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北宋狀元蔡薿

由 巫晨 發表于 藝術2021-11-28
簡介御史毛注說:“陛下赦免部分元祐黨人,是順應天意的善政,然而任用了大奸臣(蔡京)管理國家,而蔡薿這種人卻巧言惑眾,人為地製造矛盾”,但是這個上疏,沒有得到皇帝的明確答覆

元佑黨人碑榜首是誰

作者:巫晨

在縣誌卷三“輿地志”的“坊巷”中,記載了宋代真州州城一東一西兩個牌坊,一個是為吳敏而立的宰相坊,位於城西;另一個是為蔡薿而立的狀元坊,位於城東;

在卷十六“學校志”中記載,縣學明倫堂內,有狀元蔡薿題名額;

在卷五十“校補陸志”中,援引了《輿地紀勝》的內容:“蔡薿自元祐中,居真州塘下里。崇寧間,魁天下,後補尚書。蔡京欲通族,不可。京由是惡之。”

《嘉靖惟揚志》卷十九人物誌記載:崇寧丙戌,蔡薿,儀真人,狀元。

北宋狀元蔡薿

【《嘉靖惟揚志》蔡薿書影】

上述資料可知,蔡薿是儀徵人。

《宋史》卷三百五十四、列傳一百一十三有蔡薿的傳,全文如下:

蔡薿,字文饒,開封人。崇寧五年,以諸生試策,揣蔡京且複用,即對曰:“熙、豐之德業,足以配天,不幸繼之以元祐;紹聖之纘述,足以永賴,不幸繼之以靖國。陛下兩下求言之詔,冀以聞至言、收實用也。而見於元符之末者,方且幸時變而肆奸言,乘間隙而投異意,詆誣先烈不以為疑,動搖國是不以為憚。願逆處其未至而絕其原。”於是擢為第一,以所對頒天下,甫解褐,即除秘書省正字,遷起居舍人。未幾,為中書舍人。自布衣至侍從,才九月,前所未有也。

旋進給事中。一意附蔡京,敘族屬,尊為叔父。京命攸、修等出見,薿亟雲:“曏者大誤,公乃叔祖,此諸父行也。”遽列拜之。八寶赦恩,詔兩省差擇元祐黨人,情輕者出籍。薿不肯書,言者論其不能推廣上恩,使歲久獲罪之人得以洗濯。出知和州。明年,加顯謨閣待制、知杭州。

始,薿未第時,以書謁陳瓘,稱其諫疏似陸贄,剛方似狄仁傑,明道似韓愈。及對策,所持論頓異,遂欲害瓘以絕口。因其子正匯告蔡京不軌,執送京師。薿復入為給事中,又與宰相何執中謀,使石悈治瓘,幾不免,事具《瓘傳》。御史毛注言:“陛下修善政以應天,斥大奸以定國,而薿巧言惑眾,造為釁端。”疏入不報。

範柔中者,頃以上書入邪等,至是進階。薿言:“柔中嘗毀神考,哲宗有弗共戴天之讎。自今春黨人復官,士論駭愕,有致疑於紹述者。乞削其敘遷,昭示好惡。”從之。張商英作相,常安民與之書,激使為善。薿弟萊剽其稿示薿,即論之以搖商英。薿遷翰林學士,坐妄議政事罷,提舉洞霄宮。起知建寧府。

方建神霄宮,薿先一路奏辦,下詔褒獎,召為學士承旨、禮部尚書。嘗陰附權幸,事覺,徽宗令入對,將面詰之。逾月不奉詔,帝怒,命黜之。御史言:“薿遊太學,則挾詭計以鉗諸生;居侍從,則抉私事以脅宰輔;處門下,則借國法以快私忿;為郡守,則妄尊大而蔑監司。召自金陵,偃然以丞轄自處,既升宗伯,乃懷不滿之心。宜重置諸罰。”遂貶單州團練副使,房州安置。

宣和中,復龍圖閣直學士,再知杭州。為政喜怒徇情,任刑大慘。方臘亂後,西北戍卒代歸,人得犒絹,薿禁民與為市,乃下其直,強取之。卒怒,乘薿夜飲客,縱火焚州治,須其出救,殺之。薿知事勢洶洶,逾垣走,僅得免。詔奪職罷歸。明年,以徽猷閣待制,卒。

