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由 讀書悟道123 發表于 人文2023-01-14
簡介可見,在富察皇后死後,那拉氏也是深得乾隆寵愛的

綱紀未舉的舉是什麼意思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乾隆三十年正月,乾隆皇帝開始了他的第四次南巡。這次依然陣仗很大,皇太后、皇后那拉氏、令貴妃、慶妃、容嬪等后妃,還有已故孝賢皇后的弟弟大學士傅恆,容嬪之兄圖爾都,以及蒙古王公、地方總督巡撫等,浩浩蕩蕩約有一千多人。

他們從紫禁城養心殿出發,一路看花燈、燃花炮,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然而行至杭州時卻發生了一件怪事,二月十八早膳時,乾隆還賞皇后膳品,至晚膳時,皇后那拉氏就不見了。

更加奇怪的是,至十九日早膳時,在皇宮的賞膳底簿上,皇后名號被貼住,代之以皇貴妃之名,而那拉氏依舊沒有現身,那麼那拉氏去了哪裡呢?

原來此時的那拉氏已在回京的路上了,十八日當晚,乾隆下旨,令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先程回京,而乾隆一行人至四月二十才歸京。

乾隆歸京後,於五月十四日,將那拉氏皇后的夾紙冊寶四份收回,其中包括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也就是等於將皇后入宮後三十年來所有的冊封全部收回了。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而早在五月初九,皇太后懿旨將令貴妃晉為皇貴妃,總領六宮。至此,那拉氏雖皇后名號猶存,但實際已名存實亡。至七月,她手下可供使用的女子也只留存兩名。

乾隆雖沒有明目張膽的廢后,但這一系列操作,對於那拉氏來說,比正大光明地廢除她還要痛苦,口不能言,冤無處訴,殺人不過頭點地,誅心卻似淚成空。

然而這還沒完,她被軟禁,連親兒子也見不到,與外界斷絕了一切聯絡。身邊服侍的太監、侍女對她的態度也日漸惡劣,在重重壓力之下,那拉氏一病不起,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病逝,終年四十八歲。

當那拉氏死時,乾隆正領著眾皇子、大臣在木蘭圍獵,召見蒙古王公,顯示大清的兵威與聖德。

七月十五,當他得知那拉氏的死訊時,只是略加思索就決定不回京,只派了那拉氏的兒子永璂回去料理喪事。同時還特意頒發了一道上諭,在上諭中,他才首次公開帝后不睦一事,並對喪事的規格作了明確規定,“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對於那拉氏更為羞愧的是,曾經顯赫一時的皇后,死後竟連一個單獨的墓葬都沒有爭到,她被從葬於純惠貴妃的地宮之中,也就是借宿純惠貴妃的墓穴。

從上述乾隆對那拉氏的種種行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對那拉氏算是恨到骨子裡了,要不然為何在人死後,還如此的羞辱她呢?

但讓人更加疑惑不解的是,那拉氏到底觸碰了乾隆的哪根神經,進而令他如此憎恨自己呢?

對於此事,官書沒有記載,但後人根據史料整理出了原因。

說是在這次南巡開始之前,乾隆與皇后那拉氏之間的隔閡就已產生,到了江浙一帶,乾隆對皇后就已表現出不滿之色。

再巡到杭州之後,乾隆迷戀情色,甚至微服出行,夜不歸宿。那拉氏出於對乾隆的愛護,多次苦諫不僅毫無收效,而且還招來了乾隆的斥責。

就在二月十八的晚上,他們倆大吵了一架,乾隆當著女妓的面,將皇后踹出了門,還怒斥她謀逆犯上。在絕望之下,那拉氏居然剪掉了自己的頭髮。

要知道斷髮在清宮祖制中被視為大逆不道,就是叛逆行為,詛咒國運衰敗之兆。如清末時剪髮成為趨勢,其意就是與大清斷絕關係。所以,乾隆看到那拉氏這個舉動後,說她“瘋了”。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所以,才有了乾隆後來對那拉氏的一系列措施。

但為何乾隆不公開廢除她的皇后之位,而是要選擇一步步的折磨她?而且在她死後釋出的皇帝上諭中,乾隆給出的理由是,那拉氏“於皇太后面前不能恪盡孝道”,卻隻字未提他與那拉氏之間的矛盾。

