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由 楊西 發表于 藝術2022-03-17
簡介元 李衎《竹石圖軸》基於竹與梅、蘭、菊同時賦予的君子品性,及竹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特殊的審美價值,鄭板橋和歷代畫家都喜將竹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長時間的研究描畫,使畫竹藝術在傳統繪畫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

雪竹圖是誰的作品

楊西|撰文

中國畫家常以竹為題材作畫,以竹為單獨題材而進行創作應始於唐朝,

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將畫竹的風氣推向一個高峰,被稱為墨竹繪畫的鼻祖。

元代的柯九恩、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渭,清代的石濤、鄭板橋,都是畫竹的高手,各具特色,獨領風騷。

說到畫竹,不能不瞭解竹的生長習性及其與人類發展的關係。竹,通常人們稱其為“竹子”,屬於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竹的枝幹挺拔、修長,傲霜鬥雪、四季長青,由於它的這一品格,倍受人們的青睞。《詩經》中就有描述竹的詩歌:“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籊籊竹竿,以釣於淇”、“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北宋 文同《墨竹》

據《太平御覽》記載,

晉代大書法家王徽之曾“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 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徽之真不愧為一代書聖王羲之的兒子,對竹的熱愛竟到如此痴迷的程度。

宋代的蘇東坡曾在他的一首詩中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可見蘇東坡對竹的喜愛比王徽之還要瘋狂,寧可不吃肉都要與竹為鄰做伴!

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更是與竹結下情緣,他不但愛竹、種竹、詠竹,還特別喜愛畫竹。在他的一首《題畫竹》詩中寫道: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

詩人在這首詩中,高度讚揚了竹不畏逆境蒸蒸向上、堅韌不拔的品德。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清 鄭板橋《墨竹圖》

在我國文字史料的記載中,竹與人類文明早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954年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土陶器皿上刻有“竹”的符號。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竹已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可以說我們的祖先,早在6000年前就已經有了對竹研究和使用的歷史。

漢字起源於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出現應比此還要早一些。浙江餘姚縣7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出土了大批的竹器實物,充分地說明竹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竹紋”陶器碎片

商代,人們將竹子削成片,然後用繩串連起來,成為竹簡。漢字中的“冊”字,就是依據竹簡的形狀而造出來的。

人們在竹簡上寫字,使大量的優秀著作得以流傳和儲存,如《尚書》、《禮記》、《論語》、《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等。

書畫家用的紙和毛筆都來源於竹的開發和利用,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上,竹子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古往今來,文人雅士對竹高尚的精神風貌和中虛外實的審美價值大書特書,使它的形象大量地出現在詩文繪畫中,形成一種竹文化現象,代代相傳。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出土竹簡實物

畫竹始於唐朝,風行於宋。

蘇東坡便是宋代畫竹大家,他的《墨竹圖》得“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疑風可動,不筍而成”的風姿神韻;《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更是流傳千古的絕妙文章:“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這段文字中“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便是成語“胸有成竹”的出處。文中的文與可便是文同,他從竹的生長寫起,到畫家畫竹的詬病,然後再指出畫竹的正確方法,“得成竹於胸中”可謂一語中的,為後人畫竹樹立了形象的標杆,同時也成為藝術創作所遵循的理論依據。

在蘇東坡《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記述,限於文章篇幅,我就不在此贅述了,讀者可自己尋來一閱,定會大有收穫。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北宋 蘇東坡《墨竹圖》

據記載,蘇東坡一生畫了大量的墨竹,只可惜未能傳承下來,《枯木竹石圖》、《瀟湘竹石圖》都是其中的精品。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欣賞一下蘇東坡畫的這幅《墨竹圖》,從右下角的題款“紹聖元年三月作,東坡居士”中,我們可以看出畫這幅畫的時候蘇東坡已58歲了,正是他在英州(今廣東英德)任知府的時候。

整幅作品為斗方,他在縱向三分之一處安排一大兩小三根竹竿,兩根直立,一根斜穿打破垂線的呆滯;

