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由 愛藝術的延秋 發表于 藝術2021-11-30
簡介李成、范寬是繼荊浩、關仝之後的北宋時期北方山水畫派的高手,他們與關仝並稱“北宋三家山水”

山水畫畫家有誰

關鍵字:山水畫 五代 北宋

五代和北宋是中國山水畫大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山水畫日趨成熟,風格多樣,人才輩出,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五代和北宋山水畫的共同之處是十分重視山水物件客觀真實的描述。其中,又有北方畫派和南方畫派,全景山水和邊角山水的不同。北方畫派是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為代表,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

1、荊浩、關全的山水畫

荊浩,字浩然,號洪穀子,他是五代一位儒生,工詩文,通經史。因政局動盪,遂絕意仕進,居於太行山洪谷,致力於山水畫的創作與研究。他的《筆法記》較系統地涉及了山水畫創作的一些理論問題,為水墨山水畫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是中國畫理論的重要文獻。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荊浩 重巒疊嶂圖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關仝 寒山行旅圖

2、李成、范寬的山水畫

李成,字鹹熙,唐宗室後裔。其山水畫初效荊浩、關仝,後隱居山林,師法自然。李成的山水多以山東一帶的景色為主,大多是寫寒林平遠風光,所謂“氣象萬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粉精微”。他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與李成齊名,但略晚一點的山水畫家是范寬。范寬,字中立,一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寬緩,呼其為“范寬”。他活動於北宋真宗、仁宗年間。開始他學李成,後來他隱居終南山,師法自然,對景精益求精,發於毫端。范寬的山水與李成不同,他多寫關山行旅,常以陡突的巨峰為主構圖,環之以群山、坡地和林木、瀑流,氣格雄闊壯美,深厚峻拔。范寬好用濃墨,筆法蒼老,樹石刻畫精謹;皴法愛用雨點、解索,搶筆俱勻。他的畫再現了中原一帶峻厚巍峨、土質乾燥的山嶽的真實面貌。當時人們就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李成、范寬是繼荊浩、關仝之後的北宋時期北方山水畫派的高手,他們與關仝並稱“北宋三家山水”。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李成 林巒雪霽圖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范寬 夏山高隱圖

3、董源、巨然的山水畫

董源、巨然是南方畫派的創始者,兩人是師生關係,畫史稱為“董巨”。由於南方的丘陵表面為泥土層,他們以南方一帶的風景為依據,創立了能夠體現南方山水特點的“披麻皴”(又有長披麻皴、短披麻皴之分),此技法對後世影響極大,波及深遠。

董源,字叔達,因任北苑副使,後世又稱之為“董北苑”。他的山水畫,多以淡墨寫出江南明媚秀麗的風光,既沒有雄偉險峻的山岡,也沒有淺顯有力的大石,而是平緩連綿的峰巒,蔥籠的樹木,茂密的雜草,林麓水洲,漁舟小帆,是平淡天真,是“一片江南”。他的畫雖然細節並不是交待得頭頭是道,但整體效果特別強,甚至有人認為“近似於西方的印象派畫法”。

巨然,僧人,所畫山水受到權貴器重。巨然的山水畫進一步發揮了董源的披麻皴和礬頭(指山麓間點綴卵石)的特點,善於表現煙嵐氣象,而且筆墨秀潤可愛。但是在佈局上,他改變了董源的“平遠”章法,而是展現“深遠”的境界。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董源 煙嵐重溪圖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董源 山水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巨然 溪山樓閣圖

4、衛賢和郭忠恕的山水畫

衛賢和郭忠恕是“界畫”大師,界畫是中國山水畫中以宮室樓閣為主題的品種。由於它的一點一畫都必須符合規矩法度,甚至可以按畫圖進行施工,因而不能受到文人重視。不過,衛賢和郭忠恕卻是例外,他們的界畫不同凡響。衛賢,南唐的宮廷畫家,仕後主時為內供奉,他善界畫,既能“折算無差”,又沒有庸俗匠氣。郭忠恕,字恕先,又字國寶,曾先後任後周、後漢、北宋的官職。擅長樓閣界畫,以準確、精細名重當時。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郭忠恕

5、郭熙、王洗、許道寧等的山水畫

郭熙,字淳夫,宋神宗時,為翰林圖畫院“待詔直長”。他深受神宗青睞,宮中裝飾,幾乎都是他的作品。郭熙還是一位優秀的山水畫理論家,其子郭思根據他言論記述而成的《林泉高致》,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部重要理論著作。王洗,字晉卿,神宗時官駙馬都尉、定州觀察使。他善畫山水,近學李成,遠涉王維。他的畫有學李思訓的金碧山水,也有水墨淡設色山水。許道寧,他的山水畫師承李成,中年遊太行山後,得造化感染,變法革新,獲得了“山水清潤,高秀濃纖得法,不愧前人”的好評。到了晚年,其筆墨趨向簡快,別成一家體。他所畫的林木、平遠、野水皆臻佳妙,被譽為“三長”。許道寧未恪守師法,他的以側鋒刷掃,濃淡分披的山體一次完成畫法,無疑在技法運用上是一種創新。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許道寧 雲山清嘯圖

6、米芾和米友仁的山水畫

米芾,初名敲,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徽宗時召為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因為顛狂放達,有“米顛”之稱。米芾在山水畫的技法上突破了以往多用線條表現峰巒、雲水、樹木的傳統,將書法上的點畫用筆融於繪畫,又以大筆觸的水墨表現自然山川的煙雲風雨變化。米芾把王維的“水墨渲淡”的水墨運用和董源的“淡墨輕嵐”的雨點皴加以變化和誇張,創造出以橫點為主來表現高度精簡提煉的江南細雨迷濛、變化多端的景色,世稱“米氏雲山”,又稱“米家山水”或“米點山水”。米友仁,初名伊仁,後改名友仁,字元暉,米芾長子,米友仁的山水大有父風,有“其風氣肖乃翁”“點滴煙雲,草草而成,不失天真”之稱。於是人們稱米芾為大米,而米有仁則稱為“小米”。

米芾自稱他畫山水是:“信筆作之,多煙雲掩映,樹石不取細,意似便已。”(《畫史》)米有仁則認為“是畫之為說,亦心畫也”。米氏山水是北宋時代提倡抒情寫意繪畫思潮的產物,雖然二米的題材表現上有其本身的侷限,但是在整個中國山水畫史上卻是異軍突起,獨樹一K格,對後世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五代、北宋 山水畫名家一覽

米芾 雲山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我是福羲國際愛藝術的延秋,我想與你共賞古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