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由 漲知識大科普 發表于 藝術2022-01-22
簡介懷念委拉斯開茲《懷念委拉斯開茲》米萊斯《懷念委拉斯開茲》,1868年,103x82cm,布油彩,London,RoyalAcademyofArts,倫敦皇家美術學院,JohnEverettMillais,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1829-1

國畫拍成電視劇了嗎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十九世紀英國畫家,是拉斐爾前派的三個創始人中年齡最小、才華最高的一位(其它兩位是亨特和布朗)。其油畫《基督在自己父母家中》(1850)中體現了該派精神,但也引起很大爭議。以畫風細膩著稱。19世紀50年代其藝術進入成熟階段,作有《釋放令》(1853)、《盲女》(1856)等優秀作品。並作有風景畫和人物畫。1896年出任皇家藝術科學院院長。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人物生平

英國拉斐爾前派畫家,生於南安普頓,父為當地有名望的人物, 酷愛繪畫。密萊8歲全家遷居倫敦。9歲被送入薩斯領導的繪畫學校,11歲入皇家美術學院,19歲獲得學院金質獎章而留學義大利,二十多歲時曾一度受挫,很快就振作起來,走上一帆風順的人生坦途。因善於人際關係。1885年獲得男爵稱號。1896年被任命為皇家美術學院院長,但不幸的是幾個月後便因患喉疾離開了人間。享年67歲。米萊斯藝高德馨,在美滿的婚姻生活裡,得到了八個孩子。但長期籠罩在他人生中的那片揮之不去的陰影(因其妻埃菲與前夫的離婚,人們諸多非議,直到他臨死前,維多利亞女王才正式承認了埃菲的身份),在他死後才得以消散。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米萊斯的作品題材涉獵廣泛,尤以描繪浪漫歷史場景和孩童為主題的作品居多,還為維多利亞王朝許多顯貴畫過肖像。

藝術特點

米萊斯是拉斐爾前派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他出生於南埃普頓,幼年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10歲時,他的繪畫就獲得了藝術協會頒發的銀質獎章。據說當時他的個子還沒有講臺高,只能站在凳子上領獎。兩年後,他的天賦為馬丁·希伊勳爵發現,轉入皇家美術學院的附屬學校(希伊後來是皇家美術學院院長),以後又轉入皇家美術學院,以後又多次獲獎,並在18歲那年獲得金質獎章,是學院公認的高材生。

1848年,他和亨特、羅賽蒂共同組織“拉斐爾前派協會”,在1850年展出了他的《基督在雙親家裡》。由於這幅畫一反學院派的格調,將聖母和聖約瑟畫成一對勞動夫婦,童年的基督和施洗約翰成為木匠的兒子和徒工,將宗教畫變成了現實生活的風俗畫,將聖母刻劃成貧苦人家的勞動婦女,消瘦而又蒼白,從而遭到社會輿論的非難,連狄更斯這位偉大的作家也以為是“褻瀆神聖”。但是密萊對英國傳統的挑戰雖為社會所不容,可是他的精湛的藝術技巧是無可挑剔的。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從1851年起,密萊的一些作品都蒙上一層感傷情調,儘管在別的拉斐爾前派畫家的作品中也是如此,但他的畫上的感傷味更濃郁些。他於1853年創作的《鴿子飛回方舟》是一個聖經題材,流露著一種人與動物生死與共的命運的情誼,畫上的細節過分地受到重視,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要含有象徵意義。這一幅《盲女》的表現手法也存在這種明顯的感傷格調。

1853 年,皇家美術學院正式授予他副院士的頭銜,在當時,他可能是最年輕的一位副院士。以後,密萊依舊以注視現實生活為他的創作主題,儘管他借用宗教外衣,以聖經或文學作品為題材,實質上都是描繪現實的人間,以至於人間的不幸和苦難。不過,在他的作品中,往往透出一種濃厚的傷感情緒,這也許與畫家對不幸的人們的同情和對現實感到無望有關。這種傷感在其最著名的作品《盲女》和這幅名畫《奧菲麗婭》中,都有明顯的表現。

約翰·米萊斯畫冊《愛情的終極》創作靈感來自喬治·梅芮迪斯(1828―1909)的一首詩,詩中敘述了一個青年和他熱戀的法國公主一起出逃。當他們逃到山頂時,青年人發現戀人已在途中死亡。米萊斯將一對熱戀的情人描繪在美麗但卻險惡的山崖上,被戀人抱起的死去少女的柔美更襯托出對他們的悲劇性命運的無限感傷。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密萊一生的作品大多是描繪社會下層人民生活的,他與拉斐爾前派多數畫家們所遵循的寓道德說教於繪畫形象中的意圖也不盡一致。密萊最能直接描繪現實。這一幅畫實際上就是英國農村現實一角的風俗畫,對於揭示當代英國農村的生活,它具有赤誠的直率性。

