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由 以太粒子 發表于 藝術2021-09-21
簡介他表明,iPadOS 需求的是一個以觸控為中心的游標,而不是將傳統 PC 上的滑鼠照搬過來:在給 iPad 規劃游標時,咱們期望它既能還原出手指觸屏這種低精度操作體驗,比方在主螢幕上點選某個圖示

游標變成了手掌形狀表示什麼

在 iPad 的發展歷程中,蘋果至少經歷過兩次「被打臉」的時間。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一次是手寫筆的問題。假如你還記得 2007 年初代 iPhone 的釋出會,其時喬布斯就有過一個戲謔觸控筆的片段:

「誰會想要一個手寫筆?」

在喬布斯看來,咱們的手指就是觸控屏最好的互動東西。

所以,當 Apple Pencil 呈現後,便遭到來自許多網友們的嘲諷。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笑一笑

滑鼠的質疑其實也差不多。喬布斯從一開端就把 iPad 視為是「手機和膝上型電腦的中心產物」,為了凸顯出它在互動上的優勢,天然沒有引進鍵盤或許滑鼠的計劃。

在大部分 iPad 的宣揚影片中,鏡頭也總是聚集在了各種手勢操作上,著重手指操作的便當。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現在的 iPad 變成什麼樣了呢?它既有了實體鍵盤,也有了觸控板,還有個漂浮在螢幕之上的小圓點,也就是滑鼠了。

這和一臺膝上型電腦沒多大差異,哪怕蘋果並不計劃將 iPad 和傳統電腦歸為一類。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iPad 亦或是電腦,只不過是一個稱號罷了

之於個人,我的確更期望蘋果根據觸屏,做更多手勢和介面規劃的測驗,而不是照搬傳統 PC 的做法,重新創造輪子,這就頗有一種「兜兜轉轉又重回原點」的妥協感。

但現實下也不得不承認,人類想要在另一套介面上構思出比實體鍵盤+滑鼠更好的互動模式,的確不是易事,這或許本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比照十年前,iPad 的定位也早已不是一臺單純的「愛奇藝播放器」了。它有了 Pro 字尾,就證明蘋果期望去招引更專業的人群,它或許會面向辦公,也能夠是去繪製複雜的建模圖,還有影片編輯。

這些都是內容生產的領域,講究的是生產力和效率,那麼鍵鼠這套東西,的確就是現階段必不可少的。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蘋果其實不怎麼喜歡滑鼠,反而對觸控板情有獨鍾,後者也一直是 MacBook 上的中心互動東西。

有意思的是,喬布斯曾在多年前說到說,垂著手去點按 PC 電腦的螢幕並不契合人體工程學規劃,因為只需時間一長,懸空的手臂就會有勞累感。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2010 年 Back to the Mac 釋出會

這也是為什麼,蘋果至今都沒有為 MacBook 新增觸屏支撐,而是選擇不斷增大鍵盤下方的那塊觸控板,並參加雙指輕點、三指縮放等相似多點觸控屏的手勢操作。

如此一來,手掌既能夠平放著桌面上,不遮擋螢幕,但同時也能夠靠觸控板取得等同於觸屏的直觀操作。

現在為 iPad 參加觸控板,其實也有相似的考慮。

但 iPad 的狀況有些特別——它首先是一臺觸屏裝置而不是膝上型電腦,大部分運用介面和互動邏輯,本來就是依照觸屏的運用場景規劃的。

這意味著,iPad 的運用往往會規劃得比較簡單,不存在 PC 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鈕和選單,關於操作的精準度也沒有設太嚴格的要求,觸控板和滑鼠的含義就小了很多。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真正能發揮出滑鼠指標價值的,其實是一些需求精確操作的場景,比方說咱們在 PC 進步行文字、表格的編輯,閱讀網頁時的超連結跳轉等;要不然就是在處理圖片、影片時,不期望讓手掌遮擋螢幕,然後寄期望於讓滑鼠指標來完成。

怎麼將傳統的滑鼠指標融入到一個完全根據觸屏打造的體系中,就是蘋果現階段要處理的問題。

突破口就在這個游標上了。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最近,蘋果軟體工程高檔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接受了 TechCrunch 的採訪,透露了一些 iPadOS 游標的規劃故事。他表明,iPadOS 需求的是一個以觸控為中心的游標,而不是將傳統 PC 上的滑鼠照搬過來:

在給 iPad 規劃游標時,咱們期望它既能還原出手指觸屏這種低精度操作體驗,比方在主螢幕上點選某個圖示;但又能在特定介面下,轉換成一個可供高精度操作的指標,比方說處理文件。

