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由 碑帖故事 發表于 藝術2021-05-24
簡介”當年潘祖年女潘靜淑歸嫁吳湖帆時,就以《董美人墓誌》作為陪嫁,吳湖帆夫婦對此志極為珍愛,特闢專室儲存,並取名“寶董室”

美人董氏墓誌銘誰寫的

《董美人墓誌》,全稱《美人董氏墓誌銘》。隋開皇十七年(597年)刻,志高、寬均52釐米,正書,21行,行23字。原石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陝西西安出土,被陝西興平縣令上海陸耳山副憲第五子君慶( 劍庵) 所得。陸劍庵卸任後,將墓誌原石帶回滬。當時上海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徐渭仁得知此事後,斥巨資從陸氏手中購得。徐氏十分珍視,遂名其齋曰“隋軒”。咸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期間,原石被毀。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藏有初拓本。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董美人墓誌

《董美人墓誌》書法平正疏朗、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骨秀肌豐,筆法精勁含蓄、淳雅婉麗。自出土以來,倍受讚譽,被推為隋志小楷第一,是歷代墓誌中的上品。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一、《董美人墓誌》的主要內容及相關記載

董美人,只知姓董,不知姓名,為隋文帝楊堅第四子蜀王楊秀的愛妃,病逝時年方十九歲。為了悼念愛妾,楊秀本人親自撰寫了墓誌銘,刻於石上,志文感情真摯,句法工整,用典精確,文辭綺麗,具有較強的文學色彩。

銘文中寫董美人之丰姿有云:“態轉回眸之豔,香飄曳裾之風,颯灑逶迤,吹花迴雪。”寫其墓地雲“依依泉路,蕭蕭白楊,墳孤山靜,松疏月涼。”瑰麗清新,雅具六朝文風。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這方墓誌的流失,一般都稱毀於兵燹,與徐渭仁之死一樣,史料記載多語焉不詳。原因是:1853年至1855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徐與此事有牽連。徐對起義首領之一潘小金枝有恩,其次子徐震加入小刀會並被封為元帥。於是徐渭仁被加上起義軍“偽參謀”罪名, 遭清政府通緝。起義失敗後,徐在蘇州伏法。身負“謀逆”之罪, “平素知交將其昔日詩文贈答,悉行刪剃”,而其家中所藏古物書畫碑帖亦不知其蹤。

此志初拓極不易得。羅振玉《丁戊金石跋》說:“惜當日徐氏珍秘過甚,拓本不多,兵燹後其石不存,遂如星鳳。”

民國初年袁克文曾有手札雲:“《董美人》不得,食不甘,寢不安!兄能致之,當以文徵明山水小幀為報,且立踐唐佛之諾。原方亦決不無相償之酬也。蓋弟夢想此拓已十年矣!踽廠道兄文白。”

當年潘祖年女潘靜淑歸嫁吳湖帆時,就以《董美人墓誌》作為陪嫁,吳湖帆夫婦對此志極為珍愛,特闢專室儲存,並取名“寶董室”。吳湖帆亦經常擁志入衾,自謂“與美人同夢”。

清汪鋆《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評曰:“惟文體婉妙,是陳隋間手筆,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可寶也。”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雲:“《始興忠武王碑》與《刁遵》同體,茂密出元常。而改用和美,幾與今吳興書無異。而筆法精絕,如有妙理,北碑少此種。惟《美人董氏志》,娟娟靜好略近之。”

羅振玉跋雲:“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明》三志石,尤稱絕詣。”

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雲:“字跡穩秀端麗,與《公元》、《姬氏》二志同為關中隋志翹楚。”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二、《董美人墓誌》的藝術特色及臨習要點

《董美人墓誌》書法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代書風,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樑。此志字型外方內圓,筆勢秀雅堅挺,佈局整齊疏朗,開啟了唐代小楷的先河,唐初虞、歐等皆承於此。

1、運筆秀約典雅、俊逸舒朗,筆力強勁而用均勻,形成了穩健精勁的線條。楷法純一,脫盡隸意,表現出強勁的內在力量。

2、結體疏密參差,錯落有致。根據不同的文字取勢,利用字形結構的變化,打破了北碑結字緊密的特點。節奏韻律跌宕起伏,具有動態結構之美。

3、在章法分佈上,端莊平正,整齊舒朗,字距行距很相似。計白當黑,虛實結合,左右結構處理得當,有揖讓適宜的空間節奏感。這種看似最樸素的黑白藝術中,蘊含著書法獨一無二的靜態之美。

在學習此志書法時,要克服心浮氣躁的心態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寧靜淡泊,持之以恆。楷書的學習,需要嚴謹認真,工整有序,每一筆每一劃都體現著學習者的耐力、定力和韌性,要在書寫中體悟書道。蘇東坡曾言:“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因此,學書者當以筆墨入手,進而深入學習傳統文化,接受文化精神的薰陶,才是書法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美了上千年的《董美人》:文體婉妙,字跡端妍含古意

陳忠康臨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