其實,乾隆在處理那拉氏一事上,也是矛盾重重。

對於那拉氏,不能說沒有一點情感,那拉氏的晉封之路也很順利。

乾隆二年被冊封為嫻妃,一個“嫻”字型現了她的性情溫順,並深得皇太后喜愛;乾隆十年晉升為嫻貴妃,冊文中也是大讚她的賢淑;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皇太后立馬選中那拉氏接替皇后主持六宮,乾隆也同意了;乾隆十五年八月,那拉氏正式被冊封為皇后。

在那拉氏成為皇后之後,也為乾隆誕下兩子一女,而且她還經常隨乾隆出巡各地。可見,在富察皇后死後,那拉氏也是深得乾隆寵愛的。

所以,在斷髮事件發生後,乾隆只是令她回京,而且歸程仍舊是皇后待遇,並未露出任何處罰她的跡象。

四月二十歸京後,對於是否廢黜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他還在猶豫,然而宮中已經對此事議論紛紛了,有位刑部侍郎,名叫阿永阿,更是為了皇后一事向他進諫。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乾隆對此怒上加怒,指責阿永阿沽名釣譽,因為阿永阿認為此事重大,搞不好會丟飯碗,到時豈不是連累家中老母。但他的母親倒想得開,勸他說“盡忠不能盡孝,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意思是讓他去盡忠。所以,乾隆說他為博一己之名。

乾隆盛怒之下要阿永阿的罪,這時刑部尚書錢汝誠也站了出來,為阿永阿辯護。

這說明在群臣當中反對廢后的大有人在,此時乾隆就不得不對那拉氏的去留做慎重考慮了。最終他沒有廢后,但象徵那拉氏地位的所有榮譽均被他收回。為他仗義執言的兩位大臣也受到了處罰,阿永阿被流配黑龍江,而錢汝誠則被罷官,回家“盡孝”去了。

那拉氏斷髮一事,觸犯了乾隆的底線,必須嚴懲;而那些為皇后辯護的人,不僅不理解他的苦衷,反而指責他,這又觸犯了乾隆作為帝王的尊嚴。所以,他對那拉氏是恨上加恨。

然而隨著那拉氏的去世,事情卻愈演愈烈。

乾隆將那拉氏以皇貴妃之禮下葬,在群臣中又引發了震動。不少大臣認為,雖皇后存在過錯,但既存其名號,那她就是大清皇后,就應當以皇后禮儀相葬,否則名不正言不順。

於是又有人跳出來為那拉氏喊冤,這個人就是御史李玉鳴。

不過他沒有明說,說法很是委婉,他在上疏中只是說內務府沒有按照皇后喪儀治喪,這其中是否存在疏忽或遺漏。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乾隆看後,當然知道李玉鳴之用心所在。於是,乾隆又怒了,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如果不嚴辦李玉鳴,此後進言的臣僚就會絡繹不絕,到那時,他這個皇帝的處境就被動了。

他大罵李玉鳴喪心病狂,說皇后之事,天下臣民早已知曉,朕存其名號,不予廢黜,已是格外開恩。而且在此前,朕還特下了一道諭旨,難道你李玉鳴就沒看見嗎?現在反倒指責內務府辦事不周,無非就是不滿皇后以皇貴妃喪儀辦理,你還不明說,故意隱約其辭,居心可謂險惡至極。

於是,李玉鳴被革職,發往邊疆伊犁。在處理他之前,乾隆還刻意叫內閣拿出之前處理阿永阿的諭旨給他看,李玉鳴看後,遂知在劫難逃,只好低頭認罪。

此後,乾隆下令將那拉氏喪事減等辦理,以及嚴懲李玉鳴的諭旨頒佈中外,讓內外臣民皆知,以戒來者。

那拉氏死後又引發了一波震動,乾隆把朝臣對他的又一波指責也當然要記在那拉氏的頭上,所以,那拉氏死後連個墓穴也沒有得到。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儘管乾隆想以一己之力堵上悠悠眾口,但宮闈之事還是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乾隆四十年(1775),在那拉氏死後十年,又有一位小吏跳出來舊事重提,這個人叫嚴譄。

嚴譄原本是想借為那拉氏鳴冤上位,不想弄巧成拙,在奏摺中,他指斥時弊,說當今政風敗壞,百姓度日維艱,要求乾隆清理吏治,關鍵為美化那拉氏,編造了她為勸誡乾隆觸柱而亡的故事,還把乾隆說成了一個貪淫好色之徒。