竹葉均從斜穿向右的竹枝上長出,以內觀外,使人聯想到畫外兩竿勁竹的風貌。

在用筆用墨上,蘇東坡以行書筆法蘸淡墨,按竹的生長習性寫出三竿竹的姿態取勢,筆尖蘸濃墨以“一字上抱法”畫出竹節;然後用“個、介、分畫葉法”寫出一大兩小叢竹葉,大叢竹葉向畫面右方延伸,對整個畫面起平衡的作用。

竹竿根部的葉片呈向上之勢,另一叢呈下垂之勢;用筆靈動,逸筆草草,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竹的生長規律與竹的精神氣韻。最後在右下角落款鈐印,一幅《墨竹圖》就畫完了。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北宋 蘇東坡《朱竹圖》

根據文字記載,普遍認為畫墨竹是唐明皇李隆基創的;那麼朱竹則是蘇東坡創的,他是“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畫竹技法可說是爐火純青。

有一次坐在公堂上審完公案,一時高興,遂順手抄起硃筆畫了一幅竹子。

人說:“世間只有綠竹,哪來朱竹?”他反問道:“他人用墨畫竹,世間哪有墨竹?”

從此以後蘇東坡畫的朱竹便在文人中一傳十、十傳百的流行起來,併成為文人爭相效仿的畫風傳至今天。

文同是蘇東坡的表哥,同時也是他畫竹的老師,畫竹造詣相當深厚,開創“湖州竹派”成為一代宗師,人稱“文湖州”,影響甚遠。

他一生雖畫竹無數,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卻不多。這幅《墨竹圖》為其真跡,縱131。6釐米,橫105。4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上一竿倒垂的竹子,形象逼真、筆法精微、墨韻淋漓,堪稱神品!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北宋 文同《墨竹圖》

文同的這幅《墨竹圖》,摒棄了宋代宮廷畫家所追求的富麗堂皇、精雕細描的院體畫風,以濃淡墨直接渲染的方法作畫。畫中他畫了一竿倒垂下來的竹子,從構圖上來說,別人畫竹都是取其挺拔向上的姿態,以讚美竹的堅韌不拔、凌雲虛心的美德,而他則另闢蹊徑,這種取勢有違常理。

但認真看過竹的人就會明白,這是一株經歷過雪壓冰欺的新竹。竹在其生長過程中,每當大雪來臨,很多竹杆經不住竹葉上雪的厚重壓力,而被迫彎下身來,但它們不會折斷;待冰消雪化之後,便又重新挺立起來,文與可畫的正是這樣一種竹子。

竹的前半部分表現了被雪壓彎的痕跡,彎而不斷呈弓形;後一個弓形,則是冰消雪化之後,往上生長所呈現出來的;

兩個弓形構成一個S形,對竹堅韌不拔的特性作了生動的詮釋,“雪壓竹梢幾沾泥,日升舉頭欲天齊”,比那種挺拔向上的構圖來得更加深沉和含蓄。

畫法上他採用濃墨為面、淡墨為背的畫法,甚至連葉尖風翻轉折都一一畫出;畫節時用墨勾染而成,做到濃淡宜人、風骨傲然。

與同代畫家盛行色彩豔麗、構圖飽滿的工筆畫,形成鮮明的對比,實而不繁、細而不膩、真而不俗、形神兼備,受到同道紛紛效仿,其畫竹技法也因此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來。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宋 佚名《梅竹聚禽圖》

文同,字與可,1018年出生於四川梓潼,曾任秘閣校理,做過湖州太守。宋代畫竹名家除文同的《墨竹圖》外,還有佚名的《梅竹聚禽圖軸》、《霜篠寒雛圖》、《白頭叢竹圖》、《梅竹雙雀圖》,趙昌的《竹蟲圖軸》,吳炳的《竹雀圖》,夏圭的《梧竹緩堂圖》,都是那時的精品!後蜀黃筌《雪竹文禽圖》、黃居寀的《竹石錦鳩圖》、南唐徐熙的《雪竹圖》、李坡的《風竹圖》各有千秋、獨具風韻。但徐熙的《雪竹圖》我認為在眾多畫竹作品中另有一番新意,他將畫筆直接探入竹子傲霜鬥雪的實景之中,將竹虛懷若谷、高風亮節的自然品性展現在讀者面前。

元代畫家柯九思在《題文與可畫竹》中讚道:“湖州放筆奪造化,此事世人那得知。跫然何處見生氣?彷彿空庭月落時。”

