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少年講堂之,品讀《自相矛盾》

由 冰雪利刃 發表于 藝術2022-01-01
簡介(圖片來自網路)——故事啟發——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中的鬻是什麼意思

少年講堂之,品讀《自相矛盾》

(圖片來自網路)

——原文故事——

自相矛盾出自於《韓非子》一則成語故事。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萬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故事——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少年講堂之,品讀《自相矛盾》

(圖片來自網路)

——故事啟發——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因此,我們做事說話皆應三思而後行,不要誇過頭,免得說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

少年講堂之,品讀《自相矛盾》

(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介紹——

韓非(約前280—前233),華夏族,河南西平縣人(故土在西平縣出山棠溪北岸的韓堂村),出生於戰國末期韓國,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