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

由 國際科學編輯 發表于 藝術2022-02-24
簡介Jasmine Wallace:學術交流可能會變得沒有具體的形狀和形式,並且在協作和可發現性之間完全模糊了界限

學術交流是什麼意思

現在是思考未來的好時機,但不知何故,年初似乎是一個特別合適的時機。隨著學術交流實踐,情緒和商業模式的變化,這可能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最好時機。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暫時,讓我們把商業模式放在一邊,先考慮研究和發現的形式和流程。文章(出版前或出版後),書籍,期刊等 – 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產品嗎?

未來學術交流可能採取什麼形式?

Joe Esposito:“the article”是什麼意思?如果是指關於特定研究主題的報告,那麼它將與我們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因為(除了巫術)我們將始終進行研究並且需要發表結果。未來的文章將與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看到的不同,它將被整合到一系列廣泛的服務中,從發現到分析,因為出版行為將等同於連線網路;主要觀眾將是機器。

Lisa Janicke Hinchliffe:學術交流的形式將隨著技術的革新而改變!真正的問題是哪種學術交流的形式將被合法化並佔據主導位置。期刊文章似乎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持久力。即便我可以想象一個擺脫了文章作為首要地位的世界,但調查顯示,在招聘/任期/晉升/獎勵制度中,如果沒有極大的中斷和重新配置的情況下,文章將繼續保持至高無上的地位。

Tim Vines:交流是一個雙向問題:傳送和接收。當傳送者以接收者期望的格式傳送資訊時,資訊傳遞最有效。因此,您可以根據需要更改文章,但除非新形式達到讀者期望,否則你將會陷入困境。改變很困難,因為必須保持與當前形式一樣有效的方式接收資訊,但仍以某種方式改善讀者體驗。

儘管有許多爭論,但在未來幾十年內Abstract-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仍會是主流。大多數進步將在文章本身的註釋中產生。現在的文章已經包含引用文章的實時連結,未來的註釋可以對特定地方的提升支援級別,或者標記本篇引用文獻的引用次數。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

Rick Anderson:我認為沒有任何理由相信“the article”本身會消失。話雖這麼說,“文章”的界限在過去十年肯定會變得更加模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變得更模糊。預印本,部落格文章,資料集等都將繼續成為獎學金評選的重要產品。

Charlie Rapple:這是我最近一直關注的一個問題。 Kudos正與一系列合作伙伴進行一項研究,探討研究人員傳達工作的不同方式,提高專案參與度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見性和應用性。我們的調查已開始,已經收到超過2,500個回覆(表明研究人員願意對此主題發表評論)。我們將分別與大學管理人員和資助者進行電話訪談。

無論發生什麼,都會反映出三件事:有效的工作,研究人員喜歡做的工作,以及他們被告知做的工作,或者他們認為會得到晉升或補助的最佳機會。對於可能變得更加普遍的形式,我見過的幾位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工作參與最多的是透過幻燈片。

同時,英國的 KEF consultation(更好地推動和評估“知識交流”的框架)包括“與非學術合作伙伴的共同作者”作為提議的指標。“knowledge mobilization” 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再加上更細緻更復雜的針對研究人員的評估方法,可能會透過專案報告和相關材料(如影片和圖表)產生更多的溝通。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

Lettie Conrad:這個話題總能讓我思考正式和非正式的學術交流模式。非正式模式正在增加並引發一些有趣的新方向,這些方向可能會重新定義正統出版。例如,Web annotation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協作,同行評審模式。實時和錄製的影片也是發揮更大的作用 - 雖然這些格式尚未被完全接受為正式的出版物,但它們很容易成為未來學術交流的一部分。

我認為劍橋大學出版社新的

“元素”計劃(“Elements” program fr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是一個傳統期刊和圖書出版的不錯替代選擇。

Alison Mudditt:我將重點介紹人文科學中的一些令人興奮的趨勢,新的數字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重新思考研究、出版和教學。

與自然科學一樣,人文學科正在探討傳統同行評審的新形式以及如何創作……MIT Press正在透過他們的Works in Progress試驗預印本和開放評論方式。通過出版社的初步審查後,工作將在 PubPub網站發表,以便進行公開討論。 Data Feminism等專案取得的大量反饋和評論證明了這種新方法的潛力。

Jasmine Wallace:學術交流可能會變得沒有具體的形狀和形式,並且在協作和可發現性之間完全模糊了界限。因此,學者間分享和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的過程可能會發生變化。學術交流將不再是先研究後出版最後存檔。

相反,它將是學術研究的全過程: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他們的研究,並且實時地將他們的發現共享併發布給整個學術社群。學術界將能積極進行反饋;就像學者們在同一個實驗室或機構中一樣。此外,不僅需要更快地獲取資訊,而且還需要更容易獲取真實和合理的全部內容。

如果時間是無限的,也許我們的機會和創新也可以!

未來的學術交流的方式

參考文獻: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9/01/24/ask-chefs-future-form-scholarly-communication/

版權宣告

本文由ScienceOpen蘇州辦公室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本文至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聯絡haibao。xue@scienceopen。co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