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三希堂”法帖上乾隆御用寶璽現身上海

由 新民晚報 發表于 藝術2021-06-26
簡介圖說:“內府圖書”鈐蓋作品作為乾隆皇帝重要的鑑藏璽,要充分認識此璽的價值,就必須對清宮特別是乾隆時期與宮廷收藏密切相關的鑑藏璽情況進行考察,對其製作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

三希堂法貼藏在哪裡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在研習鑑賞書畫之餘,常常要在其上鈐蓋收藏印記,累朝疊加,有的作品上的鑑藏印可多達幾十方甚至上百方,這也成為宮藏書畫和文獻的一大特點,到了清高宗弘曆(乾隆)尤甚。

三希堂是乾隆帝的書房。“三希”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三希堂”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至寶,在它們的紙面上同時可以找到這枚“內府圖書”。

“三希堂”法帖上乾隆御用寶璽現身上海

圖說:“內府圖書”印章

在11月8日舉辦的上海工美25週年慶典拍賣會上,這方神秘的寶璽將會上拍。今天起在上海工美拍賣預展上可以觀賞到,堪稱今年上海秋拍季的一個亮點。

波光粼粼蓮葉田田 三希堂留下皇帝精神世界

該璽為壽山芙蓉石質地,隨形雕荷塘小景。通高5。5釐米,印面2。4釐米見方。印文為陽文“內府圖書”四字。此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的《乾隆寶藪》《嘉慶寶藪》和《道光寶藪》中均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材質、體量,還是篆法佈局都與《寶藪》中的記載完全相合,可以確定此璽為乾隆皇帝寶璽的真品。

根據《乾隆寶藪》的著錄,乾隆皇帝自繼位開始,便刻制了大量鑑藏鈐用的寶璽,這些璽印多用凍石刻制,精緻而富有韻味。此方“內府圖書”即是乾隆早期製作的鑑藏璽之一。在乾隆帝諸多鑑藏璽中,此方“內府圖書”鈐蓋的頻率很高,僅《石渠寶笈》和《秘殿珠林》著錄的作品就不下40件。

“三希堂”法帖上乾隆御用寶璽現身上海

圖說:“內府圖書”鈐蓋作品

作為乾隆皇帝重要的鑑藏璽,要充分認識此璽的價值,就必須對清宮特別是乾隆時期與宮廷收藏密切相關的鑑藏璽情況進行考察,對其製作的歷史背景有所瞭解。綜觀清宮收藏的書畫典籍,便會發現鈐蓋鑑藏璽最多的就是乾隆皇帝。由於乾隆帝本人喜歡炫耀和張揚的性格,他的鑑藏璽及其鈐用也顯示出他自己的習慣和特點。不但數多量大,而且在鈐蓋時總是將自己置於突出的位置。通觀全幅,往往他的印記給人的觀感最為醒目。他常用的方形御用璽和宋徽宗的御書印有著明顯的淵源關係,而此方“內府圖書”璽四字印文也同樣源自宋代的宮廷鑑藏璽。

此方“內府圖書”的材質上,在《乾隆寶藪》標註為壽山石,而在《嘉慶寶藪》和《道光寶藪》中則標註為洞石。洞石是清宮對通靈溫潤的石質印材的通常稱謂,包括現在被認為頂級材質的田黃、芙蓉石等,在清宮多被稱為洞石。此璽所用材質均勻純淨,溫潤細膩,通靈可愛,質量極佳,正是壽山石中的芙蓉石,這與《寶藪》的著錄亦相符合。在印鈕雕刻上,此璽下半部分材質規整,上半部分隨形雕荷塘小景。此璽材料為獨石籽料,外部包裹顏色較深的石皮,雕刻者利用石皮的俏色巧妙設計,雕刻出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蓮葉田田的生動景象。下部的水波紋纖細流暢,層次清晰,襯托出荷莖的挺括。蓮葉或舒展或捲曲,繁簡有致,形態自然。一朵蓮花挺拔向上,層層蓮瓣向日盛放。無論是細膩豐富的表現力還是佈局經營都顯示出御用璽印製作的精緻品味。

“三希堂”法帖上乾隆御用寶璽現身上海

圖說:“內府圖書”印章

在清朝覆亡之時這枚印章流出宮外遠走日本,此番重器文物迴流中國,成為書畫收藏界熱議的話題。資料記載,這枚“內府圖書”印是來自日本收藏家八田兵次郎的舊藏,他是日本大正時期大阪的著名中國書畫收藏家,自號“西洞主人”,其收藏以明清書畫為主。

清廷常用御製璽成為拍賣寵兒

根據故宮專家郭福祥的研究,此璽在乾隆內府收藏的古代和本朝書畫作品上大量鈐用確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在三希堂“三寶”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晉王獻之《中秋帖》乾隆御筆“至寶”引首與前隔水之間的接縫下部、王珣《伯遠帖》乾隆御筆“江左風華”引首與前隔水之間接縫上部、唐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本幅與梁清標題簽絹紙之間的接縫下部、元鄧文原《章草急就章卷》本幅中間兩紙接縫處以及卷尾董邦達畫松柏竹石圖與明代陳謙題跋紙之間的接縫處、元趙孟頫《秋郊飲馬圖卷》本幅與前後隔水接縫處以及後隔水與柯九思題跋紙的接縫處、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仇英《雙駿圖軸》畫芯與裱邊左上角接縫處都鈐蓋有此璽。尤其是在趙孟頫《秋郊飲馬圖卷》上,鈐該此璽達三次之多,且都是在不同部位的接縫處,其特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三希堂”法帖上乾隆御用寶璽現身上海

圖說:“內府圖書”鈐蓋作品

二是作為鑑藏印記鈐蓋於內府收藏的古代書畫之上。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蘇軾《陽羨帖卷》、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卷》、馬遠《久安長治圖卷》、趙孟頫《洪範授受圖並書卷》、文徵明《仿李成溪山 深雪圖卷》等所鈐此璽都屬於這種情況。

三是作為鑑藏印記鈐蓋於宮廷收藏的本朝名人書畫之上。如李世倬畫《靜寄山莊十六景冊》、董邦達畫《靜宜園二十八景冊》、丁觀鵬畫《唐明皇擊鞠圖卷》、餘省畫《蘆雁卷》、張若靄畫《水仙卷》、董邦達畫《御製三希堂記意軸》等都鈐蓋此璽,作為鑑藏之標識。

四是作為御用小璽鈐蓋於乾隆皇帝自己臨摹的古代書畫作品或者御筆書畫作品之上,且此種鈐用作品數量最多。

在不久前結束的北京華藝國際拍賣,乾隆御用印璽“三希堂”堪稱是一大亮點,華藝國際北京首拍上的亮相的三希堂葫蘆形碧玉璽創下了989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此番在上海露面的“內府圖書”印,同樣代表乾隆收藏品味和文人情懷,見證了時代和200多年前的主流文藝風尚。這枚在諸多“神品”上留下印記的“內府圖書”印,給了今天的收藏家們帶來了想象空間。(新民晚報記者 樂夢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