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如何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

由 易客志 發表于 藝術2022-04-01
簡介最後,總結一下,一個好的邏輯表達至少有這3個原則:結論先行,把結果說在最前面,不同的事物採用歸納分類的形式表達,且邏輯遞進,因為這本身就符合人類大腦記憶的特性,最後,對於想闡述的觀點,一定要有案例作為支撐,且案例要貼合,要層層深入

如何有邏輯的表達觀點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遇到過下面這些情況:

同事彙報工作,PPT講了大半天,下面的人卻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一個熱心的網友加你,想向你請教一個問題,發了一大段話,你卻全然不知道他具體想問什麼;

好朋友告訴你一個他今早遇到的趣事,可全程聽下來,也不覺哪裡有趣了;

為什麼有的人又能夠三言兩語就把一件事情講得很清楚呢?

有的人彙報PPT,一下就能明白他講的是什麼;,

有的人提問水平就是高,有的人就是會講故事?

Why?

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表達更符合邏輯,讓人一聽就懂。

一個好的邏輯表達應該包括哪些?

在我看來,至少應該有3點:

結論先行,自上而下;

歸納分類,邏輯遞進;

案例支撐,有理有據。

如何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

01 結論先行,自上而下

結論先行,自上而下

,最重要的先告知。

相信你已經對結論先行這個四個字不能再熟悉了,但我想告訴你的是,儘管,我們已經在很多地方聽過了,但依然還是有很多人不能很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

為什麼?

因為結論先行的原則與我們東方文化是反著的,在東方文化中,總是習慣委婉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生怕直接說出來顯得太過兇猛,遭到拒絕。

這也是為什麼向你借錢的人,開場28分鐘會跟你拉家常,最後2分鐘才說:借我點錢。

在職場表達中,先說結果的重要性尤其重要,比如,下面是兩個實習生的彙報:

A:老闆,負責營銷的劉總說他明天不能參加下午3點的會議了;負責研發的王總說他不介意晚點開會,明天開也可以,但是明天10點半以前沒有時間;而負責產品的馬總說他明天晚些時候才能從上海趕回來,而且明天的會議室已經有人預訂了,不過禮拜四的會議室還沒有人預訂,所以我們會議的時間定在禮拜四上午11點比較合適,您看行嗎?

如果你是老闆,聽過之後,會是什麼反應,估計想讓他到人事去了。

B:老闆,您看原來定在今天的會議改在星期四上午11點開怎麼樣?因為今天的時間,營銷老總劉總他沒辦法參加,而其他領導能配合的時間只有這週四了,而且這周只有週四的會議室還沒有被預訂。所以,您看會議改到週四上午11點,可以嗎?

聽過B的彙報之後,是不是一下就清晰多了,為什麼,因為,B的表達更符合結論先行的邏輯。

從另一個角度,把結果先說出來,也是一種節省雙方時間的策略,特別是CEO的時間,要知道老闆一天這麼忙,如果把時間浪費在梳理會議這種小事上,那這個公司也就危險了。

麥肯錫諮詢公司有一個著名的“30秒電梯理論”,即要求每一個業務員在30秒之內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這個理論來源於麥肯錫一次沉痛的教訓。

有一次,麥肯錫公司為一個重要的大客戶做諮詢,諮詢結束的時侯,麥肯錫的專案負責人在電梯間裡遇見了對方的董事長,該董事長問麥肯錫的專案負責人:“你能不能說一下現在的結果呢?”

由於該專案負責人沒有準備,而且即使有準備,也無法在電梯從30層到1層的30秒鐘內把結果說清楚。最終,麥肯錫失去了這一重要客戶。

最後,這一案例被演化為了“30秒電梯理論”。

所以,要想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結論先行是第一原則,甚至,如果說只給出一條有邏輯的表達,那就是:

把結果放在前面!

把結果放在前面!

把結果放在前面!

如何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

02 歸納分類,邏輯遞進

讓表達更有邏輯的第二點是:歸納分類,邏輯遞進。

比如,在上面兩個實習生AB彙報中,A對其他老總的彙報並沒有歸類,而B就一句話概括,簡單明瞭,一下降低了理解成本。

再比如,你現在正準備出去散步,你媽媽說“順便買點東西回來:

“買一點葡萄和牛奶,家裡沒有了,再買一點土豆和胡蘿蔔吧,我有點想吃了,當你已經開門正出去時,聽見你媽媽說:還有雞蛋和鹹鴨蛋、在你關門的時候,又加上了一句:蘋果、酸奶不要忘了”

最後,你買回來什麼?

