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運動2022-06-27
簡介作為一個設計背景出身、且在八年來保有自己自出版計劃的創作者,在我發表新書《紐約字》之際,也不得不開始思考,現如今傳統設計領域一些看似反其道而行之的創作行為究竟代表了什麼,以及其存在的意義

騰身的騰算是動詞嗎

設計作為一個學科,具有十分廣泛的包容性,同時,近年來針對市場的需求,其分支也越來越多。很多分支被獨立出來,如UI、UX、互動等,許多特殊的技能和工具也開始賦予這些領域的設計師重新定義“設計”的途徑。而在這個大背景下,“傳統”的設計——如字型排印、書籍、海報等,似乎開始與“電子設計”割裂開來。作為一個設計背景出身、且在八年來保有自己自出版計劃的創作者,在我發表新書《紐約字》之際,也不得不開始思考,現如今傳統設計領域一些看似反其道而行之的創作行為究竟代表了什麼,以及其存在的意義。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部分自出版書籍作品

我從2014年開始接觸書籍設計,於2021年末發表的《紐約字》已是第20本作品,其中大部分的自出版刊物都發表在“G AXIS PRESS”這一名下。近年,G AXIS PRESS也與一些藝術書店和藝術書展合作,使得一些作品能在全球各地被展出、與讀者接觸。從一開始純粹的自我表達,到現在所認為的,書籍作為一個實體媒介可以作為與讀者溝通的橋樑,我面對紙質書的切入點也在不斷改變。

《紐約字(Typography in NYC)》創作於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收集的內容則跨越了從2016年至2021年底的多年時間。受啟發於《隱字上海》,我著眼於紐約城市中的五花八門的文字,以及它們所傳承的、高於字面意義的符號性質,整理、設計了一份目錄,以此記錄這些文字如何將紐約這座城市與居住於此的人們聯絡在一起,並且承載、記錄了人們的回憶。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紐約字

現在,我們習慣於電子螢幕的便捷性,這給傳統紙媒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成本高昂、製作工序繁瑣而緩慢的傳統媒體,我們究竟為何仍在堅持做書?

那是因為,相比於閱讀紙質書籍的體驗和感動,電子螢幕無法給人以同樣的感受。

就如書籍《紐約字》,如果僅僅是將圖片以電子檔案釋出在社交媒體,其傳播的速度也許會變得更為快捷、也許它也會被更多觀眾所看到。然而,當它作為一個承載了重量,從自己的“出生地”到達不同的國家、並將其地域特色也一併融匯其中的旅行者,它所行進的距離,和整個創作過充中一同前進的距離都有意義。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亡靈們的記憶

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籍,我們不僅僅是從書頁中汲取印刷的知識。紙張的觸感、書籍的重量、每翻閱一頁所消耗的時間、甚至當閱讀完畢後書籍被放置在書架一角,都成為我們的記憶。有一些體驗只能在與實體的互動中取得,而這些體驗在我們竭力追求高效的今天,顯得難能可貴。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昔日熟悉而熱愛的事物變得陌生

這些年,透過與一些藝術書店的合作(包括國內知名的香蕉魚書店和萬花筒書店),我的作品有機會在全球各地的藝術書展進行展出。而這些機會帶來的,讀者與書籍互動的瞬間——當他們拾起一本書、開始閱讀、並著迷於手中這本某位藝術家為表達一些東西所作的宣言,決定購買、擁有一本書籍——沒有什麼能比這個過程更能體現書籍作為一種媒介的魅力。

書籍,與人們的交流,始於一處,卻能到達無限多處。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自出版作品在萬花筒書店(瀋陽)所佔據的小小一角

史菁菁:探究數字、精神與物質的邊界——關於書籍與自出版

理想之形狀

誠然,即便我們有著美好的追求,自出版,以及整個紙媒所面對的挑戰並未消失。在幾年前一篇談關於自出版的文章中我也提及過這點。“有些人可能將做書、傳遞這種文化看得很重,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捨得去以一己之力維護、助長這種文化的傳播。但是許許多多的創作者也只是普通人,光靠熱愛無法生存,不得已的放棄有時也只是無奈之舉。一兩個人的努力可能難以維繫整個行業,不可抗力亦存在。雖然作為每個個體能做到的很少,但既然已經盡力,那便無可厚非。”

作為一個熱愛自出版、藝術家書籍的人,我也只能盡我所能將最真誠的想法透過這個媒介表現出來、並且將讀者們看到這個想法的成本儘可能地降到最低。至少在做書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表達、自我滿足,已經是創作者的特權。

如此不易,且行且珍惜。

文/金仁甫

編輯/範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