柯九思是元代著名畫家,喜愛畫竹,所以他將文同的竹視為至寶,一有空暇便取出臥榻欣賞,如入竹林深處而不知往返,深得文同筆意,這首題畫詩可見其對文同的推崇。

在元代畫家中,除了柯九思以外,同時代的張舜諮、張彥輔、邊魯、李衎、高克恭、趙孟頫、吳鎮,都是一等一的畫竹高手。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元 柯九思 《橫竿晴翠圖》

明代畫竹名家當推夏昶,其畫竹與眾不同,別人以行書入畫,他則以楷書入畫。所畫之竹循規蹈矩又極具法度,煙姿雨色,氣韻生動。

徐沁在《明畫錄》中記載夏昶“寫竹時稱第一,名馳絕域,爭以兼金購求,故有‘夏昶一竿竹,西涼十錠金’之謠”。”

可見夏昶的墨竹在當時的確倍受追捧。他的代表作有《湘江過雨圖》、《淇園霽雪》、《蘭竹冊》、《竹石圖》、《清風高節》、《松柏竹石》、《孤峰晴翠》、《夏玉秋聲圖》、《墨竹圖》等。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明 夏昶《竹石圖》

我現在以他的《竹石圖》為例,淺析其畫竹的技法、技巧。此圖為182X68釐米立軸,與其他作品在風格上有明顯的不同。

構圖上以兩竿直立的翠竹,與一塊山石構成下重上輕的畫面;竹子從枝幹到葉片都不著墨和色,僅用白描手法勾出,與石塊的墨色形成鮮明的對比;石塊則是以濃淡墨勾出石的外形,然後用“小斧闢皴”皴擦出石的結構及陰陽關係。

用筆嚴謹,一絲不苟,用墨濃淡相間,層層疊加;石上三三兩兩地點出苔點,以增加石的厚重和滄桑感,藉以襯托竹的亭亭玉立與飄逸之風。

他在此幅作品中,不再用濃淡寫竹葉、竹枝,僅以雙勾手法按風的走向完成,更為有效地表現了玉竹臨風的意境;

石塊的後面穿出兩小竹枝,生動地增強了畫面的趣味,為作品帶來一股生命的氣息。

整幅作品採取從下直上頂端的直立構圖,一塊巨石穩住畫面重心,有一種直插雲霄的感覺;迎風飄動的竹葉似乎發出嗖嗖的響聲,與現實的殘酷在做命運的抗爭,彰顯了竹的堅韌不拔、內通外直、壯志凌雲的品性,可以說是夏昶畫竹精品中的精品!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明 王紱《墨竹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在明代畫家中除了夏昶以外,還有唐伯虎、杜堇、金浞、仇英、徐渭、孫克弘、王紱,都是這一時期的畫竹高手。清代畫竹畫家就更多了,如冷枚、羅聘、八大山人、石濤、惲壽平、蔣廷錫、華喦、原濟、高鳳翰、汪士慎、李鱓、金農、鄭板橋,真是高手如雲。在風格上有工筆的、寫意的、沒骨的、兼工帶寫的,可謂各具風采!

清代的“揚州八怪”,為文人畫竹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出現了金農、汪士慎、鄭板橋這樣的大家。

特別是鄭板橋的墨竹與眾不同,不但表現了客觀物件的自然屬性,而且將作者的思想、人格及對社會的認知態度蘊藏其中。他不但留下了大量畫竹的繪畫作品,還留下了《題畫竹六十九則》。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竹石圖》

這幅《竹石圖》是鄭板橋的代表作,畫面上一塊巨石瘦骨嶙峋,兩大一小三竿竹從畫面底部挺拔而上;

大的相交,一竿出畫,另一竿直接迎風而立,小的一竿靠向石前,有聚有散、避讓有序。

在用筆用墨上,他筆蘸淡墨以行書筆法,採用“發竿式”連續寫出三竿,畫出小枝;以“枝上生葉法”,採用“破個字、分字、介字法”畫出葉片,前濃後淡,相映成趣。

瘦石高度幾乎與竹比肩,疏疏朗朗幾筆淡墨,中鋒、側鋒並用,勾、皴、點、染一揮而就,與竹相依相偎、遙相呼應。

畫的右邊題詩一首:“秋風昨夜窗前到,竹葉相敲石有聲。及至曉來濃露溼,又疑昨夜未秋清。寫為周翁年學兄,板橋鄭燮。”