論曰:自太宗歲設大科,致多士,居首選者躐取華要,有不十年至宰相,亦多忠亮雅厚,為時名臣。治平更三歲之制,繼以王安石改新法,士習始變。哲、徽紹述,尚王氏學,非是無以得高第。葉祖洽首迎合時相意,擢第一,自是靡然,士風大壞,得人亦衰,而上之恩秩亦薄矣。熙寧而後,訖於宣和,首選十八人,唯何慄、馬涓與此五人有傳,然時彥、端友齪齪,祖洽、俞慄、蔡薿憸邪小人。繇王氏之學不正,害人心術,橫潰爛漫,並邦家而覆之;如是其慘焉,此孟子所以必辯邪說、正人心也。

用白話文解讀一下:

蔡薿,字文饒,開封人。

崇寧五年(1106),參加進士考試,當時蔡京已經再次被重用,蔡薿揣摩蔡京政見,在試策中寫道:

“熙寧、元豐年間政績斐然(熙豐變革),足以與史上最著名的德政媲美。可惜元祐年間,熙豐變革好的政策沒有得到執行(元祐更化),而紹聖年間對熙豐變革的繼承(紹聖紹述),使大宋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不幸的是,在建中靖國年間,熙豐變革的好政策又中斷、反覆了。當今皇上兩次下詔,徵求治國理政的建議,元符末年(即建中靖國初年),那些反對熙豐變革的人,乘機大進奸言(元符上書),攻擊變法先烈,甚至置可能動搖國本而不顧,我覺得應該在他們剛開始冒頭時堅決打擊,從源頭上加以杜絕。”

於是,蔡薿獲得了第一名,並且,將他的答卷頒佈天下。

蔡薿解去布衣進入官員行列,擔任的第一個官職是秘書省正字,後又任起居舍人,時間不長,為中書舍人,從布衣到侍從,只有九個月,這樣的升遷速度,前所未有。

升任給事中,他一心依附蔡京,與蔡京續家譜,認蔡京為族叔。後來蔡京讓兒子蔡攸、蔡修與他相見時,蔡薿急忙說:“我以前續家譜輩分搞錯了,您是族祖,這兩位是我父輩”,並立即行禮拜見。皇上準備特赦情節較輕的元祐黨人,要蔡薿上報名單,蔡薿不肯寫,有人上疏指責蔡薿,說他的行為使皇上的恩澤不能推廣到元祐黨人,使這些久罪之人不能獲得赦免。蔡薿被貶,出任和州知州,明年,加顯謨閣待制,任杭州知州。

蔡薿尚未及第時,曾經給陳瓘(左正言)寫信依附,他在文中誇讚陳瓘“諫疏似陸贄,剛方似狄仁傑,明道似韓愈。”但他在進士考試的試策中所陳述的觀點,與陳瓘的政見相異,所以當官以後,想找機會加害陳瓘,讓他閉嘴。正好這時候陳瓘的兒子陳正匯,在杭州上書告蔡京圖謀不軌,於是蔡薿就將他抓起來,押往京師。蔡薿因此官復原職,回到京師再任給事中。他又與宰相何執中謀劃,讓石悈(台州知州)管制陳瓘,但是石悈並沒有執行到位。這件事在《陳瓘傳》裡有記載。御史毛注說:“陛下赦免部分元祐黨人,是順應天意的善政,然而任用了大奸臣(蔡京)管理國家,而蔡薿這種人卻巧言惑眾,人為地製造矛盾”,但是這個上疏,沒有得到皇帝的明確答覆。

範柔中曾參與元符上書,崇寧改元后被列入“上邪等”,建中靖國初年面臨提拔,蔡薿說:“範柔中曾經詆譭皇考神宗,哲宗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自今春元祐黨人重新復官,士大夫們議及此事都很驚愕,有人對紹聖紹述持有異議。我請求陛下不要提升範柔中,以向天下昭示什麼是好、什麼是惡。”這個意見被皇帝採納。張商英做宰相時,常安民(御史)寫書信給他,激勵他要行善政,蔡薿的弟弟蔡萊將這封信偷偷抄來給蔡薿看,蔡薿即以此攻擊張商英。蔡薿升遷為翰林學士,後來以“妄議政事”的罪名被罷免,貶為提舉洞霄宮,不久,任建寧知府。

