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如何恰當地過好我們的一生?

由 思維價值 發表于 藝術2022-10-18
簡介在這個金錢社會,大部分人都把錢作為自己的目標,錢已經不僅僅是支撐生活運轉的工具,而被賦予了更多重要的屬性

人的一生應當如何度過

學會接納現實以後才明白,無論什麼樣的生活也都能擁有當下的幸福。

學會如何恰當地過一生,可能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一種能力。

如何恰當地過好我們的一生?

學會做減法

我們的一生會做的事情有很多,有些是必要的,而很大一部分卻是不重要的,如果想讓自己幸福,那麼首先要懂得的就是學會做減法,也就是隻做自己想做的事。

記得吳軍在他著的《見識》裡講過,中國人和印度人同樣都是以勤奮和聰明為起點的,但是在美國大公司當執行長的印度人就比中國人多。

原因卻是印度人缺乏選擇的狀態,以及不選擇而產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幫助了他們的精英在公司裡取得成功。

因為沒有選擇,他們更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更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他們會在一個地方認認真真,異常努力,所以取得的很多成績,推動他們晉升到了最高的工作崗位。

相反中國人卻因為可選擇的很多,經常是把精力花在選擇上,而不是專注經營一件事情上,反而無法有大的成就。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過程,畢竟我們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選擇雖然很多,但是每個人自身的能力都有限制,保持在一個方面,一個領域的專注,需要放棄很多旁枝末節的選擇。

這種效應不光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中,也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上,我們的一生中充滿著各種誘惑,選擇的時候很容易患得患失,而這個時候做減法則至關重要。

學會放棄焦慮,放棄誘惑,放棄攀比和內耗,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嘗試把難度超大的目標拆分成一個個稍微有一點點難度的小目標,透過不斷的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來“餵養”信心和意志,不去強求結果。

在追求的過程中,體會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何等的快樂,才是對收穫當下生活幸福體驗最恰當的選擇。

如何恰當地過好我們的一生?

開啟人生模式

▲達芬奇一名非常偉大的畫家。他最著名的畫《蒙娜麗莎》至今仍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中,記得當年去現場觀摩時,作為盧浮宮唯一設定保護人員的藏品,現場可謂守衛森嚴。

大家都記得流傳於世的名畫,卻鮮有人知道達芬奇除了是一名偉大的畫家,他同時還是: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解剖學家,地質學家,製圖師,植物學家,作家……這該死的讓人羨慕的開掛人生。

▲還有赫伯特·西蒙。他是決策理論之父,獲得過197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芝加哥大學的政治學博士。

同時他還是凱斯工學院科學博士,耶魯大學科學和法學博士,麥吉爾大學法學博士,瑞典隆德大學哲學博士,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學經濟學博士,密歇根大學法學博士,匹茲堡大學法學博士……每一個單項都讓普通人望塵莫及。

▲還有鮑勃·迪倫。 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音樂家,曾獲得過音樂界最著名的獎項——格萊美音樂獎。

同時,他還獲得了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新聞界的普利策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也是一位跨領域的全才。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一旦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之後,便掌握了事物的運作原理,一通百通,於是他們幾乎可以在每一個領域都獲得成功。

簡單點說,他們便是掌握了人生模式的生活大師。

達芬奇一輩子都在追求力學、音樂、光學、鳥類學、心臟醫學、飛行器、地質學、戰爭武器的創新性研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希望瞭解世間一切秘密的冒險激情,讓他毫無意外地站在了科學和藝術的交匯點上。

他一直試圖把藝術、科學、光和幻覺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想法終於在1506年動筆的《蒙娜麗莎》身上完成。

一幅具有最深刻創造力的蒙娜麗莎,達芬奇為了獲得技術基礎,很多個夜晚他都是在弗洛倫薩畫室旁邊的聖瑪麗亞諾娃醫院太平間裡過夜,剝下屍體的皮,觀察皮下肌肉和神經。目的是鑽研人臉上到底如何形成的微笑,分析每條肌肉的動作範圍,以確定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經起源。

研究過程讓達芬奇對人類大腦和神經系統的運作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好奇人如何將感情轉化為身體的變化?透過反覆解剖後獲得肌肉表情的工作原理,加上無數次試錯之後的技法積累,才可能創作出蘊含時間與光線感覺的精湛畫作。

這位典雅端莊的麗莎,讓達·芬奇耗盡一生的心思,直到16年後死去才算終結。

是什麼讓達芬奇以及很多眾多的大師擺脫一切束縛,開啟了開掛的人生模式?