乾隆一看此奏,便惱怒異常,他本來對百姓亂議國事就很反感,現在居然有人敢為那拉氏翻案,信口雌黃,乾隆怎能饒他。於是,乾隆以大逆不道亂議國事為由下令將其處死。

然而時隔兩年後,就又發生了一件讓乾隆不快的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他東巡盛京,九月迴鑾,途中錦縣生員金從善在御道邊跪進呈詞,要求乾隆建儲立後,納諫施德,這言外之意就是在批評乾隆對后妃及諸子不厚道,對臣下缺乏仁義,為政不施。

在談及那拉氏時,他更是直言要求乾隆下“罪己詔”,公開承認自己的過錯。乾隆一看此言,氣得肺都炸了。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他再次聲名那拉氏一事純屬她自作自受,國禮不容,而他則是一再包容她,可謂仁至義盡。

至於立後一事,他認為後宮妃嬪並無可擔當之人,如果另選,他已經六十八歲高齡,滿朝文武大臣都是他的兒孫輩,其女更為年幼,又如何與他匹配,真是可笑之極!毫無懸念,金從善也以妄肆詆斥之罪斬首。

在那拉氏事件爆發十多年間,先後有多人因此事而獲罪,死得死,罰得罰,此後,終於再無人敢對乾隆的個人生活指指點點。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那拉氏的兒子永璂病逝,生前未得任何封號,死後也沒有追封,更沒有什麼諡號。

而在當時,一般皇子只要是成年病逝,都會有封號,有的還有美諡,比如皇五子永琪,生前封為親王,死後諡號“純”;皇六子永瑢,生前有封號,死後諡曰“莊”;甚至被乾隆所不喜的皇長子永璜,也被追封定親王,諡曰“安”,等等。

相比之下,永璂的結局連個不孝子孫都不如,這實屬過分,很明顯乾隆把對那拉氏的恨也加到了永璂身上。可見,乾隆對那拉氏有多恨啊!

他當然恨了,在那拉氏一事上,他花費了多少精力去平息;又因為她,民間流言四起,將他說成一個荒淫無度的帝王;還是因為她,他的一世英明打了折扣;可以說,因為她,他的威嚴一再被挑釁,名譽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試問這是一個皇后該做得事嗎?

那麼那拉氏該怎麼做才是一個合格的皇后呢?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在三國時也有一起命案,與那拉氏之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我們知道曹丕的妻子甄宓,原是袁紹之子袁熙之妻,由於絕世的美色被曹丕收入後宮。

但在十八年後,曹丕僅僅因為讀了一首她寄來的詩,就氣急敗壞地賜了她一杯毒酒,要了她的命。但曹丕覺得還不解恨,在甄宓死後下令“以發覆面,以糠塞口”。

曹丕與甄宓也曾如膠似膝,然而隨著曹丕身份的轉變,在他身邊的美人層出不窮,再加上再美的女人也敵不過歲月的侵蝕,甄宓失寵也就在所難免了。

對於青春不在的甄宓來說,在曹丕面前最好的形象就是順從與認命,然而甄宓卻性情了一回,她在寫給曹丕的詩中訴說了她的孤獨與悲苦,希望藉此引發曹丕對她的悲憫。

然而她等來的不是曹丕的自責,而是她的死期。在曹丕看來,甄宓是不自知的,並且以她的不自知挑戰了他的威嚴。

那拉氏皇后:貴妃喪儀簡辦,死後借居墓穴,乾隆為何如此羞辱她?

作為后妃只有順從的份,在帝王的眼中,后妃大多是他們傳宗接代的工具,一般是沒有發言權的。像歷史中口碑較好的皇后,如長孫皇后、馬皇后、孝莊皇后,甚至乾隆終愛的孝賢皇后,在她們的眼中是沒有自我的,唯有失去自我,將皇帝視為一國之君,而不是一己之私,才有可能獲得皇帝的青睞。

那拉氏就是犯了與甄宓一樣的錯誤,她們都是太自我了。像令貴妃、魏佳氏能博得乾隆的寵愛,無不是以失去自我為代價。或許在今人看來,那拉氏不失為一個剛烈的女子,值得稱頌,但如果那拉氏知道她的瘋狂舉動會付出如此慘痛代價,那麼她還會如此做嗎?恐怕不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