蔡薿在興建神霄宮時盡心盡力,皇帝下詔褒獎,升為學士承旨、禮部尚書。他暗地裡巴結權貴,被人揭發,宋徽宗要他來見,想當面責問,蔡薿心虛,一個多月不敢來見,皇帝大怒,命令罷免他。御史說:“蔡薿在太學讀書的時候,就施詭計鉗制各位同學;擔任侍從時,以揭發隱私來要挾宰相;擔任門下給事中時,則借國法以發洩私忿;為郡守時,則妄自尊大而蔑視監察官員;在金陵為官時,儼然以宰相自居;後來提升為禮部尚書,仍懷不滿之心。這樣的人,應當嚴加處罰。”於是,蔡薿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房州安置。

宣和年間,蔡薿官復龍圖閣直學士,再次任杭州知府。他為官喜怒無常,全憑心情,動不動就用大刑。方臘起義平息後,參與作戰的西北士兵得到了賞賜的絹布,拿到市上換錢,蔡薿禁止市民與之交易,先是人為壓低價格,後來強行取締,引起士兵激憤,他們乘蔡薿晚上與賓客飲酒的時候,放火燒了州衙,並準備在蔡薿逃出來時殺了他。蔡薿知道大事不好,翻牆逃走,留得性命。皇帝下詔免去他的職務。第二年,蔡薿被任徽猷閣待制,不久就去世了。

《宋史》編撰者評論:自從宋太宗開設科考,本朝錄取了很多進士,名列首位的(狀元)都委以重任,有的人不到十年就當上了宰相,多數人忠亮雅厚,成為名臣。(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確立了三年一次的科考制度,接著王安石實施變法,士大夫的習性開始改變,哲宗和徽宗朝的“紹聖紹述”,堅持王安石變法路線,不支援這個主張的考生,得不到好名次。葉祖洽迎合了當時宰相(王安石)的政治主張,獲得了第一(狀元)。從此以後,科舉士子風氣大壞,人才越來越少,委以重任的也不多了。從熙寧到宣和,共有十八位狀元,只有何慄、馬涓等五人有傳,而時彥、霍端友為人謹小慎微,葉祖洽、俞慄和蔡薿是奸邪小人,由於“王氏之學”不是正經,利用和擴大了人性的弱點,使得世風日下,人心不正,物慾橫流,最終導致家國傾覆,後果是慘痛的,這就是孟子提倡“必辯邪說、正人心”的道理(《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以上為《宋史·蔡薿傳》的白話文,最後一段為編者的評論,將北宋的滅亡,歸罪於王安石變法,而贊成變法的蔡薿,則被定義為“奸邪小人”。這也是歷代官方對熙豐變革的主流觀點。

蔡薿參加科舉和入仕的時期,正是北宋黨爭十分激烈的年代,在此簡述一下這段歷史背景。

宋仁宗趙禎當政時期,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和三冗(冗兵、冗官、冗費)問題,任用范仲淹搞“慶曆新政”,由於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新政從慶曆三年(1043)始,到慶曆五年(1045)即中止,未獲成功。

宋仁宗趙禎去世後,因無子,傳位給堂侄趙曙(宋英宗),英宗在位四年病逝,長子趙頊繼位,是為宋神宗。

宋神宗銳意進取,於熙寧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實施變法,由於改革阻力強大,王安石被兩次罷相,在二次罷相後的第二年,神宗改元“元豐”,親自推進新政。八年後,神宗病逝,他九歲的兒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

哲宗年幼,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臨朝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稱舊黨領袖司馬光等為“三賢”,新黨領袖蔡確等人為“三奸”,將王安石和蔡確等名單張榜公佈,對大批新黨進行貶謫清算,其極端案例,是將前宰相蔡確在貶謫安州路上寫的《夏日遊車蓋亭詩》,誣為譏訕高太皇太后,蔡確被貶死於新州。

元祐八年(1093)高氏去世,哲宗親政,改元紹聖,下令紹述(繼承神宗熙豐新法),罷舊黨、用新黨。元符三年(1100)哲宗趙煦病逝,年僅二十五歲,在位十五年,實際掌權7年。

哲宗無子,向太后主張立哲宗次弟端王趙佶,是為宋徽宗。向太后當政後啟用舊黨,貶逐新黨,恰逢日食,徽宗下《日變求直言詔》,舊黨以向太后為靠山,藉機彈劾新黨(元符上書),勢力再佔上風。

