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歙硯的藝術風格

由 弘博歙硯製作技藝 發表于 藝術2021-08-30
簡介老紅豆杉硯匣硯盒包裝二、歙硯的雕刻造型不同時期的歙硯風格各異,其形制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同時文人思想意識的介入也不斷推動了硯式的“最佳化”

歙硯綵帶好嗎

歙硯的藝術風格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用翰墨飄香來形容,“硯與文字同興”,“筆硯精良,人生一樂”等無不說明了書寫工具的重要性。文房四寶中,紙易灰、筆易損、墨易碎,唯硯堅固而流傳千載,故有“四寶硯為首”,“文人有硯,如美人之有鏡,一生之中最相親傍”等說法。硯臺不僅是傳播文化的文房用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千百年來, 歙硯因其材質與硯之功用相契合, 加上奇巧的構思和精湛的雕琢,集詩、書、畫、印、金石、雕刻、文字諸藝術於一體,成了具有使用價值、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深受大家的喜愛。

歙硯的藝術風格

綵帶紋蟬硯

一、歙硯的製作工序

選料

選料其實就是硯石的石質鑑定過程,採用“看、摸、敲、洗、磨、刻”等方法鑑定出石質優劣後,將符合制硯標準的優質硯石挑選出來。好的硯石應具有一定的體積,硬度、粒度適中,不能有石筋和隔。有的石料需要按照規格、工藝的要求進一步加工,鋸成一定形狀,經適當打磨後成為硯坯。

設計

設計是硯臺製作過程中極其重要的關鍵性工序,作品的成功與否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設計能力的高下。歙硯雕刻講求因材施藝,天然造化,因此設計過程中要反覆比較和觀察石料的形狀、質地、顏色與紋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選擇最佳的雕刻主題,按硯坯形狀大小、質地優劣、紋色變化等賦予不同圖案,並將圖描於硯坯上(如胸有成竹,也可用鐵筆直接在硯坯上勾畫),以便循圖雕刻。

雕刻

硯雕是一種藝術創作,與書法、繪畫同理。硯雕的一般要求是:掩疵顯美,不留刀痕。根據內容選擇刀法,或奔放、剛勁,或細膩、含蓄,應剛柔相濟,把握好輕、重、徐、疾等。工序分鑿刻(打坯)和雕刻(出細)兩步,先將水池、硯池、覆手鑿成後,再用雕刀修飾。硯臺的比例合理、主體突出、層次分明、線條流暢,有些硯還要刻上銘文和印章等。

打磨

硯刻完成後,硯面和圖案須磨光,先用細油石將硯通磨一遍,再用細砂紙水磨至手觸無鋩為止。一件硯作能否平整勻順、光潔透澈,關鍵在於打磨(磨光),一定要認真對待這項工作,不能有絲毫馬虎。打磨不乾淨或打磨的方法不恰當,會使硯作受損,功虧一簣。

上光養護

一件硯作完成後,應當施以一層薄油養護。按照傳統應選用核桃油為佳,歙硯一般不做封蠟處理。

包裝

佳硯均須配硯盒,以保護圖飾和銘文,防止塵埃入硯,且對硯起裝飾作用。硯盒以各種材質的木料為主,還包括錦盒等,不宜採用比硯更硬的金屬或其它材料制盒。除了配製硯盒外,還包括一些後期的包裝工作等。

歙硯的藝術風格

老紅豆杉硯匣硯盒包裝

二、歙硯的雕刻造型

不同時期的歙硯風格各異,其形制的發展,總是伴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同時文人思想意識的介入也不斷推動了硯式的“最佳化”。總而言之,早期的硯雕古樸無華,時代愈發展,硯雕藝術愈見精細華美。歙硯的造型總體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五大型別,即規矩形、肖形、隨形、自然形、平板硯,其中規矩形和肖形又分為多種形式。

規矩形

清代以前的歙硯多呈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六稜形、八稜形、梯形等規矩的幾何形狀,而同一形狀不同的長、寬、高比例及硯堂、硯池的不同開法,又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種硯式。這種硯的特點就是“規矩”,墨池深,硯堂大,實用性較強,講究規範勻稱、比例恰當、線條挺拔,給人的感覺是莊重典雅、簡潔素美。“沈仕硯圖十五品”總結出了硯臺的十五種常見形制:圓形一種,為“月池硯”;橢圓形三種,分別為“玉堂硯”、“玉室硯”、“玉環硯”;正方形一種,為“方城硯”;長方形八種,分別為“舍人硯”、“太師硯”、“內相硯”、“都堂硯”、“銘雀硯”、“只履硯”、“雙履硯”、“東坡硯”;以及“斧硯”、“鳳池硯”。

