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由 小月說歷史故事 發表于 藝術2021-06-30
簡介戴簪釵的明代婦女考古出土的明代首飾,最常見的有發罩、額帶飾、簪、耳墜、戒指、三事件(俗稱“三事兒”)、霞帔墜飾等

梅花玉手鐲大約多少錢

近代以來,上海女人似乎一直都走在時尚的前沿,而實際上自古她們就對美有追求,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她們琳琅滿目的首飾。

六千年前的上海婦女已經佩戴玉玦

中國首飾的歷史源遠流長。距今五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民族的祖先已經用獸牙、貝殼、骨、石等天然物製作成串飾,表明在遙遠的矇昧時代,原始人已經產生了美的觀念。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原始人配飾展示圖

而上海,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六千年前的青浦崧澤遺址馬家浜文化中發現了當時的先民佩戴的耳飾玉玦,形制小巧規正;在距今五千年的崧澤文化中發現了玉玦和佩飾玉璜等,玉璜有扁條、半環、橋形、半璧形、動物形等,形制豐富,表現出崧澤人心目中的美感世界逐漸豐富;而距今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輝煌發達的文化之一,孕育了最繁盛的古代文明,在福泉山良渚墓葬中發現了玉鐲、玉佩、玉璜、玉珠、玉項飾、綠松石石片等飾件,使上海原始人對美的追求進入了全新階段。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玉玦(馬家浜文化),動物形玉璜(崧澤文化)

在良渚墓葬中,有一件琮形玉鐲堪稱驚世國寶。玉鐲玉質晶瑩剔透,鐲面在圓柱體上凸起四塊方座,以四角的中線,各刻一組神像紋,每面四隻展翅飛翔的小鳥,神奇精美。此外,還有件高僅1。3釐米的垂膽形玉墜和一件豬形玉墜,造型生動樸實,令人喜愛。這些首飾即使同現代飾件相比也毫不遜色,從中折射出上海原始人的審美意識達到了較高水平。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琮形玉鐲

宋代上海婦女的首飾絢麗多彩

物換星移,社會發展到距今一千年的宋代。隨著宋王室南遷臨安(今杭州),加速了上海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表現在首飾上,儘管宋王朝在服飾上提倡簡樸,禁止民間使用金翠等珍寶首飾,然而宋代婦女的首飾還是很有特色的,以金銀為主,紋飾多為花鳥動物,形制精美,工藝精湛。

金銀飾物在上海地區也是比較常見的。如寶山月浦南宋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的譚氏夫婦墓,其夫人發插金髮釵3件、鳳首金簪1件、銀髮飾1件及金花片9件,耳上佩帶動物金耳飾1一副,手腕戴金鐲1對,身上飾臥獅鎏金銀鏈飾1件、鎏金鴛鴦戲荷霞帔墜飾1件。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鳳首金簪(南宋)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動物形耳飾

霞帔墜飾用兩片銀片錘壓成雞心形,銀片上以百年好合、鴛鴦比翼、連生貴子之意構成一幅充滿吉祥氣氛的荷花鴛鴦圖案。霞帔墜飾,顧名思義為霞帔上的飾件。霞帔是在婦女裙衫外另加的一種裝飾性帔子,它的形狀像兩條彩練,披掛在胸前。宋代婦女為使霞帔平整下垂,多在霞帔的下端垂以金銀、玉質的墜子。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記當時臨安富貴之家婚嫁時,必備金釧、金鐲、金霞墜這三件金聘禮,若無金器,則以銀鍍金代之。由此可見,霞帔在南宋社會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種裝飾品。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霞帔墜飾(南宋)

再看松江地下發現的一罐南宋金飾件,有髮簪、額帶飾、耳墜、手鐲等十多件。其中的一件雙龍戲牡丹簪,簪首雙龍託一束牡丹花,花盛葉茂。一件松鼠石榴簪,在花葉盛開、果實累累的石榴花中,一隻小松鼠棲息其間,松鼠的機警、靈活被表現得活靈活現。一件童子牡丹簪,童子雙手於胸前執一折枝牡丹,憨態可掬。一件額帶飾,正面剔刻出人物故事、樓閣、花卉等,左端刻“張壹郎”,右端刻“十分金造”銘文。“張壹郎”是宋代男子的稱謂,“壹郎”想來是排行老大;“十分金造”為金子的成色,是純金。宋代為了商業競爭和維護各自商品的信譽,以區別產品質量的優劣,不少作行和工匠常把行名、匠名及金子成色,砸印於器物上,頗有今天“名牌產品”的意思。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額帶飾(南宋)

這兩批飾物,均以金銀設計出富有創意、精巧細緻的動物和花卉造型,從中展現出上海宋代婦女首飾的精巧絢麗和多姿多彩。

明代上海婦女首飾已注重“金玉搭配”

上海明代首飾在繼承宋首飾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和創新,突出表現在選材豐富,有金、銀、銅、玉、寶石、木等等。特別是隨著紅、藍、綠各色寶石、珊瑚、瑪瑙、水晶等珍貴材料的使用,出現了金玉、金銀寶石等多種材料搭配在一起的飾件。金玉搭配,有多種美好的含義,金玉滿堂象徵財富,金枝玉葉喻指高貴的出身。這種獨特的色彩搭配使明代首飾錦上添花,愈發顯得絢麗多姿。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戴簪釵的明代婦女

