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由 行水過巴山 發表于 藝術2022-06-20
簡介三、“0+1+N”行動法,成為自律達人的秘密武器隨著我們離舒適圈原來越遠,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自身難度感知也越高,如何能夠減少意志力損耗,又能維持自控系統的正常運轉,書本上提出一個“0+1+N行動法”人在培養一個習慣分別會經歷三個階段,

牛頓定律是什麼短語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一個月裡,總有兩三天是鬥志滿滿、勤奮刻苦,但是剩下的二十多天就好像洩了氣的氣球,完全提不起勁;

自己給自己定了目標,也知道努力的方向,奈何花花世界實在太美,總忍不住多看一眼;

明明希望自己能夠成功,但想象力卻總聚焦於事與願違的情景上,不相信自己是那個

“幸運兒”;

很想走出

“舒適圈

”,但是剛剛才出圈就被自動遣返,原因是,太難了;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很多時候,我們想對不滿的現狀做出改變,想提升學習成績,考個好大學,想考個證,增強下自身競爭力,想變得更瘦更漂亮,成為別人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想要逆風翻盤,更想成為人生贏家。但是總有各種各樣的么蛾子讓我們停滯不前,堅持不住,是我們意志力不夠嗎?還是說我們必須拿出頭懸梁錐刺股的勁才能抗下來呢?答案是不,

真正的高手,自律從來不是靠咬緊牙關的。

最近讀了《養成自律,從來不是靠硬撐》,這本書顛覆傳統自律的書籍,養成自律,並不需要痛苦的堅持,

從自律的底層邏輯出發,讓自律變成自然,形成習慣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一、是什麼蠶食著你的意志力?

我小舅子今年在讀高二,準備升高三,成績不是很樂觀,他娘就讓我跟他做做思想工作,告誡下少玩點手機遊戲之類的。小舅子也跟我說,他也知道應該要努力了,可是一翻開書,感覺根本無從下手,看一會書,給自己放鬆下,瞄一瞄手機,一個晚上就過去了,然後又陷入深深的愧疚感和罪惡感中。

現實生活中,我們多少人會陷入這樣的死迴圈,導致我們很多目標無法實現;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到底我們在執行中遇到什麼阻力,總讓我們堅持不住呢?

書中記錄到意志力損耗有以下五大因素:

1、努力程度

拿背英語單詞來說,每天背2

0個單詞和每天背50個單詞,哪個消耗的意志力更大呢?答案當然是後者,當我們對一件事物越在乎成敗及效果,越努力反而會感覺越焦慮,有壓力。

當我們把期望和目標調整至適合範圍,我們能夠容易夠得著,看得到,那會大大減少意志力的自我損耗;

2、感知難度

心理學家發現,人對外部的世界的認知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舒適圈,學習圈和恐慌圈,事實上,一旦邁出舒適圈後,你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

最大的敵人,就是畏難情緒

,如果沒有辦法找到突破口,克服過去,對不起,你被遣送回舒適圈了;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3、消極情緒

在向目標奮進中,我們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有擔心,有悲觀,有憤怒,有嫉妒,有緊張,這時候很容易陷入一種權衡利弊的狀態中,

“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如果不成功,那努力不是白費”,“好像也沒什麼效果”這種聲音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開始慢慢動搖了;

4、主觀疲勞&血糖水平

如果經歷過疲勞駕駛的朋友,就會清楚,哪怕你意志力再彪悍,哪怕你知道安全駕駛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不停下車歇一會,你很難能夠完全清醒過來。生活中也是這樣,沒有強健的體魄,充足的睡眠,就無法在堅持的路上提供源源不斷的意志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書上說,我們要做一個對自己瞭解的人,瞭解自己目前的天花板,瞭解自己目前的狀態,瞭解自己當下的需求。

如果盲目地制定目標,盲目地努力,很容易把意志力快速地消耗完。

二、為什麼我們要努力成為一位自律的人?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

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生而為人,我們當然有五彩斑斕的慾望,我們當然還有千絲萬縷的牽掛,但是我們想要變得更好,強大的自己,就必須捨棄小我,成全大我;

