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由 乙說 發表于 藝術2021-05-26
簡介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

壓尺怎麼讀

除了“文房四寶”,古人書房還衷情哪些文具?大多已淡出現代生活!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古語有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是出自《論語•衛靈公》:“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子貢問怎樣修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須先磨快工具。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工匠做工與思想品德的修養從表面上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實質上卻有相通的道理。《論語集解》引孔安國的註解說:“工以利器為助,人以賢友為助。”

常言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來就能得心應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為一個讀書人,其要必備的工具,不外乎“文房四寶”。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 (甘肅卓尼縣)、 端硯 (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文房四寶”不僅是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繪畫、書法、雕刻、裝飾等為一體的藝術品。筆、墨、紙、硯,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講究,所謂“名硯清水,古墨新發,慣用之筆,陳舊之紙”,合起來是整個一套,再寫出我們的文字,綜合成為我們獨特的傳統書法藝術。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文房四寶,又有“文房四士”的雅稱。陸游的《閒居無客所與度日筆硯紙墨而已戲作長句》有“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之謂。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筆、墨、紙、硯亦然。在使用之餘,文人雅士還給它們取了人性化的名字:

“筆”為中山人毛穎。據王羲之《筆經》記載,漢朝時天下諸侯郡國爭獻兔毛筆以書寫洛陽鴻都門上的匾額,結果只有趙國兔毛筆入選。中山屬趙,所以稱毛穎為中山人,穎是指毛筆呈錐狀的筆頭。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墨”為絳人陳玄。古時絳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絳縣,所產之墨較為有名,為朝廷貢品,而墨又以陳年、濃黑者為上品,故稱之為絳人陳玄。

“紙”為會稽褚知白。古時會稽在浙江紹興,出產貢紙。楮樹之皮是造紙的上等原料,而褚與楮音同形近,故有人從人的姓氏中取“褚”為紙的姓氏,稱之為會稽褚知白。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硯”為弘家陶泓。隋唐時期,天下陶硯盛行,而其中又以虢州,即漢時弘家郡(今河南靈寶)所產最負盛名,硯中間下凹以存墨汁,故稱之為弘家陶泓。

