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由 行者老湖 發表于 藝術2021-12-29
簡介潯埔村參加媽祖巡香的女性都會穿上紅色寬襟大裾衫、黑色的寬腳褲,腕帶花環,腰掛竹簍,田螺頭上是最繁華的簪花圍,總是巡遊隊伍裡那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梳頭女是什麼意思

八閩之地有三大聞名的漁女,“黃斗笠、花頭巾、小露肚、寬黑褲”的惠安女, “帆船頭、大海裳、紅黑褲”的湄州女,而在福建的泉州晉江與東海交匯處,還有“田螺頭,簪花圍,大裾衫,公雞鞋”而少為人知的潯埔漁女,被稱為鷓鴣姨的她們梳田螺頭,頭上插滿鮮花,美得就像是一個空中花園,潯埔村被稱為無處不飛花的村落。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在福建泉州坐公共汽車一個小時才到達東海鎮,來這裡的遊客並不多,來的人都是為了探訪“無處不飛花”的潯埔村。潯埔村古老的建築並不多,剛進村也沒見到傳說的蚵殼厝,猛一看與大多數城市小街道別無二致,剛開始有些失望,但在潯埔村停留的時間越長,越是感覺潯埔村的特別。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潯埔村有兩個必看的人文景觀,一個是潯埔女的“簪花圍”,一個是蠔殼建的“蚵殼厝”。一進村首先吸引我們的就是戴花的潯埔婦女,村裡的女性,不論年紀多大,人人都戴著頭花。不少有歷史的村莊,傳統文化逐漸淡漠,只有在節日裡,才能看到當地人梳妝打扮穿上傳統服飾。而在潯埔村,即使是平日婦女們勞作的時候,也都戴著花,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來潯埔的遊客,都是為了拍女性頭上的簪花圍,但都很擔心被拒絕。遇到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人在自己家門前吃飯,端著一碗蚵仔鹹菜粥,鮮味四溢,銀髮整齊地盤在頭上。跟老人家說了想拍照,她竟然同意了,但只讓拍頭髮上的簪花。後來發現,只要是主動先打個招呼,不要獵奇偷拍,潯埔村大部分女性都會讓你拍她們的簪花。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為什麼潯埔村的女性都會頭上戴花?帶著疑問走進第一戶人家,一位婦女大廳門口開蚵仔,上前跟她聊了幾句,還拍了她頭上的簪花。後來,還跟好幾位村民聊起過這事,大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有一位老人說,以前婦女勞動低頭時,為了頭髮不會擋住臉和眼睛,所以將長髮用簪子別在頭上,戴花卻是另一番典故。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在一家小商店前,遇到一位買水果的潯埔婦女,穿著花色的紅襯衣,頭花很豐富,梳的是潯埔村女性都喜歡梳的髮型“田螺頭”。長長的烏髮一道道地盤上四五環,插滿花,最頂上用一根骨簪“骨針安發”。這種髮型也叫“粗腳頭”,一股一股的頭髮就像田螺殼上的道道形狀,樣子很像一個田螺,也叫“田螺頭”。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在潯埔村,女孩子在12歲之前只編髮辮,13歲到15歲及笄之後才會盤頭簪花,簪花圍也很有講究,好看而複雜的簪花必須有人幫助才能做到。走進潯埔村一個古樸的院落,遇到主人花米媽媽正在幫村的一位女性盤頭簪花,因為她要去參加親人的婚禮。要先用茶油梳頭,讓頭髮烏黑髮亮,然後用紅繩束起盤好,再插上各種各樣的花,隆重的喜慶日子,還要別上了金銀的簪、針、釵、鈸、墜等。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簪花用的鮮花色彩斑斕,有白色玉蘭花和茉莉花,黃色的含笑花、夜來香,紅色的素馨花,紫色的粗糠花,各色的菊花等等,不同的季節插不同的花。