可謂畫與詩會詩與畫合,相得益彰,在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鄭板橋絕妙的構思和嫻熟的技巧。

鄭板橋的這幅《竹石圖》,與前面我所提到夏昶的《竹石圖》雖然各有千秋,但從文人畫的角度上看,鄭板橋在思想和技法上要比夏昶高出許多,作品中鄭板橋不像夏昶傳承文同“成竹在胸”一脈。夏昶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來自爾成局,其形、神、意均在其中,可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反其道而用之,開創了鄭板橋墨竹畫法的神話!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五代 徐熙 《雪竹圖》上海博物館藏

鄭板橋為何能成為一代畫竹大家,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來源於對竹的崇拜和信仰

中國是愛竹的國家,也是當今世界研究、培育和開發利用最早的國家。

竹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中產生著巨大作用,它與中國文學藝術、園林建築形成密切的關係,與我國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歷史源遠流長;

清楚地說明竹在我國勞動生產及文化藝術活動中,以其形態特徵轉變為做人的精神風貌、道德品性,早已成為一種高尚的竹文化現象,代代相傳。

明代《天工開物》中,詳細地記載了竹紙、竹筆的製造工藝。從竹簡開始到竹紙出現,從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時代的拋石機,都可以看出竹子被我國先民運用的古老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大興土木建“上林苑”,《拾遺記》中記載:“始皇起虛明臺,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這個記載便可以說明那時竹就被皇家尊為居室庭院所必須栽種之物。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清代竹子浮雕“竹林七賢”筆筒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宗教的影響,崇尚玄談、寄情山水,把種竹、賞竹之風推演成一種生活時尚,有別於皇家宮苑的“田園竹趣”蔚然成風。

“竹柏蔭於層石,繡薄叢於泉側。”、“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便是《水經注》及《洛陽伽藍記》中的記載。

明清時期對竹的推崇可說是無以復加,王象晉的《群芳譜》、屠隆的《山齋清閒供箋》、李漁的《閒趣偶寄·居室部》、文震亭的《長物志》都對竹進行了研究,成為竹子種植、栽培、審美的理論書籍,一時間廣為傳播和推廣。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朱可心 竹段紫砂壺

考古資料證明,竹的利用是中國文明的標誌之一,古代交通執行工具和設施的起源發展,均與竹子有著密切的關係。

竹車、竹筏、竹橋、竹房、竹柵欄,在世界交通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古代先民就以竹製造竹器,仰韶文化出土陶器的底部就留有竹編的痕跡;良緒文化遺址中發掘出大量的竹器、印紋陶器。

唐宋明清竹器更是人們生活中“養生送死”的必須品,餐具有簞、籩、簋、碗、著,容器有筐、籃、笥、箱、櫃;傢俱有床、榻、幾、椅、櫥,用具有杖、尺、帚、簾、扇;葬具有竹棺、竹蓆、竹葬品,可謂一應俱全。

同時竹對我國的宗教文化也產生很大的影響,遠古先民將竹奉為圖騰,視其為圖騰崇拜物,將竹的形象刻在陶器上,作為祭祀的用具;道教和佛教將竹清韻、空虛的屬性視為信仰的教義而奉行,並將其大力推崇廣為傳播。

我國的民俗文化也將竹的風貌精神與信仰習俗、文化遊樂聯絡起來,使其在祭祀、婚喪、交際、節日、朝規等群集文化中,構成竹文化元素加以傳承和發揚。竹文化在人的精神、審美及倫理道德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明清時期這種思想和傳統習俗更為盛行,這種對竹的崇拜和推崇,無疑對鄭板橋種竹、畫竹的生活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筍型水盂 陳鳴遠

二、來源於對竹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史中,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始見於南宋林景熙的《霽山集·五雲梅舍記》。

