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漢字探源:益字及益姓

由 雲鶴閣 發表于 藝術2021-07-03
簡介二、引申義益字從本義陶製器皿中的水沸騰時體積增大漫出來,引申為增加,增多,增大等

益的筆順怎麼寫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益,會意字,讀作yì,本義水沸騰漫出器皿,溢字的初文。

從甲骨文、金文、戰國竹簡、小篆、隸書到楷書,益字有一個完整的演變過程。

漢字探源:益字及益姓

益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

一、字形演變

水溢位來,是因為水在加熱時不斷從液態變成氣態,體積不斷增大。據實驗,1毫升水,透過加熱全部變成水蒸氣,體積會增加到2000毫升。

新石器時代,遠古人學會了製作陶器。其中有的陶器是用來燒水煮肉的。人們發現,如果把陶器加滿水,當加熱到沸騰時,水就會從陶器中漫出來,也就是橫流出來。

漢字探源:益字及益姓

鍋中水燒開沸騰漫出

人們就把這個現象用符號記錄下來,寫作益(甲骨文)。益字的甲骨文字形描述了水在器皿中沸騰高出器皿上沿的樣子。益字的讀音,或是水在陶器中沸騰時會發出聲音。

漢字探源:益字及益姓

益字甲骨文字形

益字的金文字形擺脫圖畫的形狀,進一步文字化。

漢字探源:益字及益姓

益字金文字形

戰國秦簡是上下結構,上為橫向的水(表示橫流漫出),下為器皿。

《說文解字》:益,饒也(益,本義為吃飽)。釋讀非本義,而是引申義。

二、引申義

益字從本義陶製器皿中的水沸騰時體積增大漫出來,引申為增加,增多,增大等。

1。水漲。《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澭水暴益,荊人弗知(澭水突然漲水,楚國人不知道)。

2。增加,多出。《史記·高祖本紀》: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秦派兵增援章邯,夜間銜枚偷襲項梁)。如,延年益壽,增益,損益。

3。好處。(1)《尚書·虞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2)《孟子·公孫丑上》: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拔苗助長,不但無益於苗長,還會害死苗)。如,有益無害,大有裨益,受益匪淺。進一步引申為有好處的。如,益鳥,益蟲,良師益友。

4。富饒。《呂氏春秋·不苟論·貴當》:觀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能孝敬友善,忠厚恭謹,敬畏王命。這樣的人,他家裡一定會越來越富裕)。如,益發,饒益。

5。補助,補貼。(1)《戰國策·秦策二·甘茂攻宜陽》:甘茂攻宜陽,三鼓之而卒不上……於是出私金以益公賞(甘茂率兵攻打宜陽,三次擊鼓進軍而士兵不肯往前衝……於是他拿自己的錢財補貼獲賞的有功人員)。(2)《呂氏春秋·貴當》: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和我能力相當的人,我不和他相處,是因為他對我沒有助益)。

6。水的體積比原來更大,引申為更加,愈發。《孟子·梁惠王下·第十節》:如水益深,如火益熱(如水更深,如火更熱)。如,益發壯大,老當益壯,精益求精。

7。擴大,增大。《穀梁傳·隱公七年》:城為保民為之也。民眾城小則益城,益城無極(城池是為保護百姓而修築的。人多城小就擴建城池,城池擴建是沒有限度的)。

8。器皿中的水是一點一點漫出來的,引申為逐漸,漸漸。《禮記·坊記》: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亡[wú](使富起來的百姓不足以驕橫,貧下去的百姓不至於窮困,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不至於對上級不滿,所以犯上作亂的事就日趨減少)。

9。由水漫出,引申為自大,驕傲自滿。《莊子·雜篇·列禦寇》:有貌願而益,有長若不肖(有的人貌似敦厚質樸卻行為驕溢,有的人雖為長者卻品行不端)。

三、益姓來源

現代益姓,來源複雜。

其一,源自黃帝的六世孫伯益。伯益是虞舜的臣子,為東夷部落的首領。《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以天下授益,三年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避居箕山之陽”。這裡的箕山就是今山東青州香山。傳說,《山海經》是伯益在箕山避居時所寫。後人以伯益管轄之地稱為益。西周至戰國時期,益邑屬齊國。伯益的後裔子孫中,有以伯益的名字為氏的,稱為益氏。

漢字探源:益字及益姓

大禹時伯益避居的箕山(今山東青州香山)

其二,由於伯益的名字也做地名,居於益邑的人也有以地名為氏的,也稱益氏。

其三,西漢時,漢武帝設定益州在內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益州在三國時期範圍最大,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在益州的居民中,有以州名益為氏的。

其四,在今藏族、蒙古族、滿族、瑤族、彝族、水族、白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益氏族人分佈。

益姓現有人口約9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459位。

詩曰:

益指沸水漫出鍋,

形容增長好處多。

集思廣益成大業,

良師益友解疑惑。

參考文獻:

1。《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2。《現代漢字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三版。

3。《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6。《漢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編,華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孫永清編著,中國書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學勤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11。《實用甲骨文字典》,陳年福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年版。

12。《國學大師》(網路版)。

13。《新華字典》(網路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