密萊的藝術秉性和但丁·加百利·羅塞蒂相比,缺少後者那種豐富的想象力;再與威廉·霍爾曼·亨特的作品對照,又沒有亨特那種道德說教的狂熱性。密萊是一位寫實能力很強的畫家,他只是儘可能把生活的真實,引向一種憂鬱的詩一般的境界。密萊和拉斐爾前派的關係維繫得並不長久,與羅賽蒂等人也不很投機。在以後的一些畫中,密萊較少用象徵手法了,並且略微透露出對人性解放的要求,這可能與當代觀念在他頭腦中的一種曲折反映有關。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代表作品

盲女

畫面上是一片鄉村現實生活的景色,前景上是兩個可愛的窮姑娘,遠處是美麗的鄉村景色,一個在給另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盲女》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畫上描繪的是兩個相依為命的小女孩,其現藏英國伯明翰市博物館與美術陳列館。

畫上是一幕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景物比較開闊,色彩舒人心脾。在前景上畫了兩個相依為命的窮女孩。其中一個是盲女,另一個更小的女孩緊緊依偎在盲女懷裡,一邊抬頭在觀看天上的彩虹,一邊在給盲女講解她所無法領受到的大自然的美麗。

雲際綵帶當空,原野一片金黃,空氣是潤溼的,在遠景的小道上有幾頭走動著的牛羊,近處有飛鳥起落。盲女只能傾聽小夥伴的講解,她連停歇在她的披肩上的蝴蝶也無從感受。盲女懷著殷切的心情,在諦聽小夥伴的描述,而心靈已沉浸在豐富的想象之中。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鮮的空氣,聽到了原野裡生靈的聲音。

兩個窮苦的孩子穿上笨重的鞋子,勾破了的粗布裙子反映著她們的處境,衣裙上的補釘是這兩個孩子命運的痕跡。這是一些十分重要的細節。盲女顯然是個流浪兒,在她的膝間放著一隻小手風琴。她的心聲只能透過琴聲來向人傳達,平時她離不開這隻小手風琴,因為它可以幫助她訴說自已多舛的生活與哀愁。

題材來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的《奧菲莉亞》是最受歡迎的代表作之一,米萊斯用細膩精緻的筆調刻畫了感人的場面,充滿淒涼哀婉的情調。

羅斯金以權威的口氣把這幅《盲女》評為最光明燦爛的視覺精品:這是一片美麗、廣闊而起伏的公共牧場一角,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正坐在路邊上進行片刻休息,這個天真純樸的乞食姑娘看樣子有19或20歲。這不是一個理想化了的高貴女郎,也不是一個墮落的風塵女子,她的相貌極其普通但很健康。她並不是因為勞累才坐下來休息,而是因為剛才的一陣風雨所迫。此刻,太陽重新露出雲端,陣雨清除了沉悶,青草的清香令人爽然,遠處依然在下著雷雨,一彎明亮耀眼的雙重彩虹在飛離遠去的雷雲上顯現,柔嫩溼潤的青草在微風吹動下閃著燦爛的陽光,姑娘身邊的雜草好像拜占庭琺琅一樣光輝,姑娘仰起的臉上發出紅潤的光,她似乎透過溼潤的睫毛看到了光明。她是那樣的平靜,以至於一隻斑斕的彩蝶竟然落在她的頭巾上,和她一同在陽光下取暖。她的膝上安放著厚厚的書本,為她引路的小妹妹斜躺在她的懷裡,把看到的一切向她細細描述,讓她分享到了視覺裡的光明,從她閉著的眼睛裡似乎也感悟到世界的光明。

奧菲麗亞

在此畫上,構圖就是一條水平線,一般來說,水平線給人的感覺是平靜的,為了打破這種單調,作者在左角放了一叢垂直的水草,並且把左手處理成垂直的向上。形成了對比,這就是構圖中對比與統一的原則。有人說構圖的重心永遠在畫面的中心,這可能是中國畫的說法,在西洋油畫中構圖的原理是:對比與統一(或者叫多樣與統一)以及畫面的均衡。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奧菲麗婭》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丹麥王的弟弟克勞狄斯為謀取王位與王后通姦,用毒藥毒死國王,國王的陰魂向兒子哈姆雷特訴說自己被害真相。幫助謀害國王的御前大臣有一子一女,女兒奧菲麗婭很受哈姆雷特喜愛,卻受到御前大臣萬般阻攔,並繼續作惡,後被哈姆雷特發現刺死,女兒聞訊後病了,整天唱著古怪的歌到處遊蕩,爾後不幸落水淹死。米萊斯選擇了奧菲麗婭編的花圈,剛要掛上樹枝而躍落水中的情節。莎士比亞的原文是這樣描寫的:“她的衣服四散展開,使她暫時像人魚一樣漂浮在水上,她嘴裡還斷斷續續地唱著古老的歌謠,好像一點不感覺到處境險惡,又好像她本來就是生長在水中一般。”米萊斯選擇了悲劇中唯一的一段平靜、超脫的情節。畫家在此表現了人間最美麗的景色。那些佈滿在水邊的小花,彷彿使人聞到她散發出芳香的氣息,溪水在靜靜地應著奧菲麗婭歌唱;她終於擺脫了這罪惡深重的塵世,漂向無憂的淨境。畫面上沒有悲劇氣氛,為了描繪自然環境,畫家多次實地寫生。為了畫出奧菲麗婭在水中的效果,他曾置一大玻璃池讓模特兒西達爾躺在水中。畫家以極工細精湛寫實技巧和神奇的畫境創造,震驚了當時的英國畫壇和觀眾。