歙硯的藝術風格

長方形硯

肖形

肖形硯就是仿造生物、靜物、器物等的形象而製成的硯,分肖物硯與仿生硯兩種。肖物硯包括鐘形硯、瑤琴形硯、石鼓形硯、圭璧硯、瓦當形硯、書卷形硯、竹節形硯、貝殼形硯、葫蘆形硯、蕉葉硯、荷葉硯、桃形硯、金錢硯等。仿生硯包括龜形硯、蟾蜍硯、蝙蝠硯、螃蟹硯、魚形硯、鵝硯、牛硯、耄耋硯(貓與蝴蝶)等。

歙硯的藝術風格

魚形硯

隨形

隨形硯也稱花式硯,即雕硯者完全依照硯石的自然形態、色彩、紋理等,充分發揮想象力,採用山水、花鳥、人物、靜物等任何一種題材和圖案,選擇最佳的雕刻手法制成的硯。其最大特點是能充分體現出硯石的特色及作者的風格,一硯一式,極少重複。隨形硯的藝術含量較高,除使用價值外,更具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現在製作的歙硯最多的就是隨形硯。製作這類硯不僅要求作者有精湛的雕刻技藝,還應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歙硯的藝術風格

隨形硯《絲路花雨)

自然形

自然形硯是針對一些極富造型之美或紋色特別優異的硯石,不做或稍作修飾而成的硯。基本保持了原石的自然形態,有的只挖個硯池,有的乾脆就是一塊不加任何雕飾的“原石”,給人的感覺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這需要雕硯者擁有極強的審美能力及高度的概括能力,正如硯雕大師方見塵所說的“不雕則雕”也。

歙硯的藝術風格

自然形

平板硯

平板硯也稱為硯板,多為方形或長方形,是一種特殊的硯臺。當雕硯者發現一塊石品罕見、紋色精絕、沒有瑕疵的硯石時,不忍心雕刻以免破壞了硯石的美色,可稍加磨平磨光,或乾脆把六面鋸平磨光,製成硯板供欣賞或待構思成熟後再雕刻。平板硯與高檔名硯一樣珍貴。

歙硯的藝術風格

硯板

歙硯的藝術風格

平板硯

三、歙硯的雕刻題材

歙硯的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和全面,山水、樓臺、亭閣、樹木無所不取,人物、走獸、禽鳥、蟲魚無所不包。

古風題材

取材於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雕塑、雕刻、繪畫、書法和工藝品的造型、文字、圖案或直接以這些物品作為構圖的主體。如古錢幣、瓦當、漢磚、殘碑、竹簡、印章,等等。給人以渾厚古樸,典雅大方的感覺,飽含著書卷之氣。

歙硯的藝術風格

書簡硯

詩意題材

即直接在中國傳統的詩詞中取材或在石材的形狀、石品、花紋中發現詩意和創造詩意。如“獨釣寒江雪”、“輕舟已過萬重山”、“觀滄海”、“滿江紅”、“舉頭望明月”、“多少樓臺煙雨中”。

歙硯的藝術風格

多少樓臺煙雨中

畫意題材

即自然和社會的景物皆做為雕刻的內容。如“秋山訪友”、“花間一壺酒”等。

歙硯的藝術風格

名人題材

即以歷史名人的軼聞、掌故為題,用硯雕加以表現。如“米芾拜石”、“昭君出塞”、“貴妃出浴”、“太白賦月”等。

歙硯的藝術風格

太白賦月

神話題材

即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故事用來成硯。如“天女散花”、“八仙過海”、洛神”、“普賢大師”、“夸父追日”等。

歙硯的藝術風格

嫦娥奔月

傳統題材

即我國硯工長期相傳下來的一些較為固定的表示吉祥喜慶的題材。“玉必有意,意必吉祥”,硯雕的創作亦然,傳統題材一般都有寓意:如“連年有魚”、 “福到”、“珠聯璧合”等。

歙硯的藝術風格

珠聯璧合

正是有了這麼多豐富的題材,歙硯才能使多種石品、紋色的硯材“物盡其用”,並且“錦上添花”。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多方面、多層次的人們對歙硯不同的審美需求。