這點可以用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的觀點來說明。在對藝術家、運動員、音樂家以及外科醫生等角色進行大量研究後,米哈里契克森提出了“心流”概念。

心流,指的是當人們沉浸在當下著手的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中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它就是人們獲得幸福的一種可能途徑。

當一個人沉浸在事物本身時,心流就會像泉水一樣奔流在心頭。即:心流是一種處在“技能適中、挑戰適中”的理想區域。在這個理想區域,我們的勝任需求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

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髮揮到極致”,也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明白了幸福的來源,就可以更好“管理”人們的行為,既能使人們更好地創造價值,又能使人們收穫更多的幸福。這對於自我和他人,都有很大幫助。

只是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中,並不足以支撐你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獲得勝任成就的需求源於大量的練習。

在給自己設立一個定義清晰的目標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可以模仿的榜樣。儘量找到並加入一個“學習共同體”,從情境中去實踐。

在設定了上述確定性的前提後,讓自己投入全神貫注的精力和不懈的努力。即使我們無法成為我們嚮往的大師,但是在1萬小時的錘鍊過程中,透過不斷的練習,最終我們可以在技能維度達到理想區域,超越自身的平凡,收穫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

找到自己的人生模式,嘗試一種積極的生命體驗,給自己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質量,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探索全新的自己,才是我們度過平凡一生的高階模式。

如何恰當地過好我們的一生?

最不值錢的“錢”

我們還是從一個故事開始:

有一位畫家,在成名 前醉心於自己的藝術,覺得創作是他最快樂的事。於是他每天都在自己的愛好中幸福的創作著,生活著。

突然有一天他突然一舉成名天下知,他畫一幅畫能賣十幾萬,他立刻成了大富翁。可是從那以後,不知怎麼,創作的時候,總是潛意識裡在想,這幅畫能被觀畫者接受認可嗎?這樣畫符合他原來的風格嗎?

因為只有符合他風格的作品,才容易被人認可,如果畫其他風格,則沒有把握被人們接受。於是他放棄了腦海中叫囂著的想法,謹慎的畫著同一風格的畫作。

為了錢,他的創作不像過去那樣無所顧忌,痛快地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從此以後的畫作再也沒有了幸福感,成了對他的束縛,毫無樂趣。

在這個金錢社會,大部分人都把錢作為自己的目標,錢已經不僅僅是支撐生活運轉的工具,而被賦予了更多重要的屬性。

金錢好像變得非常重要,為了拼命的賺錢,我們不得不上班,不得不聽領導的指令,不得不適應社會隨波逐流……

很多人把更多的目光都專注在金錢上,可是錢真實的幸福的源泉麼?

很多時候答案和我們想的並不一樣,被金錢捆綁了的我們,大多沒有了自由。

珍貴的友誼、生活的自由、獨立的思想。高價值的快樂往往並不需要太多金錢的打磨,需要更多的是內心的經營。

▲企業以為給錢就能留住優秀的人才,卻忘記了員工真正想要的尊重、歸屬和自我實現。

▲戀人以為給錢就能留住一個人的心,卻忘記了對方真正想要的問候、關心和噓寒問暖。

▲父母總以為給錢就對得住自己的孩子,卻忘記了孩子真正想要的陪伴、共處和快樂時光。

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總有離職的“員工”,總有離你而去的“戀人”,總有教不好的“壞小孩”。

我們以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錢也許換不來優秀的員工、完美的愛情和一個好孩子。

當我們的心被金錢、權力、慾望所佔據的時候,我們的心也就失去了自由,相對於身體上的封閉,往往比思維上的封閉更痛苦。

而當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時,我們就知道什麼對我們而言更有意義,便會以更積極的態度生活。

比起單純的經濟因素,一些人更看重的是個人成就和價值的實現。他們中的很多人,對成功、幸福,對完美人生的定義往往更貼合心靈。

金錢僅僅是提供給我們生活保障的一種工具,但終究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千萬不要本末倒置,讓最不值錢的“錢”成為我們幸福的生活的束縛。

所以,我們與高手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有的人相信,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的人懂得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是價值。是積累價值,提供價值。

如果沒有價值,別人只能開口向你要錢。

如果沒有價值,你也根本沒辦法賺到錢。

錢,是結果。是這個世界上最便宜的東西。

比錢更重要的,是價值。

那麼如何恰當地過好我們平凡的一生,你想好了麼?

推薦文章

  • 老大爺的鐵鍋“四不賣” 騙了所有人

    小喬看了看,覺得這老大爺人也挺逗,也很真誠,就買了一口鍋,而且老大爺還讓她當面加了微信...

  • 湯汁濃郁,口感醇厚的豚骨拉麵,吃到根本停不下來

    等到面端上來,他看著碗裡的拉麵,覺得除了好看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特別之處,當他喝了一口湯之後,徹底改變了他的認知與想法,當時他就覺得,怎麼能把一碗拉麵做到如此的美味,特別是它的湯汁,真讓人回味無窮,湯汁濃郁但不油膩,鮮美但不口乾,口感醇厚,一...

  • 深入新興青年團體 夯實新就業群體團建

    深入新興青年團體 夯實新就業群體團建年初,團亭湖區委開展調研,摸排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團員97名,並就發展意願、意見建議等情況建立動態工作臺賬,同時,搭建平臺,新建“貨車物流、網路直播”等新業態企業團組織12個,把團組織建到新業態青年身邊,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不斷增強共青團組織的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