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由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發表于 藝術2022-10-04
簡介近日,我院生殖醫學中心梁曉燕教授團隊透過體外驗證實驗,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FLNC基因突變導致嚴重胎兒心臟畸形(法洛氏四聯徵),併成功運用第三代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單基因病技術(下稱PGT-M),透過對染色體複製數的檢測、基因致病位

法四先心病會遺傳嗎

近日,

我院生殖醫學中心梁曉燕教授團隊

透過體外驗證實驗,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FLNC基因突變導致嚴重胎兒心臟畸形(法洛氏四聯徵),併成功運用第三代試管嬰兒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單基因病技術(下稱PGT-M),透過對染色體複製數的檢測、基因致病位點的檢測以及家系連鎖分析等手段,為因上述原因無奈2次引產的41歲超高齡孕婦進行移植並獲得臨床妊娠。

今年8月17日,產婦剖宮產順利產下一個6。58斤健康的大胖小子。

目前,小寶貝已滿月,各項檢查均正常。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梁曉燕教授與小美母子合影

3次人流、2次引產,

41歲超高齡孕婦陷入生育焦慮

孩子呱呱墜地,能聽到第一聲響亮的啼哭聲是每個家庭最幸福的時刻。

然而對於小美(化名)及家人來說,他們經歷了太多次從希望到絕望的反覆迴圈。

滿滿一頁的“既往病史”,記錄了她自結婚到現在,20年間經歷了3次人流、2次引產。。。

“在最好的年齡結婚,不曾想到懷孕生子是一條披荊斬棘的坎坷之路,感覺天都要塌了……”小美說道。

早年被診斷為“不孕症”的她在2016年開始就在我院生殖中心進行兩次人工授精,但均未成功;2017年及2019年,小美兩次經過一代試管嬰兒成功受孕,但均在孕22周左右B超查出胎兒為嚴重心臟畸形(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主動脈騎跨等法洛氏四聯徵表現),無奈含淚引產。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據介紹,2017年第一胎時,胎兒羊水染色體核型及染色體微陣列檢測均未見異常,小美自己也做了心臟彩超檢測,亦未見異常,但B超已提示胎兒心臟嚴重畸形,只能無奈引產;但是2019年懷第二胎相同的B超結果再次出現,這立刻引起了醫生和小美的警惕——第二胎羊水家系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發現胎兒攜帶了FLNC基因的一個未報道過的新的突變位點,該突變遺傳自小美。

生殖中心團隊對小美第二胎的檢測結果資料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並找出其4年前引產的第一胎做過的組織石蠟切片,對石蠟切片中的組織進行DNA提取並進行檢測,發現第一次引產的胎兒也攜帶了該基因突變。

前兩次的孕中引產給小美帶來了極大的心理陰影,她不敢再貿然懷第三胎。但孩子是一個家庭愛的延續,隨著小美的年齡越來越大,她自己也害怕因為年齡問題而永遠錯失了生育孩子的機會。

2021年,不想放棄的小美找到了

梁曉燕教授

兩次胎兒嚴重心臟畸形系基因突變所致?

梁曉燕

介紹到,法洛四聯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先天性發紺性心血管病,患病率估計為 0。02%-0。04%。

它的病因通常是未知的,危險因素包括飲酒、患有糖尿病、40 歲以上或在懷孕期間患風疹的母親,它還可能與唐氏綜合症和其他導致先天性心臟缺陷的染色體缺陷或基因突變有關。

生殖中心梁曉燕教授出診中

仔細檢視病史,梁曉燕發現小美並沒有任何心臟異常表現。

不過在她的追問下,小美回憶起家族中有幾位成員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病:

小美的媽媽有擴張性心肌病,30多歲起病,57歲時去世;

小美的大姨有肥厚性心肌病,經基因檢測並未攜帶FLNC基因突變;

小美的小姨有二尖瓣脫垂,30多歲起病,基因檢測顯示攜帶FLNC基因突變;

小美小姨的女兒30多歲時發現有室間缺損,後做了手術修復,其基因檢測同樣攜帶FLNC基因突變。

考慮到患者家系的複雜性:一方面,多位家庭成員患有心臟疾病,但臨床表現卻不一樣;另一方面,攜帶該基因突變的家族成員從無症狀到胎兒期嚴重心臟畸形均有呈現。

梁曉燕教授與方叢主任醫師、徐麗南副主任醫師

及實驗室人員經過反覆討論並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庫,發現小美攜帶的該突變位點並未有文獻報道過,人群資料庫也無記錄,其致病性尚不確定。

且目前FLNC突變報道的臨床表型均在兒童期及成年期,並無該基因變異會導致胎兒期心臟異常的報道。

一個難題擺在了醫護人員面前:FLNC基因突變是否導致小美兩次胎兒嚴重心臟畸形(法洛氏四聯徵)的原因尚不明確,這為是否對這對夫婦實施PGT-M進行法洛氏四聯徵阻斷帶來困難。