歙硯的藝術風格

福到硯

四、硯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頌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內容簡短且押韻,言簡意賅,富有哲理。“硯銘”便是刻於硯表面的文字,是硯雕的一部分,也是文學作品在硯面的表現形式,集佳石、文學、雕刻、書法於一體。硯銘也稱“硯銘文”,“硯銘書”,是一種自由文體,長短各異,詩文皆可,書體不拘一格。早期的硯銘,一般是文人墨客對硯臺的讚美之詞,也就是以銘說硯,後來發展為以銘立德、以銘抒情等多種形式。

歙硯的藝術風格

硯銘硯藝

一方好硯,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珍品,再書刻上精美的銘文,更是錦上添花、身價倍增。硯銘不僅體現著文學、雕刻、書法等價值,而且有著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

五、硯雕的發展過程

中國硯之歷史久遠,硯臺是從遠古研磨器逐漸演變發展而來的。五千多年前我國即已存在古硯的雛形,如陝西臨潼縣姜寨遺址中出土的一方石硯,從其結構及附帶的器物推測,古時使用硯臺需借石質磨杵來研磨塊狀的礦物顏料,其功能為研磨工具。自然形態的石硯一直到戰國和西漢早期仍然在使用,西漢後期,出現了較為規整的刻有紋飾的硯;東漢時期硯的製作更趨精美,圓形三足石硯流行,尚未出現專用硯材,且往往配有磨杵。東漢至魏晉期間,古硯的發展出現了重大改制,這時出現的人工制墨可直接磨於硯面,因此不再需要磨杵來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石墨或礦物顏料。至此,真正意義上的硯誕生了,其基本形制一直沿用至今。從“研磨器”向硯的演變,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其外表也從粗糙向光滑轉變,體現了人們開始追求硯臺形式美的思想。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陶瓷業蓬勃發展,陶瓷硯亦作為新品種而興起。陶瓷硯始見於三國,其形制與東漢圓形三足石硯一脈相承,三足一般作獸蹄形;硯面無釉,以利研墨。南北朝時的圓形陶瓷硯,

硯面漸漸凸起,四周下陷,漸成隋唐“辟雍硯”的雛形(也有辟雍始於漢代之說);硯足也逐漸增多,一般為五足,也有六足、七足。隋唐時陶瓷硯繼續生產,形制由南北朝的圓形多足硯演變為“辟雍硯”;“闢”字通“璧”,“雍”指雍水環繞;“辟雍二字,本指西周天子所設大學:校址圓形,圍以水池,南門外有便橋;此種硯式模仿其形,沿用其名,寓“文教”之義。大約在晉代出現了鳳字硯,也稱“鳳池硯”或“鳳凰池”,其硯外形如“鳳”字,上略窄,下較寬,尾部有二足,硯面淌池,這種硯式對唐代“箕形硯”、宋代“抄手硯”有著深遠的影響。總體來說,唐代以前,是中國古硯的誕生、流傳以及基本定型期,這個時期最為典型的硯雕當推漢硯。

唐代出現了經濟、文化全面繁榮的局面,其詩歌、書法、繪畫、雕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直接促進了制硯業的快速發展,開創了一個新時期。這不僅體現在這個時期的制硯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體現在歙石、端石等優質天然硯材的發現與利用。這些硯石得天獨厚,與硯的功用相契合,一經問世,便取代了其他硯品,並開啟了文人雅士追尋佳硯且千年不退的熱情。唐代硯雕的造型由前代的圓形漸向長形過渡,硯堂開琢由平面向斜坡演化,於是唐代最為典型的硯式“箕形硯”出現了。箕形硯作箕斗狀,前首稍窄而俯,後尾稍闊而翹,硯面斜鑿淌池,硯底兩側留跗足,自“鳳字硯”及“龜形硯”發展演變而來。這種硯式使用方便,儲存墨汁量大。同時,前代出現的硯式如“鳳字硯、“辟雍硯”等,在唐代繼續流行,其雕琢更加流暢,選材日趨講究。

