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由 法制播報 發表于 藝術2021-06-05
簡介在文明鄉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區差異,充分運用現代治理理念和方法,充分融合鄉村美景和文化傳統,充分尊重村民習慣和接受程度,才能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有力推進文明傳承和治理升級

硬頭獅子代表什麼意思

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大家談)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讀者來稿,一起為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出謀劃策。

——編 者

書屋裡的文明新風

閻 語

在家鄉江蘇如皋,農家書屋、雉水書香亭、東皋書驛隨處可見,街角村口拐彎就能遇到圖書館。為了“讓精神書屋離讀者更近一點”,村子和社群設有“百姓茶館”,定期邀請“名家”來宣講,開展“走近非遺”志願服務專案。文明浸潤鄉土,文化滋養鄉情,家鄉的農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有村幹部總結經驗:“良好的鄉風民風,還得以更有力的舉措來推進!”得益於因地制宜最佳化佈局,農家書屋的功能最大化發揮;得益於倡導力行村規民約,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不斷激發。在文明鄉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地區差異,充分運用現代治理理念和方法,充分融合鄉村美景和文化傳統,充分尊重村民習慣和接受程度,才能有效遏制農村陳規陋習,有力推進文明傳承和治理升級。

書屋裡的文明新風,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讓農民的精神面貌昂揚起來,讓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

村史中的鄉土味道

歐陽錫龍

每個鄉村有每個鄉村的歷史,一個村落有一個村落的故事,都蘊含著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需要讓鄉村文化散發更多鄉土味道。在浙江龍游,文化部門統一搶修、遷建了一大批古建築,以民間節慶活動為抓手盤活了舞龍燈、硬頭獅子、走馬燈、舞貔貅等傳統文化載體,在校園介紹推廣制蓑衣、蒸發糕、打餈粑等民間技藝。同時,動員社會力量認養、認領文化遺存,讓外出遊子回鄉也能感受到鄉村文化的“泥土芬芳”和“時光味道”。

此外,讓鄉村文化充盈時代內涵,要與時俱進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今,當地所有行政村都修編有現代版的村規民約,徵集村歌、續修家譜,充分利用農村文化禮堂,隔三差五開展庭院綠化、衛生保潔、創業致富“示範戶”系列評議活動,努力實現村莊的“人和、心齊、風正、氣順”。從“衣、食、住、行”到“樂、淨、富、美”,村民有了更高的追求,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村晚”上的美好期盼

王 毅

“村晚”是村民自導自演、群眾自發參與的鄉村文化活動。筆者有幸參加過甘肅平涼靜寧縣界石鋪鎮二夫村的“村晚”。晚會回顧了過去一年村裡各項工作,現場表彰“好媳婦”“好婆婆”“脫貧攻堅模範”和“最美致富帶頭人”,鼓勵有創業經驗、勵志故事的典型人物講述奮鬥故事,隨後村民還表演了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讓人記憶猶新。

在口袋鼓起來、生活好起來後,精神飽滿起來也是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把好日子唱成歌、繪成畫。“村晚”正好為群眾提供了一個舞臺,不僅原汁原味呈現鄉村生活和勞作場景,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還能夠使鄰里鄉親們的感情更加緊密,推動鄉風民風正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

以舉辦“村晚”為契機,引導向善、向美、向好的精神面貌,是加強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式。讓民俗、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生機,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鄉村文化生態、村民生活習慣,“村晚”的小舞臺大有可為。

作者/來源:光明網

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