可能只有葡萄、蘋果、酸奶。因為人的大腦短時記憶只有3-7個左右。

如果換成這樣說呢?

蛋奶製品:牛奶、酸奶、雞蛋、鹹鴨蛋;

水果:葡萄,蘋果;

蔬菜:土豆,胡蘿蔔;

是不是要好很多?

這是因為人的大腦記憶,天生就傾向於有序的東西。

在表達上,亦是如此,表達觀點,要歸納分類,有序,突顯邏輯。

再來看邏輯遞進。

邏輯遞進,講求結構,從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從現象到本質,整體到區域性,從內到外,從分到合。無一不是邏輯遞進的結構。

比如,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學習的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三種境界,層層遞進,邏輯分層。

在學習的路上,必定是先要總結和學習前人的經驗作為學習的起點,而後是在求學的過程中要像熱戀中的情人一樣,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標,最後,是經過千百度的求索,才會有瞬間的頓悟和理解。

此為學習的三重境界。

如何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

03 案例支撐,有理有據

再有了結論先行和歸納分類之後,往往還不夠,還要有案例支撐。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感覺別人講得東西太乾了,原因就是沒有案例,有時候,又覺得大道理太多,也是因為沒有案例作為支撐。

就像每次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一般,理論太多,而舉例太少,略顯無趣。

事實上,最好的表達是,每給出一個觀點,就列舉一個案例。由觀點——案例組成一個表達單元。假如說,不要案例支撐,會是什麼樣子呢?

就像下面這種情況,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總會有種誇大自身能力的行為,說:“我為人性格外向,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具有很強的溝通技巧”。往往這樣表達,不足以引起面試官對你的認可,如果再列舉一個事例說明,就再好不過了。比如說:“我在某一次調解中,成功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用案例作為支撐,使表達有理有據。

當然,如果想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僅有案例支撐還是不夠的,案例還得貼合,怎麼說呢?就是案例要符合邏輯遞進的關係,一層層深入。

借用劉潤的一篇文章來說,好的論證,應該是不惜筆墨的。比如,下面這一段:

誠信,是選擇與世界重複博弈。

為什麼,你去一些旅遊景點一定會被高價宰客,而樓下的超市就不會呢?

這是因為,旅遊景點的老闆們知道來這裡的人大多隻會來一次,這輩子只跟你做一次生意,是單次博弈,不宰你,就沒有機會宰了。

而樓下的超市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客流量基本來自這附近的人群,他們要跟這些人做一輩子的生意,屬於多次博弈,自然要誠信待客了。

此為第一案例論證,接下來還有:

給過淘寶商家差評的人可能都收到過商家的簡訊:希望親把差評刪除了。或者在你還沒下單之前,就承諾給你,好評包郵哦,好評返紅包哦等等。

為什麼淘寶商家對差評如此看重,又為什麼對好評如此下大本呢?

原因就在於,前面使用者的差評會影響到後面使用者的購買,也就意味著,跟一個使用者的單次博弈會影響到跟全世界的多次博弈,這就促使他必須對每一個人都好。

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老羅必須要跟王自如在優酷幹上一架。儘管老羅完勝王自如,但實際受損的還是老羅,王自如的測評對他本身沒有什麼影響,相反,因為王自如的測評,導致很多想買錘子手機的人而不買了。這就是一個差評帶來的多次博弈影響。

前面說過,好的論證,是不惜筆墨的。

關於誠信,李嘉誠先生做得尤為讓人佩服。

一般跟他做生意的人,談成55合作,最後,李嘉誠只得4份。對方6份,他認為,這是對方應得的價值,要想更長久的做生意,就要讓自己做好吃虧的準備。

這就是李嘉誠先生的魅力,一個成功的優秀企業家,講誠信,選擇和世界重複博弈。

所以,想要讓表達更合邏輯,不僅要有案例,還要讓案例層層深入。要講透。

如何讓你的表達更有邏輯?

04 結語

不管是口頭表達還是寫作表達,都需要極強的邏輯性,沒有邏輯的表達,就是在降低效率,浪費他人時間。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表達、寫作邏輯的知識,可以去去讀一讀巴巴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裡面有更多更詳盡的關於表達的知識。

如果覺得麻煩,運用文章中所講到3條原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總結一下,一個好的邏輯表達至少有這3個原則:結論先行,把結果說在最前面,不同的事物採用歸納分類的形式表達,且邏輯遞進,因為這本身就符合人類大腦記憶的特性,最後,對於想闡述的觀點,一定要有案例作為支撐,且案例要貼合,要層層深入。

END

易客志

有用 | 有料 | 有趣

閱讀 | 思考 | 踐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