歙硯的藝術風格

仿唐風字硯

宋代的硯臺雕刻在唐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硯臺的實用性與賞玩性已經融為一體,精巧雅緻,體現出極濃厚的文人品味。宋代硯式眾多,且能推陳出新,故引人入勝,代表性的硯式有抄手硯、覆手硯、太史硯、蟬形硯、斧形硯、鐘形硯、石渠硯、回紋長方硯等。以長方形“抄手硯”最具特色,抄手硯硯底挖空,兩邊為牆足,因可用手抄底托起而得名,從前代的箕形硯演變而來。宋代“蘭亭硯”與“蓬萊硯” 等硯式,雕刻精細、氣勢宏大,給後人留下了眾多山水、人物雕刻的佳作。因此,唐宋硯是中國硯史上的一個高峰,硯的形制與實用已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唐代“箕形硯”和宋代“抄手硯”也成為後世硯臺的典範,為後人所尊崇,故後人稱“鏡必秦漢,硯必唐宋”。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歙硯、端硯還是其他的硯都統一於明顯的時代特徵中,地方風格並不十分突出。

歙硯的藝術風格

蟬硯

宋之後的元和明,歙石沒有正式開採,歙硯的生產只能取宋代開採後的餘料而形不成規模,所以其雕刻也大多延續了宋代的風格。到了明代晚期,徽州地區的制墨業,版畫、石雕、竹雕業有了大發展,這使得歙硯的雕刻“石斷藝不斷”,並取各家之長、補己之短。明末至清中期,由於端石的多次開採,以及停採已久的歙石的重新開採,優質石品迭出於世,加之經濟的發展,硯雕工藝水平藉此進一步提高;並出現了精細繁複與樸素典雅兩種不同的風格,人們對硯的要求開始從實用逐漸轉向觀賞與收藏,但其實用功能始終居於硯臺的主導地位。如果說明硯與清初的硯古意尚存,裝飾仍較適度,即“質文並重”的話,那麼乾隆以後則是玩賞重於實用,即“文重於質”了。隨著硯的文具功能逐漸淡化,硯的本質特徵也日漸趨弱,從這個意義上說,清代“乾隆工”是歙硯盛極而衰的轉折點。清末至民國時期,硯臺開始走向衰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兵荒馬亂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是墨汁和硬筆的出現,令硯臺失去了在書寫工具方面的主導地位。隨著硯臺地位的下降,這時期的硯臺傾向於大眾化的簡易風格,以學生硯為主。

歙硯的藝術風格

九芝如意硯

進入現代,硯臺迎來全面復興時期,這一時期的硯臺無論在品種、數量、形式、題材等方面在硯臺史上可謂盛況空前。歙硯在繼承傳統風格的基礎上,溶進、發展了徽派四雕(磚、木、竹、石雕)的表現手法,擴大了隨形雕刻的範圍,在探索寫實手法和自然風韻相結合方面也獲得了突出的進展。逐漸形成了因材施藝、巧借紋色、刀法剛勁、線條流物、造型生動、神態入微、層次分明、紋飾雅潔的藝術風格,歙硯的雕刻技藝更加成熟完美。

優點突出的同時也顯現了這樣一個誤區,那就是重工藝雕刻而忽視了硯臺的實用功能,甚至忽視了硯的文化內涵,重欣賞而輕實用的趨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制硯工藝一定會撥亂反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歙硯的藝術風格

推薦文章

  •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

    中國裝備志——83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使用一門改進過的152毫米83式榴彈炮,炮塔配置三桶式液壓平衡機,火炮俯仰角為-5~65°,炮口採用雙室制退器,同時配有抽菸裝置但並未安裝空調過濾這類的三防系統,並採用剛性連線的半自動裝彈機裝彈,最大射速5發/分鐘,彈藥基數30發,車體內放...

  • 全家老少都愛吃的富貴菜,主要是做法簡單,1分鐘學會!

    富貴小炒食材準備:大蝦、胡蘿蔔、荷蘭豆、木耳、腰果、食用油、鹽、味精、料酒、澱粉操作步驟:1、將木耳泡開洗乾淨,掰成小塊、荷蘭豆頭尾去除木耳荷蘭豆2、食材改刀,將荷蘭豆切成兩半、胡蘿蔔切片、大蝦去頭、去蝦線、去皮切成兩半,盛入盤中待用3、醃...

  • 新手花友急需掌握的5點養花技巧,從此告別植物殺死

    新手花友急需掌握的5點養花技巧,從此告別植物殺死提盆法只適用於花盆材質較輕,盆較小的盆栽,如果是大而笨重的花盆,就需要用到其他的判斷方法了,更多判斷澆水時機的方法,藍妖在《如何零基礎養好花》一書中有相信的介紹,您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