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大班科學實驗指導策略

由 大宋文正 發表于 藝術2021-12-06
簡介為每個幼兒提供多感官參與的探究過程在科學探究教育活動中,必須注重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周圍世界、獲取資訊、發現問題、尋找答案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是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絡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為教師,如何依據《指南》組織、引導幼兒的探索活動,如何讓幼兒的探索活動發揮最大功效,如何保護、鼓勵幼兒探索的天性,教師靈活運用指導策略是關鍵。

一、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1。以實驗操作法激發興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所以在科學實驗中,為幼兒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對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十分有益。

2。以問題情境法激發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幼兒們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啟發幼兒去探索,並激發尋求答案的願望。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有步驟的指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使幼兒感到探究活動的挑戰性,從而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本身產生興趣和願望。

大班科學實驗指導策略

3。以教師的情緒激發興趣

情感是產生興趣的“催化劑”。有效的學習都是動情的學習,沒有熱情就不可能有對真理執著的探索。幼兒具有好模仿易受暗示的特點,教師喜愛的,往往也就是幼兒所喜愛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他們。因此,教師要以對科學活動充滿喜愛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動的語言、有趣的形式指導幼兒參加科學活動讓幼兒從教師的表情動作中學到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法等。

二、設計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探索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提問可以說是成功的基礎。同樣的情境提出不同的問題,幼兒探究的主動性、深度和廣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技術之一,他能激發幼兒專注與探究活動,真正展現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可採用以下幾種提問方式。

1。鼓勵性提問

鼓勵性提問應該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一個體,教師應該讓更多幼兒參與回答問題,或在某個孩子回答之後讓其他孩子發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個觀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儘量多鼓勵每個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並積極鼓勵孩子提出不同的想法。如“生活中你們還在哪兒發現了沉浮現象?”“誰還有不同的想法?”透過鼓勵性的提問,擴大提問的參與面,逐步提高幼兒回答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2。發散性提問

發散性提問沒有限定的答案,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變通性和靈活性,也有利於鍛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你聽到玻璃珠掉到地板上的聲音是什麼感覺?像你聽過的什麼聲音?”“你們知道哪裡有空氣嗎?”這些發散性的問題很開放,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廣泛的收集幼兒的想法,促使幼兒積極思考,產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大班科學實驗指導策略

3。層次性提問

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只有走在發現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否則就將充當發展的尾巴。”為此,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首先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然後再以層次性的提問逐步加深,擴充套件知識,豐富知識,構建概念,使整個過程嚴謹,體現發展性原則。如“風的形成”探究活動中,讓幼兒觀察風中飄動的紅旗、樹葉,以“紅旗、樹葉為什麼會動”匯入教學;在以“我們還會在什麼情況下感到有風,是什麼原因”,“如果沒有颳風,你有什麼辦法產生風”等層層深入的問題幫助幼兒瞭解風的形成。有層次的問題,可以引導幼兒積極思考,逐步深入地探索發現,幫助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發展新的經驗。

4。矛盾性提問

在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幼兒常常不去注意哪些矛盾的事件,此時需要教師提出矛盾性問題,引起他們的注意,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儘快讓冰融化”的科學活動中,兩個幼兒都認為倒入熱水會使冰很快融化,但在實際操作中,兩個孩子的方法一樣,所用的時間卻不同,教師及時抓住這一認知矛盾提出問題:“你們都用了倒熱水的方法,為什麼冰融化的時間不一樣呢?”這個問題在幼兒的認知中激起了無知與未知之間的矛盾,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在科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矛盾衝突(可能是幼兒間的認知矛盾,可能是孩子自身原認知與新認知之間的矛盾),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及時捕捉,根據認知矛盾提問,及時引發進一步思考,有助於幼兒主動的建構科學概念。

5。開放性提問

開放性提問是啟發幼兒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能從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促進幼兒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獲得發展的有效方式。這些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因此為幼兒提供了創造性的想象思維空間。開放性的問題,他的提問形式多種多樣,如:“如果……那麼……”“你認為應該怎樣做”“關於這個問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你有什麼新的問題”等。當教師向幼兒提出開放性問題時,會刺激幼兒產生具有新意的問題,使幼兒在與同伴的相互碰撞中產生靈感,促進他們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展,有利於幼兒主體性的體現,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班科學實驗指導策略

6。積極有效的追問

“追問”,顧名思義,就是追根究底地問原因、問下落。教師的“追問”,往往是要了解幼兒“為什麼要這樣想”“為什麼會這樣說”“為什麼會這麼做”。換句話說,教師透過提問來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透過教師的“追問”,某一個幼兒思考問題的過程就呈現在大家面前,不僅使教師瞭解了幼兒的思維過程,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了“傾聽、理解他人想法”“發現他人問題”“同伴互相質疑”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境,有助於教師有目的的引導,開闊探索思路。總之,教師對幼兒的提問應遵循一個總的原則,那就是應該避免向幼兒提出指向過於明確或有明顯傾向性的問題,也儘量不向幼兒提出只有兩種答案選擇的問題,如“對不對”“好不好”等,這種二者必選其一的問題限制了幼兒的思考,長此下去,幼兒原本活躍發散的思維難免會陷入非彼即此的僵化安排之中。

三、組織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品質

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幼兒親歷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是幼兒經歷從探究到發現的過程。幼兒透過感知、熟悉、提問、回憶來明晰自己的研究物件,提出自己真正關心或產生疑問的問題;然後分析問題,充分運用已有經驗做出猜想和假設;再帶著問題透過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記錄和整理觀察到的資訊和結論;最後在同伴間解釋與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此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力圖實現“幼兒積極主動的學,教師積極有效的教”這種互動與同構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綱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學探究活動是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中進一步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熱情,使幼兒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積累多方面的科學經驗,逐漸培養幼兒的科學品質。

