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由 理工男讀歷史 發表于 運動2022-06-19
簡介這時馬嵬驛之變已經發生了,高適沒見到玉環妹妹,只是對李隆基解釋了一番哥舒翰忠心但身體不好、軍中監軍玩女人喝酒不幹正經事、軍中軍糧不足這些戰敗的原因,又說其他軍中的監軍也不幹正經事,還說自己和楊國忠不對付、建議不被採納,李隆基去蜀中是正確選擇

劍南節度使相當於什麼

盛唐詩賦風流,李白、杜甫、王維、高適、岑參等人的詩篇千古流傳。

而既然身在盛唐,就必然要經歷安史之亂,與李白、杜甫等人顛沛流離躲避戰火不同,高適親身體驗了平叛戰爭,並在仕途上取得了這些詩人中的最高地位。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安史之亂爆發時,已經52歲高適不過是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手下一個小小的書記官。

之前,高適在中國北方漂泊多年,一直在各地旅居,科舉考試落榜,曾經準備在各地節度使府中某個差事,也未能如願。高適的前半生有多悽慘,《舊唐書》一句話描述:“以求丐取給”。

直到天寶年間開始流行詩詞了,年近五十的高適才開始在這方面下功夫,而且很快見到成效:“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已為好事者稱頌。”

寫史書的人好像有些惡趣味,這可不是一個夸人的語氣。

這段時間高適留下了“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的千古名句,但他心中真正的想法估計是“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後來被張九齡的弟弟、時任宋州刺史的張九皋推薦參加科舉考試,終於從平民走入了仕途,當上了一個小小的九品縣尉。但高適還是個有脾氣的人,覺得這個官位不適合,就辭職到西北遊歷。盛唐詩人都是這個脾氣,杜甫也曾有過縣尉的官位,但杜甫“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也不想接受。

到了涼州,高適近幾年闖下的名聲起作用了,哥舒翰看中了高適收入府中,並帶他一起到了長安,高適真正以邊塞詩人聲蜚聲海內外應該就是在這個時期。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涼州秋景)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安史之亂後,高適跟隨哥舒翰鎮守潼關,官位也提升到了監察御史,九品變八品,還是芝麻官。哥舒翰兵敗被俘後,潼關失守,高適飛馬逃回了長安,並建議:

“請率百官子弟及募豪傑十萬拒守。”

無論高適的建議可行性如何,至少他是有戰鬥勇氣的,但當時長安一片惶恐,建議的結果就是“眾以為不可”。

之後李隆基偷偷逃離了長安,肯定是沒帶高適一起走的。但也幸好如此,否則馬嵬驛兵變高適不知能不能活下來。幾天後高適也追隨李隆基而去,並在河池郡(陝西鳳縣)追上了李隆基大部隊。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這時馬嵬驛之變已經發生了,高適沒見到玉環妹妹,只是對李隆基解釋了一番哥舒翰忠心但身體不好、軍中監軍玩女人喝酒不幹正經事、軍中軍糧不足這些戰敗的原因,又說其他軍中的監軍也不幹正經事,還說自己和楊國忠不對付、建議不被採納,李隆基去蜀中是正確選擇等等。

李隆基感謝他給自己逃跑打圓場,當時就升高適為從六品下的侍御史,並一起到了蜀中後升高適為五品上的諫議大夫,八品到五品只用了不到兩個月。

史書上說高適“負氣敢言,權幸憚之”,話說得沒錯,但當時最大的權幸楊國忠已經死翹翹了,李隆基也馬上要當太上皇了,這些話不知說給誰聽。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蜀中)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尤憶李將軍!】

過了沒多久,李隆基的兒子、唐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利用李隆基賦予的鎮守江南的權力,擅自沿長江東下,意圖割據江南。之前高適曾經勸諫過李隆基這樣會有風險,但李隆基沒有接受。