傳說泉州潯埔村女性戴簪花是受到阿拉伯人影響,覺得有些牽強,當時泉州最高行政長官蒲秀庚和其兄蒲秀晟祖先祖先是色目人,而中國古時西北部和以外的人都叫色目人,阿拉伯人並非多數,唐代的《簪花仕女圖》中早就有這種風俗。只是蒲秀晟在雲麓村做花卉生意,而他種植的一種素馨花是引進阿拉伯的品種而已,蒲秀晟花園種的鮮花販賣到隔壁的潯埔村。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潯埔女頭上的簪花並不全是鮮花。仔細觀察潯埔婦女的簪花圍,一頭幾層鮮花一般需要三串,至少需要二三十元,如果每天更換鮮花,花銷確實不小。所以現在不少人只戴一圈小鮮花,再戴上塑膠的花環,遠看沒有什麼區別,近看還是很明顯的。也有婦女為了勞動方便,僅僅戴著一個塑膠的花環,或者簡單的一串白玉蘭。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潯埔村有兩三戶人家幫人盤頭簪花,來村裡旅遊的女孩子也會去做個簪花圍。我去過的兩家,都會給我欣賞一個畫冊,照片裡是潯埔村最美的時刻;全村人穿上傳統的服飾,女性頭上的簪花繁花似錦,這是一年一度的媽祖巡香繞境活動。每年正月二十九的十點整,潯埔村開啟巡香繞境巡遊,鮮花隊、腰鼓隊、舞龍隊、燈籠隊的隊伍穿梭在大街小巷,場面喜慶而壯觀。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潯埔村參加媽祖巡香的女性都會穿上紅色寬襟大裾衫、黑色的寬腳褲,腕帶花環,腰掛竹簍,田螺頭上是最繁華的簪花圍,總是巡遊隊伍裡那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古時潯埔村女性的穿著都是十分講究,簪花髮飾還要有合適的衣衫搭配,花傘也是色彩紛呈。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巡香繞境巡遊一般都是從潯埔村順濟宮出發,巡遊一圈,終點還是回到順濟宮。在順濟宮拍照時,剛好看到一位身著紅衫黑褲、頭戴簪花的婦女,在給媽祖敬香,舉香過頂,很是恭敬。居住在海邊的人們都是敬奉媽祖,以求神明佑護他們出海平安。雖然順濟宮的一塊清代木匾毀於文革時期,但這座建於明朝的媽祖廟依然是村裡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三面臨海的潯埔村,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村裡的人們也是以海上捕魚和海灘上養蠔為生計。潯埔村的女性不僅人人愛美,個個也是吃苦耐勞,勤勞媲美惠安女和湄州女。潯埔村的路口和許多村民家門前,開蠔的絕大多數都是潯埔婦女。在拍她們簪花和聊天時,她們的手一會兒都沒停歇,手腳十分麻利,不一會兒蠔殼成堆。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蚵仔煎、蚵仔湯、蚵仔粥,潯埔村幾乎家家吃蠔,戶戶門前都有蠔殼。而且,海上貿易的商船空船返回泉州的時候,會將當地海邊的蠔殼放進船艙,壓倉讓商船在風浪中平穩行駛。所以潯埔村的蠔殼多,也成了建築材料,用蠔殼與泥建成的房子叫做蚵殼厝,成為潯埔村僅次於簪花的一個特色景觀。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潯埔村的蚵殼厝越來越少了,但婦女基本上依然保持著過去的傳統,不管在哪裡都會戴著簪花,潯埔女的生活習俗也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潯埔村有一家金銀鋪和一家服裝店,店裡的老師傅都是非遺傳人,打造的金銀簪花和潯埔女服飾都很有傳統味道。但是,現代潯埔的小女孩們是否會以穿潯埔女服飾、戴著簪花為時尚,這種古老的傳統與美好又會延續多久呢,一切都是未知。

與惠安女眉州女並稱福建三大漁女,花枝招展並非來自阿拉伯的影響

請點選我在泉州拍攝的短影片:開元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