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由 yuan疾風知勁草 發表于 藝術2021-12-05
簡介王之渙籍貫在唐人靳能(王之渙的粉絲)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中記載,王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其原籍為晉陽(今山西太原),祖上做官時移居絳州(今山西新絳)

王之渙和王昌齡都是唐代著名的什麼詩人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王之渙,字季凌,同“高適、王昌齡、岑參”三人稱為唐代傑出的著名邊塞詩人,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而著稱,逝於文安縣上任期間,享年五十五歲,葬於洛陽市北邙山祖墳。

王之渙籍貫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在唐人靳能(王之渙的粉絲)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中記載,王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其原籍為晉陽(今山西太原),祖上做官時移居絳州(今山西新絳)。

又有《唐才子傳》所記,說王之渙為薊門人(今北京境)。這個說法是錯誤,這個錯誤大概來源於高適寫的《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這首詩。在詩裡描述,與好友王之渙十年不見,於是去薊門拜訪他。事實是:王之渙只在辭官以後短期流寓(客居)過薊門。

王之渙的俠義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王之渙兄弟四人,其排行老四。靳能在墓誌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由於唐王朝經濟的繁榮、思想禁錮的放鬆、尚武崇俠風氣的盛行,使得人們對詩意奢豪而又浪漫的物質享受有著普遍的追求,甚至渴望過遊俠般任隨心性、無拘無東的生活。王之渙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從小就有一個俠客夢,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有憂國憂民,伸張正義,懲惡揚善,為人仗義,廣交朋友等豪邁俠義個性。從王之渙的絕句詩中的豪邁氣勢,以及其結交的好友群,我們可以品味到其俠義的人格。

王之渙的詩壇地位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從五陵年少遊,不到二十歲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壯年,便已窮經典之奧。其詩具有激越昂揚的個性風格,用詞雖十分樸實,但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

他的傳世詩作雖然僅有區區六首,但一千多年來,它在中國詩壇上的地位卻是非常突出的,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特別是他的《登鸛雀樓》和《涼州詞之一》,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傳唱不衰,甚至成為少兒詩歌啟蒙的必讀教材。被公認為五絕和七絕的“壓卷之作”。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一、《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唐朝“俠義”文人之——王之渙

二、《涼州詞之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END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