在此之前,唐代詩人元結《丐論》中曾以山水、松竹、琴酒為“三友”;宋代蘇東坡《題文與可畫竹》一詩中,將松、竹、石稱為“三友”。

古代帝王和貴族將自己與竹的品性聯絡在一起,名曰“君子”;後來君子泛指德才兼備之人,把梅、蘭、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所謂君子是對人的美譽,比喻人格高尚、學識淵博、舉止文雅;文人畫家則寄寓情感,把梅、蘭、竹、菊比喻君子,予以人格化:

梅花衝寒鬥雪,有冰肌玉骨,先眾花而報春;蘭生群山深谷,不慕虛榮,長葉臨風瀟灑,風姿翩翩,幽香襲人;菊花不與群芳爭豔,深秋獨立於寒風之中,獨傲霜枝;而竹子以其虛而挺直、不畏嚴寒、高風亮節的特性,作為中華民族虛懷若谷崇高氣節的象徵。“未出土時先有節,縱凌雲處亦虛心”的詩句,便是對竹子品格最好的概括,鄭板橋便是這種“君子比德”的傳承者。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元 李衎《竹石圖軸》

基於竹與梅、蘭、菊同時賦予的君子品性,及竹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特殊的審美價值,鄭板橋和歷代畫家都喜將竹作為自己的繪畫題材,長時間的研究描畫,使畫竹藝術在傳統繪畫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為思想理論和技法創新,作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

古往今來,青青翠竹臨風起舞、傲霜鬥雪,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他們面對竹子有感而發,託物寄情,以物言志,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繪畫作品。

鄭板橋一生愛竹、種竹、詠竹、畫竹,他一生題畫詩已以百計:“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便是鄭板橋題畫詩中的精妙詩句。

《墨竹圖》、《竹石圖》、《歲寒三友》、《墨竹圖軸》、《蘭竹圖》、《雪竹圖軸》,都是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所創作的畫竹精品。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三友圖》

三、來源於畫家的身世和經歷

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1693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興化,祖籍蘇州,以“詩、書、畫”三絕享譽於世。他的一生經歷讀書、教書、中舉、為官、賣畫五個階段,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和詩人。

鄭板橋青年時立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19歲考中秀才,到了乾隆年間方得中進士,此時已43歲,一時沒有適當的位職,在家等了6年,才被安置到山東範縣和濰縣做個縣令。由於秉性耿直,不善於溜鬚拍馬,不結交鄉紳權貴,得罪了不少人;頂頭上司對他的為官之道十分不滿,一心想拔掉眼中的這顆釘子。

終於機會來了,這一年濰縣受災,百姓流離失所到處逃荒。鄭板橋作為一方的父母官,心中焦急,想開官倉賑濟災民,但開官倉要報上頭批准才行。眼見餓殍遍地,黎民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鄭板橋顧不了自己的安危,私下強開官倉救人,被上方一本奏摺參到京城,12年的七品烏紗就被摘掉了。此時的他已61歲了,官沒了又沒祖產和銀兩,只得賣畫為生;

他在一幅《畫竹圖》中寫道:“烏紗擲去不為官,華髮蕭蕭兩袖寒。寫取數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這首詩可以說是他這段時間的人生寫照,讀起來雖然使人心中悲涼,但卻從內心佩服鄭板橋做人的高尚人格和情操!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竹石圖》

回到揚州的鄭板橋生活過得十分清苦,但是他仍然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對於有錢人他從不賣畫:“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歇,便要罵人……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自笑而聽之。”

這段文字記載了有錢人有錢他看不上,不把畫賣給對方;沒有錢的,只要是朋友便給對方字畫,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自己也不去做過多的解釋。對於鄭板橋的這一做法,我想只要瞭解他的人都會明白,鄭板橋筆下的竹是“君子”的象徵,特別是他的“清瘦竹”更是描繪心中的自己。

對那些索畫之人,他寫詩罵道:“有錢難買竹一根,財多不得綠花盆。缺枝少葉沒多筍,德少休要充斯文。”

如果將畫賣給了官商士紳,便如同賣了自己。他雖然清苦,單獨佇立、離群蕭索,但孤獨之中仍然清醒、堅定、瀟灑、雅逸,的確不失君子之風!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竹石圖》