終究,蘋果選擇了一個圓點,這僅僅它的預設款式,一旦這個圓點懸停在某些特定元素或區域上時,就能夠切換成其它形狀。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當你在 iPad 上移動小圓點接近圖示或按鈕時,圓點會像磁鐵相同主動「吸附」上去,此後緩緩移動觸控板,圖示或按鈕便會有一個搖擺的作用,只需當你將圓點移除圖示時,作用才會消失。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假如是當你掃過一排圖示,又或許某個圖片,它也會有突顯變大的作用;換成是按鈕,或許就會是加一層高亮作用或是暗影特效。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這種「聚集(Focus)」動效的靈感,其實來自於蘋果的 tvOS 體系。儘管 tvOS 體系並沒有滑鼠的規劃,但你仍然需求運用遙控器上的觸控板來操作介面,怎麼讓螢幕上介面的變化和遙控器上的手勢對應起來,就全賴這個「聚集」來提示了。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依照蘋果的說法,tvOS 沒有參加游標,就是期望讓使用者經過焦點的變換來導航,而不是測驗移動螢幕上的圓點。即就是電視螢幕很大,介面元素很複雜的狀況,這種奇妙的視覺提示也能夠讓一切操作一目瞭然。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而在 iPadOS 上,引進聚集等動效也是給使用者提供一種直觀、視覺化的反應,並盡或許地沿用觸屏操作時的視覺提示。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另一些滑鼠形狀則是參考了 PC 上的習氣,比方說在使用者編輯文字時需求選中某個段落,或是圓點移動到文字區域上時,就會主動變成了解的「I」字型;移動到超連結上時也會有一道下劃線。

至於觸控板手勢,就更像是一件順水推舟的工作了。蘋果本就在 Mac 渠道積累了一套非常老練的觸控板互動規範,現在僅僅將操作的區域從螢幕轉移到觸控板上罷了。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費德里吉也著重說,iPad 觸控板上的許多手勢都與 Mac 上的相似,假如使用者本身就有運用 Mac 習氣,就不用重新學習它們,上手操作也會感到非常瞭解。

看得出,iPadOS 的觸控板和游標都和蘋果過往的人機互動有著許多聯絡,它繼包含了來自 tvOS 的動效規劃,也沿用了蘋果多年來的 Mac 手勢互動,證明蘋果仍然期望讓自家桌面端和移動端體系的視覺、互動保持「一致性」。

但蘋果仍然期望確保 iPad 原有的觸屏操作習氣。它在 iPad 人機互動規劃規範中也明確表明,游標僅僅是「iPad 互動的另一種方式」——但不能去取代觸屏操作。

費德里吉也稱,觸控板和游標僅僅去適應現在的 iPad,而不是反過來,讓 iPad 運用的介面去迎合游標,或許是鍵鼠操作邏輯。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這意味著,就算使用者不去運用這些配件,也能夠持續依照曾經的習氣,靠點選、滑動螢幕來操作 iPad。

與此同時,新的游標特性也將直接相容一切運用,想要進行復雜操作的使用者,也能夠隨時切換到觸控板的游標之上,而不會感到突兀。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不過,假如蘋果真的期望發揮出游標在 iPad 上的潛力,那麼就應該鼓勵那些有點名氣的文件編輯器、圖片處理東西和影片編輯器對它進行最佳化,推進和擴充套件 iPad 的在內容生產領域的能力。

想要讓 iPad 變成「多面手」,只靠一塊觸控板和游標是不行的,它也需求生產力軟體開發者的支撐。

微軟都已經開端行動了,來自 The Verge 音訊就稱,微軟的 Office for iPad 運用會在本年下半年針對觸控板和游標進行適配。不說和 PC 比照,但至少往後配合觸控板,在 iPad 上處理 Excel 表格時,不用再費力地去點按螢幕。

給 iPad 加上滑鼠是個好設計

▲《文明》針對 iPad 的觸屏做了很多介面修正

別忘了還有遊戲。和 Mac 那羸弱不勝的遊戲陣容不同,iOS 渠道本身就具有了極為豐富的遊戲數量,單個 PC 端遊戲還會先針對 iPad 進行適配,比方《文明》《生化奇兵》和《英雄連》之類,都是看中了 iPad 的大屏和便攜性。

不過,因為之前 iPad 沒有游標的概念,這些移植過來的 PC 遊戲往往需求針對觸屏互動做調整,可修正的部分非常有限。但現在有了鍵盤和游標,開發者們或許就不用費盡心思去考慮一套新的操作了,玩家們也能沿用 PC 端的鍵鼠習氣,而不是強迫自己去學習一套新的邏輯。

蘋果在改造 iPad 這件事上還會持續,在本年 WWDC 大會上,咱們肯定會看到更多和 iPadOS 有關的資訊。哪怕是參加游標和鍵盤有些「打臉」,但關於蘋果和使用者而言,結果才是我們更介意的事。

只需能為 iPad 爭取到更多的優異運用,同時又不會影響原有的觸屏體驗,iPad 間隔成為一個生產力東西,或許也不會太遙遠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