唐肅宗這時也已經聽說了高適這個人,就把高適召過去商量事情。高適陳述了江東的情況,並說永王必敗。唐肅宗很滿意,任命高適為淮南節度使,與其他兩位節度使來瑱、韋陟等人共同赴江南平叛。

這三人當中來瑱是有戰爭經歷的,叛軍很忌憚他,被稱為“來嚼鐵”;韋陟是文學大家、書法大家,但高傲恃才。這個組合對付安史叛軍估計難度較大,但對付李璘還是輕而易舉的。

三人當中有兩人是大才子,於是三人會師後就共同釋出了一個討逆盟書,士兵們聽了後“三軍感激,莫不隕泣”。士氣是大振了,但未等三人渡江與永王交戰,永王已經戰敗了,當時在永王府中的李白等人被俘。

仗沒打就完了,高適只好回去找唐肅宗交差。這時唐肅宗寵信的宦官李輔國對高適敢說話極為討厭,就在唐肅宗面前說高適的小話兒,高適就被剝奪了軍職,被閒置起來。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曾是李白好友的高適未見搭救李白記錄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但很快,蜀中發生變亂,唐肅宗就把高適遠遠地打發到了蜀中。而高適到了蜀中卻向唐肅宗建議取消東川節度使的設定,並放棄部分邊境堡壘,未被採納。

高適在蜀中任職了五年,職位也從刺史做到了劍南節度使,基本上是蜀中最高官職了。

之後安史之亂平息,吐蕃入侵大唐。高適這時候確實體現出對敵的勇氣,出動了自己幾年所練之兵,逼近吐蕃南方邊境以牽制敵軍,然而“師出無功,而松、維等州尋為蕃兵所陷”。

勇氣不等同於能力,既沒有達到調動、牽制敵人的目的,又在敵人的反撲下丟失了城池。

於是,高適被調回長安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並有了渤海縣侯的爵位,由嚴武替代高適的劍南節度使的位置。

高適的文集叫《高常侍集》,就是從他的官位來的,不理解為什麼不叫《高尚書集》或者《高渤海集》、《高達夫集》。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接替高適任劍南節度使的嚴武不簡單,文武全才,與杜甫關係很好。杜甫躲避戰亂來投奔他和高適,得到了二人的照顧。

而且,嚴武在治理地方、帶兵打仗方面比高適強多了,到蜀中不久就率兵征討吐蕃,在當狗城(四川理縣)大破吐蕃七萬大軍,連佔數城,拓地數百里;又與郭子儀西北唐軍主力配合,擊退吐蕃的大舉入侵。

高適回長安後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禮部尚書,正三品,相當於正部級,諡號忠。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詩人就好好當詩人吧,沒必要去帶兵打仗,喪師辱國,還給自己的名聲留下一個大汙點。後人評價高適“外戰外行,內戰內行”。但高適不但外戰失敗,內戰也沒等打就結束了,連內戰內行都談不上。雖然在盛唐詩人當中官位最高、爵位最高,但真是毫無意義。

從高適的諫言上來看,敢於直言、不畏權貴毫無疑問,雖然諫言質量著實不高;

從治理地方、帶兵打仗來看,已經年近六十的高適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權力去施展一身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但結果證明了他這方面的才華也一般化;

還有高適的一個小故事,當時的一位名醫白岑有個方子很有效,在高適手下當官時,“節度使高適脅取其方,然終不甚效。”後來白岑在九江被老虎吃了,屍體上找到了藥方的真本,才流傳於世。故事來自《唐國史補》,高適脅迫手下弄走了人家的藥方,卻是個假的。

史書上也是這麼評價的,“言過其術,為大臣所輕”。所以,一個忠字諡號,非常的洽當。

安史之亂時的盛唐詩人,下馬能寫詩、上馬欲治軍的邊塞詩人高適

這就是盛唐的悲哀,皇帝想當戲子,將軍想當皇帝,詩人想當將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什麼都強。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才子傳》、《唐國史補》等,本文小標題來自高適詩。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