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她是宋朝詩壇大家,在宋詞的巔峰時期獨佔了宋詞婉約派的鰲頭

由 八卦小佳聊娛樂 發表于 藝術2022-06-25
簡介因為生活的優裕和市井生活的繁華,李清照不需要操心生計和逼迫早早長大,她只需要享受生活所贈與她的一切,年少多感,無憂無慮的她創作的多為婉約清麗的詩,但除了寫詩以外,李清照也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被

顏回是什麼派的代表

導語:

經歷了怎樣飄零的坎坷人生,才寫出孕育著那個時代文化內涵的詩句。

1。 才女李清照的家世背景

她是宋朝詩壇大家,在宋詞的巔峰時期獨佔了宋詞婉約派的鰲頭

圖1年少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是宋代的女詞人,婉約詞派的典型代表,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而就是這樣一位,寫出為後人所稱道的詩句的宋代女詞人,卻擁有那個時代獨有的印記,也正是因為那個飄零的時代背景,早年的李清照可謂是,出生於一個生活十分富裕的書香門第,早期生活非常優裕。她的父親是李格非出身於濟南, 李格非曾經是蘇軾的學生,因為刻苦好學,他中舉了進士,後來被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部。

因為他喜好讀書寫詩所以李清照也深受他的影響,飽腹詩書的他愛好文學藝術,自然而然家裡藏書頗盛。母親是狀元王供宸的孫女,自小接觸文學,富有詩詞底蘊和十足的修養風韻。家庭教育對李清照早期的文學功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而幼小的李清照的深受家庭濃重的文學氣息所影響,她也喜愛讀書,並且年紀輕輕便掩飾不住她卓越的才華。

2。 初期李清照的悠閒生活

她是宋朝詩壇大家,在宋詞的巔峰時期獨佔了宋詞婉約派的鰲頭

圖2年少的李清照

少年時期的李清照跟隨父親生活在汴京,生活環境之優雅,京都之繁華景象,熱鬧的商阜和人群,家中的詩詞歌賦文采飛揚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因為生活的優裕和市井生活的繁華,李清照不需要操心生計和逼迫早早長大,她只需要享受生活所贈與她的一切,年少多感,無憂無慮的她創作的多為婉約清麗的詩,但除了寫詩以外,李清照也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被後史傳為千古絕句的一段佳話。

這篇膾炙人口的詞,李清照馬上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的文士沒有不拍手叫好的人,連連稱讚的。《堯山堂外紀》中描述道:“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少年人能寫出這樣韻味濃厚的詩詞,實在是為人所連連驚歎。她喜愛詩詞,她敬愛詩詞文化,又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和社會氛圍下,李清照的詩詞道路註定越走越遠。

3。 與趙明誠琴瑟相合的婚姻

她是宋朝詩壇大家,在宋詞的巔峰時期獨佔了宋詞婉約派的鰲頭

圖 3李清照的早年生活

18歲,錦瑟年華,少女豆蔻初長成,正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與趙明誠情投意合兩情相悅,在京城完婚。 “趙、李族寒,素貧儉”,所以雖然雙方父母都是朝廷的高階官吏,但是夫妻二人的生活卻一直都很節儉。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每次在外等到要與妻子團聚時,常會用物典當錢財,以此來購置一些李清照喜歡的碑文,供二人研究玩味。夫婦經常“相對展玩咀嚼”,彷彿回到了以前,回到了無憂無慮的遠古時代。

她是宋朝詩壇大家,在宋詞的巔峰時期獨佔了宋詞婉約派的鰲頭

圖 4相思的李清照

這就是顏回之樂吧,雖身在苦寒中,精神上的富足也足以讓人自得其樂。20歲的李清照,離婚姻已經過了兩年了,兩年的伉儷情深對他們是完全不夠的。23歲的趙明誠進入了仕途,有了獨立且非常可靠的經濟來源,但是夫婦卻依舊過著簡樸的生活。物質上的簡樸卻不是精神上的貧窮。雖然能力有限,資金不足,但是對於名畫古物,卻經常一擲千金,甚至不惜“脫衣市易”。

雙方家裡藏書雖然非常豐富,但是對已經嗜書如命,已經是文壇大家的夫婦二人來說確實相當於飲鴆止渴。於是他們便透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想方設法,把朝廷館閣的各種收藏的奇書珍本借來,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已。婚後的兩年生活,雖然日日清貧,簡潔質樸,但生活卻是寧靜祥和,一派和諧歲月靜好的幸福模樣。二人賞詞品詩,鑑文觀畫,生活高雅,婚姻融洽。時光和生活的奔波無奈在詩詞歌賦中也可以漸漸被隱去稜角,對於他們夫妻二人來說,彷彿在詩詞文化和古今書籍中所探求的快樂足以慰藉人生種種。

4。 顛沛淋漓的後來人生

她是宋朝詩壇大家,在宋詞的巔峰時期獨佔了宋詞婉約派的鰲頭

圖 5晚年李清照

可奈何世事難料,變幻莫測。崇寧四年(1105年)暮春,趙家被政敵誣陷,不幸丟失官位。因難以繼續留在京中,李清照與趙家一起回到青州,在私第過上了歸隱的田園生活。自號“易安居士”的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雖然沒有了從前汴京相對富裕無憂的生活,但是歸隱鄉里的怡然自得卻也帶給夫妻二人無限的歡樂。既來之,則安之,比起互相埋怨和怨懟生活,他們互相支援,相互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愛好,彼此評價對方的詩詞文章,一同收集古文雅書。可是就連這樣短暫的寧靜的時光,也只能在後來的人生中被看作暴風雨前最後的平靜。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靖康之變,時年李清照44歲。北宋朝廷崩變,趙構南京即位。隨著趙明誠去世,北方局勢越來越緊張,李清照不得不準備南下,無奈長路漫漫,藏書不能盡載,可惜李清照親自遴選的書物,也在逃亡途中幾近被毀。

幾次遭遇變故,飽受逃亡生活折磨的李清照對生活感到了絕望,孤獨無依的李清照在1132年再嫁張汝舟,但張汝舟並不是趙明誠,他在婚後脾氣暴躁,對李清照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可悲的是,張汝舟對李清照看似忠誠的婚姻,真相只是看上了李清照前半生辛苦留下的書籍和值錢的古玩古物。知道了事實的李清照徹底對婚姻生活感到絕望,對婚姻生活感到的痛苦,使李清照選擇離婚。後來餘生李清照都孤獨終老中度過,像暮年的花朵即將凋零。

結束語:

經歷了此番種種坎坷,李清照的意志並未消沉,她從此以後關注國家大事,抒發“烈士暮年”的感慨。千古才女的李清照,不管是在什麼時期,不管喜怒哀樂都寫出各個時期的精彩詩句,完美地記錄了她個人和她眼中的生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