一年後向太后去世,徽宗親政,改年號為“建中靖國”,意為“本中和而立政”,次年改元崇寧,放棄中和政策,推崇熙寧新政。崇寧元年(1102),徽宗將元符上書的大臣分為“正上、正中、正下、邪上、邪中、邪下”六等,鍾世美等41人為“正等”,範柔中等500餘人為“邪等”。又令中書省進呈“元佑更化”和“元符上書”中支援舊黨的大臣姓名,共計一百二十人,分別定其罪狀,稱作奸黨,徽宗親自書寫姓名,刻於石上,豎於端禮門外,稱之“元佑黨人碑”,永不錄用,並不許黨人子孫留在京師,不許參加科考。後來,蔡京挾私,增加元祐黨人為三百零九人(其中還有新黨的人),由蔡京手書姓名,發各州縣,仿京師立碑“揚惡”。

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直逼開封,徽宗禪讓給兒子趙恆,為宋欽宗,是年,太學生陳東上書,將蔡京列為“六賊”之首,次年改元靖康,六賊皆遭貶、伏誅。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1127),徽、欽二帝被擄往北方,北宋滅亡。

從慶曆新政到靖康之變,新舊兩黨的爭鬥愈演愈烈,北宋王朝的覆滅,與黨爭有極大的關係,《宋史》將蔡京列入奸臣,可見最終是舊黨佔了主流意識,蔡薿作為新黨的一員,得到的評價也好不到哪裡去。

《宋史·蔡薿傳》為元朝脫脫所撰,並未記載蔡薿生卒年,查民國唐圭璋《全宋詞·蔡薿》,有記載:“薿字文饒,開封人,治平四年(1067)生,崇寧五年(1106)以諛蔡京,舉進士第一。宣和五年(1123)卒。”據此可知,蔡薿生卒年為1067-1123。

《全宋詞》收集了蔡薿的三首詞(詩),可惜只有一首是完整的。

第一首(只記錄了四個字)

失調名

扇開仙掌。

第二首(完整)

送宋朝請倅邢州

布衣初喜得相從,淡薄情懷老更同。

春酒杯盤花爛漫,夜堂燈火雪冥濛。

家傳辭藻喧時譽,地近鄉枌識土風。

早晚漢庭褒一鶚,待看霜翮上秋空。

第三首(只有一聯)

雲藏北固山頭寺,煙鎖南徐水際樓。

《宋史》上記載蔡薿是開封人,為何儀徵縣誌、揚州府志記載他是儀徵人呢?源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蔡薿自元祐中,居真州塘下里。崇寧間,魁天下,後補尚書。蔡京欲通族,不可。京由是惡之。”這個記載與《宋史》不一樣:蔡薿當了狀元,蔡京想與他“通族”認宗,蔡薿沒有同意,蔡京因此就不喜歡他。

前文所述,蔡薿生於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元祐為宋哲宗年號,共8年(1086-1093),這段時間蔡薿的年齡為19-26歲,崇寧五年(1106)蔡薿中狀元時年齡是39歲。可見蔡薿青少年時期,是在真州度過的,居住的地方是真州的塘下里。推測,他從小在真州長大,也許就出生在真州。

儀徵大碼頭商會街,有個“狀元井”,是儀徵市文物保護單位,標註的時代是“宋”,依據是井欄“高浮雕繪新科狀元騎馬遊街的場面,人物的服飾與《宋史·輿服志》所記載的宋代服飾相同,狀元井所雕畫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宋代風俗畫”(《風流宛在:揚州文物保護單位圖錄》),有的人認為這就是當年狀元蔡薿家的井,對此筆者一直是持否定態度的,竊認為,大碼頭地區明初開發,北宋時尚在江中,此井的井欄系從別處移來,這口井不是宋代的井,更不可能是蔡薿家的井。

北宋狀元蔡薿

【狀元井】

“薿”讀作(nǐ),是茂盛的意思,《說文》中解釋:薿,茂也。從草,疑聲。《詩經·小雅·甫田》有句:黍稷薿薿。

無論歷史上對王安石變法、對蔡京和蔡薿的評價如何,蔡薿中狀元這個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能在幾百個全國精英中脫穎而出當上狀元,絕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2018年11月11日,筆者參加揚州阮元文化研究所與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組織的學術交流活動,參觀南苑時,在“歷代狀元名錄”牆上,找到了宋代真州狀元蔡薿、清代儀徵狀元陳倓的名字,拍了照,自豪得不行。

北宋狀元蔡薿

【歷代狀元名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