瑪利安娜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瑪麗安娜此畫色彩濃郁,以暖調子為主,表現出室內沉悶的空間,形象逼真,動態自然,刻畫出一個過著清教徒生活的教會婦女的日常生活。背景是煩亂的彩色玻璃窗畫。這位婦女由於整天作著解悶的繡工活計。而顯得十分的疲倦,她正站起身來,舒展著清秀苗條的腰肢,這一動作更增加了孤寂日月的鬱悶感。

《瑪麗安娜》描繪的也是一個愛情悲劇。畫中的瑪麗安娜跟她心愛的人訂婚後,每天都在熱切期待著幸福的未來,但是她的嫁妝在海難中遺失了,所以她的夫家拒接了這門婚事。畫中滿地的落葉代表時間的變遷,帶給瑪麗安娜的只有衰老和疲憊。她美麗的身軀逐漸變得僵硬,美麗的臉龐逐漸失去光彩。畫中右下角的老鼠代表著死亡。她空洞的眼神看向窗外,這充滿生機的大千世界,與她卻已經毫無關係,被困在這段失敗訂婚中的她似乎已經看到了生命的盡頭。

蘋果花盛開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蘋果花盛開作者意在用這幅作品說明人生的短暫和青春與美貌的易逝。畫面右方的鐮刀暗示收穫,也暗指生命被流逝時光和必然的死亡威脅。明麗的春光,可愛的人物,黃衣女子無邪的神情,這一切所構成的令人愉快的氣氛被那把突兀的伸出的鐮刀破壞,但也因此加強了衝擊力。

懷念委拉斯開茲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懷念委拉斯開茲》米萊斯《懷念委拉斯開茲》,1868年,103x82cm,布油彩,London,RoyalAcademyofArts,倫敦皇家美術學院,JohnEverettMillais,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1829-1896年,英國,拉斐爾前派,*,繪畫,肖像,外型17世紀西班牙大畫家委拉斯開茲是位色彩大師,米萊斯對他十分崇拜,他在這裡仿委拉斯開茲的造型與色彩畫的女孩肖像,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米萊斯的《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是薄伽丘(Boccaccio)筆下的白富美,她愛上了家裡的學徒洛倫佐(Lorenzo),她的哥哥發現之後把洛倫佐引誘到樹林裡殺死。伊莎貝拉找到了男票的墳墓,挖出屍體,砍下頭,埋在了一株羅勒花壇裡。p。s。羅勒就是我們吃越南粉和鹽酥雞裡的九層塔,說完了大家以後吃飯也會更有文化,不過約會的時候這個故事就不要講了。 米萊在這幅畫種細緻描繪了洛倫佐在僱主的家宴上和伊莎貝拉分享一個血橙的畫面。前拉斐爾畫派的另一個特點是畫面中的細節都充滿隱喻。他們希望一副畫有它的意義,所以必須飽含資訊。 畫中伊莎貝拉的哥哥在左側,他坐姿輕浮,在欺負一隻無辜的狗子。同時手裡的鉗子正在夾乾果,有藝術史學家說這個姿勢其實暗示他正在自慰,桌上散佈的鹽粒代表他的精液。 血橙在水果中代表了忠貞的愛情,在畫中也代表被砍下的洛倫佐的頭。伊莎貝拉的身後有一盆羅勒,隱喻著這個故事未來悲劇的走向。伊莎貝拉坐的椅子下面雕刻著PRB(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代表前拉斐爾畫派。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亨特(Hunt)也描繪過伊莎貝拉,他的畫中伊莎貝拉將洛倫佐的頭顱已經種在了花盆中,在用自己的眼淚澆灌羅勒。花盆旁邊的骷髏預示了伊莎貝拉的死。

名畫鑑賞:這人的每一幅畫都能拍出一部電視劇,最後一幅太毀三觀

《樵夫的女兒》

最讓我心痛的還是這一幅:

米萊斯畫的《樵夫的女兒》,這個故事基於考文垂·帕特莫爾(Coventry Patmore )的詩。守林人的女兒Maud愛上了主人家的兒子,兒子經常會帶水果來看望她。在他們成年之後女兒懷上了主人兒子的孩子,但由於社會階層相差懸殊無法結婚,最終女兒淹死了她的孩子,自己也瘋了。畫中兒子用代表性欲的草莓引誘了女兒,紅色頭髮和衣服也代表了他強烈地慾望,而手中的樹枝代表了他的虐待傾向。

每次看到畫中小女孩的笑容,再想到她未來的命運,我都覺得心臟受到了暴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