考古出土的明代首飾,最常見的有發罩、額帶飾、簪、耳墜、戒指、三事件(俗稱“三事兒”)、霞帔墜飾等。

發罩,明代稱“荻髻”,是已婚婦女的正裝,在家或外出會見親友時都可以佩戴。李惠利中學明墓發現的一件銀絲髮罩,採用細如髮絲的銀絲精工編制而成,孔眼均勻,沒有接頭破綻。發罩前部邊緣插鎏金仙女亭臺樓閣簪,後部邊緣嵌鎏金人物故事、樓閣、雜寶紋弧狀條飾,發罩上插20多件有金鎏金、玉、各色寶石製作的髮簪,簪首有鎏金螞蚱、蝦、蝴蝶、菊花、牡丹花、蓮花等,珠光寶氣。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李惠利中學明墓發現的銀絲鎏金髮罩

額帶飾,明代稱頭箍,先用布、綢類紡織品縫成條狀帶子,再縫合後套於額頭,在前額部位飾金玉飾件等。打浦橋顧氏墓發現的額帶飾,前額正中縫製玉雕團龍。左右依次對稱排列同一題材的白玉飾件16件,分別是鳳飾、荷葉水草飾、雁銜草紋飾、牡丹飾、梅花飾、螭虎紋飾、菱形飾、三足蛙飾。每件玉飾用金片託底縫於布帶上,有的嵌以寶石,用黃金、白玉和紅藍寶石等不同質料的工藝品相互裝點,光彩照人。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打浦橋顧氏墓發現的額帶飾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白玉荷葉水草紋額帶飾(左)白玉鳳紋額帶飾(右)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白玉螭紋額帶飾(左)白玉雁銜水草紋額帶飾(右)

髮簪發現最多,質地、形制、紋飾豐富多彩。一件金鑲青玉觀音簪,觀音頭頂雕一鳥,胸前嵌紅寶石一顆,置身金蓮座上。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金鑲玉玉觀音髮簪

耳墜,最為常見的是葫蘆形耳墜,可能同葫蘆的諧音“護祿”“福祿”有關,人們認為它可以驅災避邪,祈禱幸福,使子孫蔓延,人丁興旺。一件金鑲白玉鏤孔葫蘆耳墜,耳墜上部用一根金絲彎成“s”形,似葫蘆蔓,下垂金片錘打鏤刻出的雙層覆蓮瓣,蓋在玉葫蘆上,似蓮蓋頂,玉葫蘆由大小兩顆圓形玉珠組成,玉珠通體透雕鏤空錢紋,兩葫蘆間,為金片製成的仰覆蓮瓣,葫蘆底部由金片仰蓮瓣托起,造型精巧,工藝精湛。另外一件金鑲玉蓮花童子耳墜極為少見。童子頭頂託金片錘揲的花葉寶蓋,肩披帛帶,腰束帶,雙手合十,立於盛開的蓮花座上。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明代金鑲玉葫蘆耳墜(左) 明代金鑲玉蓮花童子耳墜(右)

戒指有翻面戒、對戒等。一枚翻面金戒極為罕見,戒心可以來回翻動,戒心一面飾陽文楷書“安”,字,另面鏨刻人物紋。一對雙龍連珠紋金對戒,兩端錘揲鏨刻成龍首,兩龍昂首張口,似在搶珠,龍睛、龍鬚雕刻細膩,一絲不苟,出土時分戴在左右手指上,這種配對使用的戒指稱為對戒。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明代翻面戒指

金事件,明代的名稱叫“事兒”,有“三事兒”“七事兒”等等。“三事兒”的基本組成是牙籤、耳挖和鑷子,具有剔牙、挖耳、鉗東西三種功能。一件金事件,長鏈條做成連珠紋,鏈首套一圓環,鏈條中部系一金葫蘆,一件錢形飾件,錢形飾件下墜一圓環,環內掛一件牙籤、一件耳挖。牙籤、耳挖由一根圓柱狀金條一分為二切割分鑄而成,不使用時,合起來為一體,既衛生又便於攜帶,使用時各自開啟。這件金事件上只有牙籤和耳挖兩種,但將牙籤和耳挖合起來可作為鑷子使用,是極具巧思的一例。“三事兒”多半是拴在衣巾角上,揣在衣裳袖子裡,隨身攜帶。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明代三件事(俗稱”三事兒“)

霞帔墜飾中,一件雞心形銀質鎏金白玉花鳥紋墜裝飾在霞帔下部,內區鑲嵌玉鏤雕牡丹綬帶鳥紋,外區鏨刻繁密的花朵,每朵花芯鑲嵌紅色或藍色圓寶石,背面鏤刻龍鳳牡丹紋,左右兩條龍,昂首張口穿插在牡丹叢中,上下各一隻鳳凰展翅翱翔。明代對霞帔的使用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即一至五品的命婦可用金霞帔,六至七品者用鍍金霞帔,八至九品用銀霞帔。可見霞帔不僅是一種裝飾品,也是身份地位等級的標誌。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白玉鏤雕花鳥紋銀質鎏金霞披墜飾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古代上海婦女的首飾

白玉鏤雕松鹿、牡丹紋六邊形霞帔墜飾

由於鳳冠霞帔是命婦的標誌,所以它成為封建社會中婦女的一種追求目標。實在不行,也要在婚禮上戴一下仿製品。直至民國期間,老式婚禮上也要給新娘穿戴一下鳳冠霞帔。現在它已經變成了民俗中的一種有趣的回憶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上海通志館”(id:tongzhiguan)公眾號

上觀號作者:檔案春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