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在皇家糧倉赴一場《牡丹亭》的夜宴

由 千山道 發表于 娛樂2022-07-24
簡介在皇家糧倉赴一場《牡丹亭》的夜宴“看廳堂版《牡丹亭》,曲子一響起,我就已經熱淚盈眶

彩蝶魚缸能用幾年

在皇家糧倉赴一場《牡丹亭》的夜宴

在皇家糧倉赴一場《牡丹亭》的夜宴

“看廳堂版《牡丹亭》,曲子一響起,我就已經熱淚盈眶!我們今天已經失去了古典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失去古典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那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細膩精緻和可堪玩味!”這段話是于丹在皇家糧倉看完崑曲《牡丹亭》後的感言。于丹還說:“能夠把《牡丹亭》這樣從從容容閒閒雅雅聽下來的人,會覺得魂魄隨著杜麗娘去梅邊柳下有這樣一番流連,在面對匆忙生活的時候,你起碼知道還有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參照。”于丹是懂崑曲的,當然也懂《牡丹亭》。要不然也不會“曲子一響起,就已經熱淚盈眶!”

我何嘗又不是呢?而且每一次都是!

自從4年前得知皇家糧倉上演《牡丹亭》,就想著有朝一日能一飽眼福。其間,雖然來去京城N次,卻都陰差陽錯,沒有趕上她的檔期。直至今年2月25日,我應邀去北京主持“2012中國(北京)文化與財富高峰論壇”,因為正好是週末,便不顧一切地奔向了皇家糧倉。

看戲前, 先在擁有600年曆史的皇家糧倉內享用了一份牡丹宴 。這份牡丹宴有人稱作是“皇家夜宴”。說到夜宴,不由得想起李後主時代的《韓熙載夜宴圖》:一邊是美酒佳餚,幾位文人雅士推杯換盞;一邊是樂音繞樑,數個妙齡女子撫弄笙簫。而眼前的情形真有點像《夜宴圖》的再現。坐在皇家糧倉的餐廳中,未聞絲竹管絃,就已經酣醉在身邊的一磚一瓦里。餐桌錯落在600年前的樑柱與裸露的磚牆之間。自助式菜品雖不奢華,但足夠精緻,與餐廳的環境相得益彰。

用完牡丹膳,領一本精美的宣傳冊,便移步隔壁的劇場。說是劇場其實更像個寬敞的客廳,只是這客廳沉澱著六個世紀的歲月風塵。觀眾席只有6排坐椅共60個席位。演員、樂隊和觀眾都處在這個偌大的客廳裡。沒有高起的舞臺,也沒有層層的布幕,演員與觀眾之間因此少了很多“演”與“看”的身份差異。

在皇家糧倉赴一場《牡丹亭》的夜宴

晚上7點30分,燈火暗滅,演出開始。幽幽笛聲在身後響起,一位明朝裝束的老人悠然吹著笛子,從觀眾席後面的閣樓走出,引領現場的目光聚焦舞臺。於是,舞臺上燈光漸亮,水袖飄舞,杜麗娘穿過時空隧道款步而來。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舞臺上下時而花瓣飄落、時而雨滴灑落、時而又蝴蝶飛舞……再加上演員的扮相,刺繡的戲服,古裝的琴師,明式的傢俱,一切都是那麼的唯美驚豔,讓人情不自禁地為之心迷神醉。

我不僅驚豔於演員的表演,更驚豔於主創人員對文化與美的獨特創造。我的座位旁邊有一個直徑1米見方的玻璃魚缸,裡面遊著紅色錦鯉。《驚夢》一場,風吹花落,紅色的玫瑰花瓣就從魚缸上的房梁紛紛飄下,落在我的衣服上、座位邊、魚缸裡。《離魂》一場,秋雨寂寥,樑上又嘩嘩洩下水簾,細小的水珠從魚缸飛出濺在我的面板上,這種涼意彷彿是對杜麗娘悲情的呼應。而到了最後一場《回生》,衣袂翩翩的杜麗娘從後場走來,從觀眾席間飄過,長長的紅色披風帶起一縷輕風,在她身後綿延成一條紅毯。有情人終成眷屬,四位花神開啟一個小盒子,數十隻專程從雲南空運而來的彩蝶翩翩飛向觀眾……

每次看《牡丹亭》都恍若隔世,而現在,那一揮袖,一低眉,一頷首,一笑顰,就在身邊,彷彿自己也回到湯顯祖生活的四百多年前,在一個簡單的空間裡感受愛情傳奇的力量。

一晚崑曲聽賞, 回味無窮;一曲驚情迷夢,心神搖動!

看完《牡丹亭》,一時回不過神來。見到一旁已經卸了妝的笛師,情不自禁地向他報之以鞠躬之禮。又想到八個章回的起始,都由一位身著明代長衫、頭戴黑漆方巾的儒生,用毛筆在燈籠壁上寫下“驚夢”、“言懷”等劇目,就想尋到那位儒者,也給他鞠一躬,表達我由衷的敬意。目光掃尋處,柳夢梅與杜麗娘身著戲服,正站在舞臺中央,很友善的與觀眾合影。我走過去,覺得轉身頷首,連空氣也凝成了絕嘆。

這就是皇家糧倉的《牡丹亭》,這就是等了我600年的文化夜宴……

在皇家糧倉赴一場《牡丹亭》的夜宴

關注是一種動力,點贊是一種美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