾秒鐘就能給孩子復位、消除疼痛,真正做到“手到病除”(感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拙作《說說最讓兒外科大夫有好感的疾病^-^》。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手到病除!

OK,這次給大家介紹了幾種我們小兒外科“通情達理”的疾病,大家下次如果遇到這幾位,就大可不必驚慌失措了哦。

聊聊小兒外科那些“通情達理”的疾病

俺的小Logo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