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除“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還有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們也是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員。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就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通常較為常見的有: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處可置筆。也有人物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枝尤妙。 筆架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南北朝時就已有筆架的記載,但傳世品還不曾發現。唐代筆架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但從文獻來看,此時的筆架已經成為文房的常設之物。宋代筆架傳世品和出土物較多,材質多樣,有銅、瓷、石等,其形多為山形。到了明代,筆架成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其材質更加多樣,不但有珊瑚、瑪瑙、水晶,還有瓷、玉、木等。清代筆架更勝明代,材質有玉、紫砂、水晶、銅、木、琺琅、象牙等,而以自然之物最為名貴。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寫字時為防墨沾汙手,墊於臂下的用具。我國古代的書寫格式,是自右向左,為了防止手臂沾墨,文人們發明了一種枕臂的工具,這種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擱臂,寫字時用它擱放手臂,所以有時也可稱為臂擱或腕枕。擱臂一般多是竹木、象牙質地,其中以竹製為多,一般用去節後的竹筒,將其分劈成三塊,然後在凸起的竹面上進行鐫刻,鐫刻的內容有文字也有圖案,通常是座右銘、詩畫以及贈言等等。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詩筒:“詩筒”亦作“詩筩”,日常吟詠唱和書於詩箋後,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製,取清雅之意。南人常以竹筒貯物,亦用竹筒盛裝書籍。唐代詩人常常用竹筒作為郵寄詩歌詩卷的外包裝,他們自己稱之為“詩筒”。 元稹 和 白居易 的詩文往還,如杭越唱和,多依賴詩筒傳遞。 白居易 《醉封詩筒寄微之》:“一生休慼與窮通,處處相隨事事同。未死又憐滄海郡,無兒俱作白頭翁。展眉只仰三杯後,代面唯憑五字中。為向兩州 郵吏 道,莫辭來去 遞詩筒 。”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筆筒: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一般呈圓筒狀,材質多樣,可見竹、木、 瓷 、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之物。在古代,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明代文人 朱彝尊 曾作《筆筒銘》,雲:“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筆洗: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緻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 、玉、瑪瑙、琺琅 、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屬於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墨床: 又稱墨架、墨臺,中國傳統文房用具之一。是中國專門用來承擱墨錠的小案架。墨磨後溼潤,亂放容易玷汙他物,故制墨床以擱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會太大,寬不過二指,長不過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託形、書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簡練,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墨床為在研墨時稍事停歇,磨墨處溼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物。多為木、玉、瓷所制,形狀或為床式,或為几案式。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墨匣: 墨匣用於存放墨錠,同時起裝飾和保護作用。古代墨匣中,也多有製成漆匣的,以遠溼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細鑲嵌。古代墨匣多以紫檀、烏木、豆瓣楠木為材料,並鎬有玉帶、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圖言語,一般都很精美。據說,清代道光年間,阮文達回到京城,“以旗匾銀製墨盒,其制正圓,為天蓋地式,旁有二柱系環內”,可說是出類拔萃。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鎮紙:又稱書鎮,作壓紙或壓書之用,以保持紙、書面的平整。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紙的起源是由於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紙。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水注:也稱“水滴”、“硯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時用來裝水、滴水的文具,注水於硯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 西京雜記 》載:“晉靈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潤如新,王取以為書滴。”宋、元時期水注較為盛行,以浙江龍泉窯和景德鎮青白釉製品為豐富,器形有方、圓、立瓜、臥瓜、雙桃、蓮房、蒂葉、茄壺、牧童、羅漢騎獸、雙鴛臥牛飛蟾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狀。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硯匣:又稱硯盒,安置硯臺之用。以紫擅、烏木、豆瓣摘及漆制者為佳。古人云:“硯無床,不稱王。”其意是說一方佳硯必須配製好匣,硯放於文房書齋,久遠流傳,硯匣具有美的觀賞價值和堅固的實用性,起到硯的保護映襯作用,使匣“與硯同壽”。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印章:亦稱圖章,用作印於檔案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 文具 ,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不沾顏料、印上平面後會呈現凹凸的稱為鋼印,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蠟印。製作材質有金屬、木頭、石頭、玉石等。用於鈐在書法,繪畫作品上,有名號章、閒章等,多以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製成,也有銅、玉、象牙章等。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印盒:亦稱印奩,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多扁圓形,體積較小,有 銅 、 瓷 、 瑪瑙 、 象牙 、玉等,以瓷質為最佳。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銅錫有鏽。玉與水晶及燒料俱有潮溼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為之,亦不適用。”印盒具體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宋曾鞏詩:“印奩封罷閣鈐間,喜有秋毫免素餐。”而且傳世品中亦見有唐代印盒,由此可見,印盒不會晚於唐,而盛於宋, 宋代 的官、哥、定、越等窯均燒造過印盒。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書畫毛氈:簡稱書畫氈。書畫氈防止墨擴散,將多餘的墨水吸入毛氈內,同時也就不會弄髒桌子了,氈面平整均勻,潔白柔軟,富有彈性,可襯托宣紙,使書畫愛好者運筆自如,手感舒適。在作品墨多時,不會跑墨,有托墨的作用,又因羊毛可吸烘水分,又具有吸墨的作用,大大體現了脫水保墨的良好效能,特別是繪製國畫,能夠妙筆生花,方便耐用,是文房四寶輔助材料。

古代除了“文房四寶”,還有許多花式文具,能認全的人不多了

古代文人對“文房用品”都有著特殊的感情,就如現代人鍾情手機與鍵盤一樣,有了好東西是不惜下本淘換的。所以,古代文人的案頭除了筆、墨、紙、硯以外,還有很多用途不一的器具,或實用,或觀賞,或怡情,或點綴,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房清玩”。古人這一整套“花式”文具,大多已淡出現代人的書房,緲如久遠的回憶。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