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三體石經》,古人匯聚三種書體的教學範本

由 維知書法 發表于 藝術2021-06-06
簡介它的隸字平穩樸厚,篆字瀟酒而舒展,古文筆畫豐中銳末而古拙之氣盎然,而規整化一的法度與溫厚恬靜的藝術神貌,使三種書體具有一個共同的藝術特徵

熹平石經是什麼書體

《三體石經》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書體羅列而刻,內容為《尚書》、《春秋》等片斷。

在東漢及至三國時期,經學大盛,出現今文經與古文經相爭的局面。所謂今文經,即是由師傳口授而用隸書寫定的經書。所謂古文經,則是秦焚書以後而僥倖得以流傳下來的經書,它們是用秦篆及以前的古文書寫而成。二者在經文的用字,以及說解上存在著差異。經過幾百年的相互衝擊和互相補充完善,至漢末及三國時期,其聲勢漸趨末流。在此期間,不僅有許慎的《說文解字》產生,而且還出現了像《熹平石經》和《三體石經》這樣的官方頒佈的經文範本。這類石經的主要作用,是勾通今、古文經書,並且使它們用字統一規範。它是出於教學示範的實用目的,立於太學前,供天下學者觀幕學習。實際上,它是在印刷術產生之前由國家頒行的教學課本。如此莊嚴隆重的石刻,如此崇高無上的經典,其書者不可能是一般的書手,其文字書寫與其內容應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境界。

《三體石經》,古人匯聚三種書體的教學範本

《春秋經》無論是古文、篆書與隸書,在用筆上都顯得乾淨利落而規整化一。古文用筆多出鋒成尖,幾乎沒有逆鋒用筆。它書寫自然,形如刀刻,表現出上古簡潔的風韻。在筆畫粗細上,它稍存差異。多於起筆、轉變、交會和字畫中部加重用筆,形成豐滿渾厚的鼓腹之狀,如同鑄在鐘鼎等禮器上的銘文,具有沉凝古拙的韻味。小篆仿照秦篆刻石,結體依然舒展縱逸,但在用筆上則表現出方多圓少的時代風尚,字型更為規整,形態更加端莊。

在這三種字型中,尤以隸字書法最為突出地表現出規整化一。在用筆上,已無奇異的變化,以方筆為主,很少有圓筆的運用。它雖已無《張遷碑》等以方筆見長的書法所表現出的豪放峻拔與粗獷凌厲,但另具一種溫厚恬靜的風格。在字型結構上,它克守著均衡勻適的法度,表現出體態的端莊與體勢的平和安然,其筆畫收放有度,既無縱肆逸放之筆,也無緊縮斷折之筆,神情溫厚典雅,頗具儒者中庸平和的氣度。不僅其體其勢無奇無險,而且字型中的各部分也都遵循法度,表現出平正與端直。因此,在其結體之中所反映的精神面貌,也是溫厚恬靜。總之,字型雖有古文、小篆與隸書之別,但書法風格基本相同。內容是儒家經典,書法藝術風格也合於儒家之溫文爾雅的品形與敦厚朴實的規範和要求。內容與書法達到了和諧與統一。

《三體石經》,古人匯聚三種書體的教學範本

此外,此石書法在其章法上也有突出的貢獻。古文、小篆突出縱勢,而隸書強調寬博舒展的格調,橫向取勢。能夠將這三種書體合融一處,使其和諧平穩。它的隸字平穩樸厚,篆字瀟酒而舒展,古文筆畫豐中銳末而古拙之氣盎然,而規整化一的法度與溫厚恬靜的藝術神貌,使三種書體具有一個共同的藝術特徵。而使它們和諧相容。同時,三種書體不同的佈局與各自獨特的藝術形象,又使全篇章法無呆板之氣,仍不失為古代書法中的佳作。

《三體石經》,古人匯聚三種書體的教學範本

但是,由於《三體石經》具有極強的世俗功用,而不可能不影響到各個書體的書法藝術價值。若將三種書體分別來看。單獨成章,則在藝術神態上顯示出缺乏變化而有板凝之感。在字型神韻上又嫌過於莊嚴規範而有損其藝術性。它是漢末書法發展極盛之後的產物,故頗有盛極而衰的趨勢。若以此石書法而學隸書,則無漢隸古拙雄渾的神韻與情趣盎然的生動神態;若以此為小篆範本,則又過於方嚴整齊而失縱逸的神采;若以之為古文臨本,則又無金文遒勁蒼古與物象生動的自然妙趣。所以說三體匯聚而融合一處,才構成了這一有機的藝術整體,故不可分而視之。

歡迎關注“維知書法”,一起弘揚中國傳統書法文化。

《三體石經》,古人匯聚三種書體的教學範本

三希堂法帖 全套6冊 書法愛好者學習佳品

¥

98

領券

減10

淘寶

月銷8

購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