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江蘇耕地“進出平衡”舉措獲自然資源部肯定,耕地保護需要“進出有序”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藝術2022-10-02
簡介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打通了耕地“進出平衡”地塊預檢、方案編制、方案備案、實施備案、監管檢查的全流程管理鏈條,強化全過程動態監管,嚴格管控耕地“進出平衡”的數量、質量

東營河口屬於哪裡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為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去年11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釋出《關於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嚴格管控非農建設佔用、改進規範耕地佔補平衡的基礎上,首次提出耕地“進出平衡”概念,明確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管制要求。

檔案出臺近一年,人口大省、資源小省江蘇如何兼顧耕地的數量與質量?近日,自然資源部通報全國各省耕地“進出平衡”實施情況,充分肯定江蘇限定“耕地轉出”條件、明確“耕地轉進”範圍及秩序、嚴格新增耕地驗收、強化耕地“進出平衡”動態監管等工作舉措。耕地保護,江蘇已走在全國前列。

江蘇耕地“進出平衡”舉措獲自然資源部肯定,耕地保護需要“進出有序”

進出平衡,確保“良田糧用”

一般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區域,按照年度耕地“以進定出”、“先進後出”的方式,透過統籌開展農用地整治,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實現區域範圍內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這就是耕地的“進出平衡”。

記者注意到,由於種糧收益低等原因,近年來耕地“非糧化”問題日益突出,大量耕地甚至永久基本農田種植經濟作物、苗木林果,挖塘養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資料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共有耕地19。18億畝,與10年前相比減少1。13億畝,其中大部分耕地流向林地與園地。

“江蘇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全國傳統的糧食主產區,以全國1%的國土面積,貢獻了超過10%的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負責人表示,同時江蘇也是資源小省,耕地後備資源緊缺,人口密度在各省(區)中最高,每平方公里近800人,人均耕地約0。72畝,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3%,因此耕地保護形勢嚴峻。

制度設計“出實招”,今年5月,《江蘇省自然資源廳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江蘇省林業局關於加強耕地保護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正式印發實施,並建立“1+3”制度體系,結合江蘇實際,細化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的實施管理要求。嚴控優質耕地流出、嚴格新增耕地驗收、建設耕地“進出平衡”專案庫、實行動態監管……從保到管,江蘇為“良田糧用”打下強心劑。

先行先試,耕地“數質雙升”

在宿遷市沭陽縣紮下鎮王莊村,74歲的村民王立新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宣傳動員下,主動把自己家田地裡的所有楊樹苗拔掉改種玉米。藏糧於地、藏糧於技,2021年,沭陽縣糧食種植面積279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29。1萬噸,實現“十八連豐”,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連續14年榮獲全國“超級產糧大縣”。

嚴格保護耕地,就要牢牢守住耕地質量和保護紅線。常州金壇區加快耕地“進出平衡”先行示範區建設,確立長蕩湖片區實施範圍,年內計劃實施“耕地轉出”239。08畝,推進“耕地轉進”專案總規模1820。3畝,佔實施範圍內總耕地面積的8。5%。同時,嚴格篩選耕地轉進地塊,優先選擇適合種植區域納入“耕地轉進”專案,確保“轉一補一、轉優補優、轉水田補水田”。

以進定出,江蘇正有序推進耕地“進出平衡”方案編制、備案、實施。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負責人介紹,一方面,逐步調整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導陡坡山地上的耕地調整為園地、林地,種植果樹、林木,平原上種植果樹、林木的逐步恢復為耕地,實現區域置換;另一方面,嚴格管控“進出平衡”的耕地質量,將難以穩定利用耕地逐步置換為穩定利用耕地,總體提升耕地質量。“目前,全省已有49%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規定編制本區域耕地‘進出平衡’方案並有序組織實施。”

智慧監管,保障“動態平衡”

為提高耕地“進出平衡”工作效率,江蘇省自然資源部門充分運用資訊化、智慧化手段,著眼地方實際需求,建立省級耕地“進出平衡”備案監管系統,已於7月12日正式上線執行。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打通了耕地“進出平衡”地塊預檢、方案編制、方案備案、實施備案、監管檢查的全流程管理鏈條,強化全過程動態監管,嚴格管控耕地“進出平衡”的數量、質量;實現了與省級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監管系統互聯互通,極大提高了備案服務效能。

目前,鹽城市阜寧縣孔南農副產品倉儲專案、宿遷市沭陽縣隴集墩前花木培育(常溫溫室鮮花綠植)專案等5個設施農業專案已在省級耕地“進出平衡”備案監管系統和省級設施農業備案監管系統兩個系統完成備案並開始實施,在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要求的同時,有效保障了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合理用地需求,積極服務“三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在線上備案的基礎之上,江蘇還深入推進自然資源違法行為實時智慧監管,創新開展省級“日監測”土地衛片執法,構築形成“天上看、地上查、影片探、網上管”的綜合立體監管體系,實現對違法線索發現、制止、報告、移送、查處、整改全要素、全過程實時監管。

補償激勵機制給了耕地保護強有力的支撐,目前江蘇已將5。04億元獎勵資金投向耕地保護“最前線”。位列全省耕地保護激勵單位第一的徐州,耕地保護成效突出的縣、鎮(街道)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每年都會獲得省、市、縣三級獎勵。“省級獎勵一個鄉鎮200萬元,我們市級獎勵每個鄉鎮100萬元、每個村20萬元,縣級還有政策支援和扶持,呈現疊加效應和正向激勵。”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王孝強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丁蔚文 沈佳暄

【來源:新華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薦文章