梁曉燕毅然做出決定,考慮到小美已經是41歲的高齡孕婦,卵巢功能在直線下降,如果不盡快進行PGT-M的話,年齡越大,成功的機率就越小。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大鼠心肌細胞圖

團隊迅速設計了專屬的體外驗證實驗——採用體外培養的大鼠心肌細胞製作了與小美一樣有FLNC基因突變的細胞模型,透過質粒轉染將突變DNA整合到大鼠心肌細胞基因組中,並對心肌細胞的蛋白表達以及相關功能進行實驗驗證,進一步明確了該突變的致病性。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後,為小美進行了PGT-M的檢測,透過對染色體複製數的檢測、基因致病位點的檢測以及家系連鎖分析,選擇了一枚染色體複製數正常並且不攜帶FLNC基因突變的胚胎進行移植並獲得臨床妊娠。

在2021年12月11日移植了一枚第6天胚胎評分為4BB,同時染色體複製數正常並且不攜帶母源突變的胚胎。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培養室張志強、何姝婧技師,檢測室王丹丹技師透過家系共分離分析及體外動物細胞實驗進行相關驗證

過五關斬六將,超高齡媽媽喜獲健康寶寶

移植12天后,小美懷著忐忑的心情去驗孕,結果陽性,成功邁出了第一步。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接下來孕7周的看胎,孕12周的NT篩查,16周的羊水產前診斷染色體核型也都正常,基因檢測也顯示胎兒不攜帶FLNC的基因突變。

時間很快到了今年4月28日,孕20多周。因為前2次都是在這個孕周發現胎兒心臟畸形的,因此,小美特別緊張。B超檢查結果令人振奮,顯示胎兒心臟結構未見明顯異常,胎兒大小與孕周相符。

小美喜極而泣,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闖過了最難的這一關。

接下就是安心等待生產了,由

我院產科高羽主任團隊

為其保駕護航,整個孕期平穩,終於在8月17日,順利剖娩下一名健康男嬰。

新生兒科郝虎主任團隊

的密切關注下,新生兒各方面都十分健康,心臟B超也顯示未見結構異常。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我院產科高羽主任團隊為小美進行剖宮產

梁曉燕

坦言,FLNC基因突變導致法洛氏四聯徵的機理仍需要繼續研究,但突變位點的確定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她提醒,38歲以上女性有生育需求的;有過胎停或反覆不明原因自然流產;懷孕產檢異常,如B超異常等;夫妻雙方或雙方家族中有單基因病,如地中海貧血、血友病、多囊腎、遺傳性耳聾、苯丙酮尿症等的,需注意檢查是否存在染色體或基因方面的問題。

本文指導專家

國際首例!中六梁曉燕團隊發現一基因位點突變可能致胎兒心臟畸形

生殖醫學中心 梁曉燕 教授

中山大學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中心創始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婦產生殖新生兒科首席專家,中山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研室主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內分泌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第一至四屆委員會臨床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任2014-2015年度全球華人生殖醫學會主席。

於2010年建立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打造並錘鍊出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管理一流、服務超前的專業團隊。中山六院生殖中心現已成長為國內最具規模的生殖醫學中心之一,在助孕治療成功率、活產率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主要從事輔助生育技術的應用及生殖內分泌研究方面。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雜誌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50餘篇。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輔助生殖臨床技術-實踐與提高》,參與《中華婦產科學》第一、二版的編寫。負責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及衛生廳基金共30餘項,作為首席科學家獲得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建立有效的人卵母細胞體外成熟最佳化體系及其臨床應用的安全性研究”。參與國家PCOS、高泌乳素血癥及閉經的診療共識的制定。

採用卵子體外成熟培養技術,在2002年誕生廣東省內首例不成熟卵體外培育(IVM技術)試管嬰兒。

2012年成功開展全國第一例單卵雙胎卵巢組織原位移植術,並在2016年建立了華南地區首家生育力儲存庫。2017年成功為原發不孕患者實施“卵母細胞內注射自體骨髓細胞線粒體”技術,患者成功分娩健康嬰兒,為世界首例。

先後到全國20多個生殖醫學中心協助籌建及人才培訓,為生殖醫學技術在全國的推廣及促進生殖內分泌新進展的應用做出積極貢獻。

出診時間:

週三上午 特需門診:中山六院院本部(天河區員村二橫路26號)1號樓6樓;

週一、二、四、五教授門診:中山六院北院區(天河區瘦狗嶺路17號)女科樓(紅樓);

週末及節假日上午半天:北院區開診,排班隨機,以掛號處當天安排為準。

感謝生殖中心張志強技師對本文的支援

初審:戴希安

稽核:簡文楊

終審:朱昌平

審定釋出:李漢榮

內容來源:中山六院

圖/圖蝸創意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