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一丞相死前擔心家族安危,留一妙計要求子孫照做,政敵果然上當

由 讀史閒談 發表于 人文2022-03-10
簡介唐代前期,張說被封為燕國公,蘇梃被封為徐國公,兩個人因為文章寫的極其出色而被並稱為“燕許大手筆”

俊得江山助什麼意思

唐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詩派林立,詩人輩出。“文章四友”“詩仙”“詩聖”“詩佛”“詩鬼”“燕許大手筆”“小李杜”“元白”這一系列令詩歌史熠熠生輝的名字,猶如華燈一樣,照亮了盛唐的大幕。詩人多了,自然奇聞異事就比較多,而且事事都浸染著名士風度。例如賀知章與李白“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金龜換酒,不醉不歸;例如高適王之渙與王昌齡的旗亭唱詩,風流傳古今;例如元稹和白居易的詩詞唱和,“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深情厚誼,令人感嘆。而今天我們講的,則是一件權臣謀略對弈的事情。

一丞相死前擔心家族安危,留一妙計要求子孫照做,政敵果然上當

唐代前期,張說被封為燕國公,蘇梃被封為徐國公,兩個人因為文章寫的極其出色而被並稱為“燕許大手筆”。張說在晚年貶謫江西,但是詩文尤為出色,被人評為“俊得江山助”,而蘇梃極得皇帝賞識。他上奏的奏章,都要得另人抄寫入檔,而奏章原稿則留居宮中,讓皇上隨時隨地翻看。張說詩文寫的好,但是人卻有點睚眥必報,對於自己的政敵更是不遺餘力的大加抨擊。開元年間,唐玄宗勵精圖治,鼓勵農業,商賈雲集。再加上前面魏徵,房玄齡等人的努力,開元盛世徐徐展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張說雖然詩文驚豔,但卻不是治世之能臣,因此不得重用。

一丞相死前擔心家族安危,留一妙計要求子孫照做,政敵果然上當

玄宗任人唯賢,姚崇身為丞相,自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因此引起了張說的不滿。他認為自己低落不被重用,是姚崇進讒的原因。再加上政見不同,兩個人積怨愈發深重。開元九年,姚崇病危。此時張說已經身為丞相,官勢顯赫。姚崇在時尚可以保全姚家,但他奄奄一息,已經撐不了多久了。姚崇在朝中多年,深曉厲害,死前擔心家族安危。於是他留一妙計要求子孫照做,把幾個兒子叫到病床前,囑託道:“張相好財,吾死後,珠寶字畫盡列靈堂前。張相弔唁,若有意,亟送之,拜請為我墓誌。如無意,爾等禍不遠矣!”幾個兒子諾諾稱是。姚崇又囑託一定要將寫好的墓誌交由皇上過目,並且馬上鐫刻石碑。不能給張說反應的時間。

一丞相死前擔心家族安危,留一妙計要求子孫照做,政敵果然上當

不久,姚崇去世了,張說前來弔唁。見到靈堂前陳列的字畫古董,忍不住停步觀賞了一番。姚崇的兒子馬上將這些東西送給了張說。張說推辭,不好意思收下。姚崇的兒子借勢提出請張說寫一篇墓誌,這些東西便當做潤筆。張說想了想,似乎沒什麼壞處,便不推辭,援筆立成。姚崇的兒子接過文章,馬不停蹄按照姚崇的吩咐,即刻刻印兩份,一份交呈聖上御覽,一份鐫刻石碑。張說與蘇梃有“燕徐大手筆”之稱,他寫的文章無論在什麼環境下寫出來,都是精工典雅,辭藻華茂。並且身為蓋棺定論的墓誌,即使是宿敵,也不能抹黑。

一丞相死前擔心家族安危,留一妙計要求子孫照做,政敵果然上當

人死為大,墓誌銘都會以讚揚為主,並且撰寫墓誌的人,或為才高八斗,或為親厚之人。張說寫完墓誌之後,等同於默認了他與姚崇的關係親厚,政敵張說果然上當。身後,確實不好再為難姚家。果然,過了幾天,張說反應過來,託詞當時寫的太潦草,想要要回原稿。姚崇的兒子回覆道已經鐫刻在石碑上了,並且還呈給陛下看過了,陛下大加稱讚。張說無言以對。皇帝已經看過他對姚崇的滿篇褒揚之詞,今後他假如再為難姚家,等於是承認自己是一個出爾反爾的人。唐朝畢竟是一個詩人的年代,詩人不屑於做小人。張說雖然仰天長嘆,但也無可奈何,並且今後,再也沒有為難過姚崇的後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