乾隆三十年春,鄭板橋畫了一幅竹,而這幅竹子與以往的竹都不一樣。畫的右側貼著紙邊畫了一塊勁俏的岩石,崖下三枝孱弱的竹竿,飄動著出七八叢竹葉迎風而立,艱難地生長在窮山惡水的崖邊。

看著畫面上的幾竿清瘦的竹影,讓人不免有一種驚心動魄之感;矗立良久你會發現,這幾竿瘦竹在風中不但沒有被折斷的可能,反而是風越急,竹越顯示出勁挺傲骨,迎風而長嘯。

畫的左上角題詩為:“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同年冬天,鄭板橋病逝於故鄉興化,走完了恬淡、清苦、孤獨的一生;這幅《竹石圖》便成為他為人一世清清白白、高風亮節的精神寫照!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竹石圖》

四、來源於自身的感悟和探索

鄭板橋為官前後都在揚州,以賣畫為生。一生醉心於書畫,善寫詩、填詞、著文、刻印、作書,擅畫花卉木石,尤以蘭竹見長。

他深知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書法是繪畫的基礎,所以他將正、草、隸、篆自創“六分半書”,這種書體與他的畫藝相映成趣,格外古樸高雅;他的印章刀法古樸,取法秦漢,衝切之間,腕力雄勁,自成風貌,鈐於畫上尤顯精神;

所以他的作品詩、書、畫、印熔為一爐,極具特色,一經面市倍受時人推崇,被視為竹中神品!

1753年,因“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遭遇罷官的他仍回揚州賣畫。雖恣情山水,與騷人、野納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竹於酒廊、僧壁,作詩填詞於粉牆、樓榭,終不放棄對畫竹的喜愛和探索。

他由愛竹、畫竹發展為種竹,完全是出於方便對竹的觀察,便於將竹在自然界中的風、晴、雨、露及冰欺雪壓中的姿態變化熟記於心。他在《題雨後新筍圖屏風》中寫道:

“餘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筍初放,綠蔭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鼕鼕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可。”

由此可見鄭板橋在畫竹上所下的功夫,非常人可比。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墨竹圖》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亢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這首題畫詩便是他忘情於畫竹,嘔心瀝血的一幅素描俏像:

詩以白描的手法,刻畫了畫家自己對畫竹喜愛四十年的探索,並且是白日揮汗如雨、夜裡苦苦思索;將竹的自然形態刪去,留下心中之竹的清瘦;直至畫到無法為法的程度;一幅墨竹、四句小詩概括了鄭板橋畫竹的心路歷程,詩與畫中蘊藏的崇高境界的確讓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

他筆下的竹,多而不亂、少而不疏,疏密相間、濃淡相宜,脫盡陋俗、精彩絕倫!他將畫竹的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本質、現實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辯證地統一在一起,創造了來源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藝術境界,開創了只屬於鄭板橋自己的墨竹世界!

歷代無數畫家喜歡畫竹,為何獨數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晴竹圖》

我國古代先民的抽象思維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其思維方式,往往發端於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與物。也就是說具象性思維成為古之哲人最重要的思維方式,竹文化的形成便是這種思維方式下的產物。人們以竹的屬性象徵道德觀念、倫理觀念、價值觀念、人格魅力,從而將竹人格化。

鄭板橋和歷代畫家畫竹便是這種思維方式在繪畫藝術上的具體表現,它仍將作為獨特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代代相傳並源遠流長!

推薦文章

  • 滬語悅讀:梧桐,上海人個鄉愁

    丁迪蒙所撰寫的,與滬語相關的著作主要有:《學說上海話》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聽聽說說上海話》少年兒童出版社《實用滬語》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話繞口令》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方言詞語使用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話讀成語故事》少年兒童出版社《囡囡學...

  • 首次釋出!210個航空城市排行

    首次釋出!210個航空城市排行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2015年以來,中國民航大學“航空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全面梳理過去50年裡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國內外、行業內外同行的實踐成果,根據民航局、國家統計局、交通運輸部和地方政府建國以來的公開資料,採用機器學習等大資料...

  • 秦朝的軍隊為什麼那麼厲害

    秦朝的軍隊為什麼那麼厲害其實從秦始皇建立秦朝開始算起,一直到秦二世被推翻為止,秦國一共經歷了22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