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捨棄人間的情慾,毅然帶上緊箍圈,才能喚醒內心的

“齊天大聖”保護紫霞仙子;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在外打拼的每一位父母,暫別家裡的愛人和孩子,毅然奔赴陌生的城市奮鬥,才能成為每一個家庭結實的頂樑柱;

不可否認,

我們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想要去養成某個習慣,或是想要堅持某一件事情,一定是有所期待,想要得到什麼、改變什麼或是害怕面臨什麼,而這就是我們執行的動力來源

,正如一個爸爸跟我說過,他也很想陪伴孩子長大,但是

我抱著他,我就拿不了劍保護他,我拿著劍,就沒辦法抱著他了;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只有自律,才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最後收穫的,一定會更多;

三、“0+1+N”行動法,成為自律達人的秘密武器

隨著我們離舒適圈原來越遠,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自身難度感知也越高,如何能夠減少意志力損耗,又能維持自控系統的正常運轉,

本上提出一個“0+1+N行動法”

人在培養一個習慣分別會經歷三個階段,

反抗期,不穩定期,倦怠期

,而

“0+1+N行動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我們至少邁出簡單的第一步。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我回想起當初我學吉他的日子,剛剛開始學的時候,手壓和絃會劇痛,而且根本無法想象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彈奏一個曲子。後來定了一個小目標,每天就練習一個和絃的按法,慢慢地,手指開始變得不再僵硬,慢慢地,就可以彈奏整段音樂了。這個經歷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所有的高樓大廈都是從一磚一瓦元件而成的,大江湖泊也是從每一條涓涓細流匯聚而成,你現在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你以後都做不到,只要持之以恆邁出第

1步,第2步,第3步,第N步,

你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上升了一個臺階

,或者說不知不覺中

“動了起來”,

人的習慣也是符合牛頓的慣性定律,一旦“動了起來”,之後的學習就不像剛剛開始那麼大費力氣了,很多之前不能理解的知識點,你突然有一天能夠串聯起來,這可能就教育家苛勒的頓悟理論吧。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其次,這個行動法還強調一點,就是

執行可感知

,也叫

成就可感知

。我相信大家也聽過為什麼玩遊戲容易上癮?為什麼嗑瓜子會停不下來?是因為我們做了這個事,馬上有一個滿足或者愉悅的訊號傳遞給我們的大腦,而我們自律堅持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學習,健身,閱讀,這些都不會讓我們大腦馬上感知到愉快和滿足,相反,正如我之前說的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所以有人說學習是反人性,就是這個原因了。

既然不能馬上感知,我們就製造感知吧

。我有一個朋友為了進入外企工作,決心要把英語好好惡補回來,下班後把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單詞,口語,美劇連番轟炸,但是沒過幾個星期便堅持不住了,原因是他覺得這樣很無趣,沒有交流的機會,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感知不到自己學了什麼,久而久之,當初定的計劃便執行不下去了。

我跟他說:

“你可以嘗試把你每天積累的短語,短句彙總起來,把每天學習的狀態記錄起來,在小X書或者一些社交平臺持續輸出,又或者在豆瓣小組,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小組,相互鼓勵,應該可以有所改善”;

朋友聽了半信半疑開始實施了,讓它意外的是,小

X書還收穫了幾千粉,正因為收穫了粉絲,他輸出的內容也越來越有價值,形成了良性的迴圈。

寫在最後:

我記得我高中時候一位語文老師跟我說,她說她很喜歡我寫的字,看我的文章是一種享受,我聽了之後很受觸動,並且更加認真對待每次寫作的練習,我想這就是我人生中其中一個成功素材吧。

隨著我們的成功素材越來越多,我們在自律這條道路上必將會走得更加輕鬆,因為我們會告訴自己:

我能夠從堅持的事物中找到樂趣,我們會從質變後的自己找到踏實感;

我試過走出那片最枯竭的沙漠,最終看到那片美麗的綠洲;

是啊,成長就是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圈,不斷突破自我瓶頸的過程;

成長就是一個和自己握手言和的過程。

如何擺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困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