大班科學實驗指導策略

四、提供機會,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

1。為每個幼兒提供真正的探究機會

在科學活動中要為幼兒創設提供支援的環境,給每個幼兒提供探索的機會,保證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與材料互動的機會;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活動在前,討論在後;操作在前,結論在後”的原則,多讓幼兒自己去探索、觀察、動腦、動手,教師不要急於告訴幼兒正確的方法和答案。

2。為每個幼兒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

探究活動如果沒有時間的保證,幼兒就失去了在實踐中自我建構知識和經驗的機會,更不可能執著的探究精神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注重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讓每個孩子都有反覆嘗試的機會,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而不是形式上的操作。充分的探究時間可以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培養幼兒認真、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3。為每個幼兒提供多感官參與的探究過程

在科學探究教育活動中,必須注重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周圍世界、獲取資訊、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教師要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可操作性材料,透過看、聽、摸、聞等感官活動,幫助幼兒瞭解認識世界的方法,使幼兒自然地獲得有益的經驗。

4。為每個幼兒提供合作學習的探究資源

《綱要》在科學領域的指導要點中指出:“要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指南》在科學探究的教育建議中提出:“支援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如一起討論和分享自己的問題與發現,一起想辦法驗證猜測和收集資料。”這些都是對幼兒科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活動中,教師應為每個幼兒提供合作學習的探究資源,有意識地引導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幼兒合作探究,並組織幼兒小組的交流表達,不僅能讓幼兒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回顧與反思,而且能及時地將自己的新發現與教師、同伴分享,產生思維碰撞,享受發現帶來的歡樂,以及操作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大班科學實驗指導策略

五、教師提供多方面支援,保證幼兒探究成效

1。支援性的心理氛圍

幼兒的科學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援性的心理氛圍,鼓勵幼兒提問,支援幼兒探究。教師和其他成人的積極參與就是對幼兒探究活動的一種鼓勵,當幼兒有疑問時積極參與並和幼兒一起討論,適時地參與幼兒的探究,認真的傾聽幼兒的表達和分享交流並給予積極參與並和幼兒一起討論,適時地參與幼兒的探究,認真的傾聽幼兒的表達和分享交流並給予鼓勵,這都是對幼兒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援。另外,在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時應允許幼兒出錯。出錯是幼兒科學探究中的常見現象, 要給予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的權利,幼兒在活動中出現任何想法或行為都是可能的,即使是錯誤也是幼兒認知提升必須經歷的過程。當發現錯誤時教師應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幼兒的觀點、發現和解釋,允許幼兒保留自己的觀點,不要急於否定幼兒,更不要批評指責幼兒。教師需要做的是提供支援性的環境氛圍和探究時間與空間,讓幼兒在自己操作及與同伴間的交流討論中自己去發現錯誤,進而自己去修正錯誤,更正錯誤的本身也是幼兒自我學習的過程。“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幼兒只有在自己的親身實踐、操作、探索中才會真正獲得知識與經驗,才會得到發展。幼兒在熱情投入地進行探究活動時難免會弄髒衣服,弄亂或者弄壞物品,這些都是幼兒的熱情嘗試,成人一定要寬容、接納、尊重幼兒的行為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2。支援性的探究材料

幼兒科學探究和學習的主要方式是親身經歷和獲得直接經驗,因此,適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援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必不可少的因素。用於支援幼兒科學探究的材料既包括教師在區域中投放的供幼兒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在教師專門組織的科學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投放的材料。教師需要關注和研究材料的結構,具有適宜結構的材料能夠支援幼兒的自主探究和發展。如:讓幼兒探索和發現不同的紙的吸水性,就需為幼兒提供特點和差別明顯的紙(牛皮紙、包裝紙、瓦楞紙和餐巾紙);讓幼兒發現磁鐵的特性,則需要為幼兒提供磁鐵和各種能被磁鐵吸起來和不能被磁鐵吸起來的物品。

3。支援性的安全措施

對於幼兒來說,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具有安全的意識,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操作材料和環境,提供相應的支援性的安全措施。教師要考慮各種材料和工具的安全、幼兒可能接觸到的動植物的安全,還要考慮一些幼兒可能對植物的花粉和動物的皮毛過敏。另外,對幼兒外出探索的場所教師必須首先進行考察,確保環境條件和幼兒接觸到的物質既有利於支援幼兒的探索,又能保證幼兒的安全。

更多幼兒科學教育知識請關注大宋文正教育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文章

  • 小縣長投5000萬修院子,被送花圈,18年後群眾卻下跪挽留他?

    (大院建築物上的浮雕栩栩如生)但所有人認為翻修王家大院是勞民傷財,只有耿彥波認為這是一座聚寶盆,盆裡面都是肉,足夠靈石百姓吃上100年,外人卻看不見...

  • 在南方,少了粽子不過年

    包的時候先在手心裡鋪上冬葉,窩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塊豬肉一層綠豆一層糯米的順序鋪好、包緊,用水草綁牢,出來就是一隻有稜有角的美味肉粽子,我記得母親包的粽子形狀總是特別漂亮,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有時在我的央求下,母親會包...

  • @江陰人,即將完工

    體育場場長陶燕楠介紹,該室外訓練場自2009年建成以來,經過長時間執行,塑膠跑道出現多處拱起、變形、破裂等現象,配置的健身路徑器材也有大面積損壞,影響市民日常跑步與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